分享

至正博物馆是深圳最大的民间博物馆

 昵称50368963 2018-12-08

“至正”是元朝的年号,也是元朝最辉煌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时候,以“至正”命名,寓意自在其中。

至正博物馆馆长吴福庆曾说过,之所以用“至正”命名博物馆,是因為在他的收藏中,元代的收藏品至為珍稀。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取其正气之意。“因为我认為收藏最重要的是要有讲真话的勇气。至正两个字就是正气的象徵。至正博物馆就是正气的象徵,我们要把正气做出来。”

到处都是关于“吴半张”的传说

吴福庆生长在徽州的收藏世家,外祖父是地地道道的徽商,早在民国时期,就在上海、无锡、苏州、扬州、杭州等地开设了七家“余元泰”典当行。一生的收藏和古字画鉴定的积淀,外祖父给吴福庆留下了一本一指多厚的宋、元、明、清早中晚期绢、纸、绫样本和40多箱的古字画、陶瓷和杂件。这本“宝典”和2000多件艺术精品,成了激发吴福庆收藏兴趣的启蒙老师。

为了收藏,吴福庆曾经跑遍全球数个国家和地区,单单是宝岛台湾十年之内就去了70多次。如今,一幅标头明代的古字画卷轴,吴福庆只消打开半张,便可知真伪;在古字画鉴定的“江湖”里,到处都是关于“吴半张”的传说。

一次,香港求之雅集集团创始人的儿子,慕名带了四箱古书画来给吴鉴定。当时400多件古书画,吴福庆看画的时候,身边围了很多人,每张画只要打开一半,吴福庆就收起来了。若是一一鉴定,恐怕几天的时间也看不完,而吴福庆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按照朝代和真伪将400多件古书画清清楚楚整理出来,并且一一给出了解释。众人皆叹,“吴半张”的美誉不胫而走。

吴福庆介绍,甄别古字画真伪主要靠纸张、墨、画风、题跋、印章、画面六个要素。“一是纸张,不同年代的绢、绫、纸绘画材料各有特点。”吴福庆说,古字画所用矿物质颜料俗称油烟墨,与现代颜料的成色截然不同。画风即画家提笔、落笔的笔触风格。此外,当时的印章是手工刻出来的,所用的朱砂印油也与现在不一样。最后是整个画面的感觉,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古画,一定会有沧桑感,会有破损和修补之处。“古画没有火气,火气都沉在了画里。”

吴福庆祖籍安徽黄山(徽州屯溪),外祖父余荣发是收藏大家,也是地地道道的徽商,在上海、无锡、扬州、苏州等地开了七家典当行,鼎盛时期在上海城隍庙外就有两家。五世收藏世家的渊源以及从外祖父那里传承来的鉴定功力,吴福庆决定开始自己的收藏之路。遗憾的是,外祖父的2000多件藏品,在早年中被毁掉了八成之多,传到他这里只剩下100多件。

近30年收藏历代精品

至正展出的除源自家传外,吴福庆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海内外的藏品,从美国、印尼、新加坡甚至港台地区收购而来的。他坦言,先后花费数十亿用于收购藏品,吴福庆说,有些作品买来时价格不高,由于古字画的稀缺性蕴含巨大升值空间,如今个别作品已是数百上千万的价值。不过吴福庆表示,尽管作品价值不一形式各样,却没有一件能称得上“镇馆之宝”,因为在他看来,“买来的艺术品都是精品,喜欢的东西都是镇馆之宝。”

吴福庆上世纪80年代南下深圳,初始涉足IT业,1999年投身高科技领域,是一位不折不扣成长于深圳的企业家,先后创办并成立了泰力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世纪惠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纳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每年利润所得的70%都投入艺术品收藏。

“可能跟我身上流淌着家族的血有关系,对于古书画和古代艺术品,从小就特别喜欢爱不释手,所以,在公司壮大后,我决定拿出70%的利润用于购买古书画和古代艺术品。”吴福庆说,八年前,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创立至正艺术博物馆,创建了中国古书画研究院,同时将公司利润的70%全部投入博物馆事业中,2009年,第一家至正艺术博物馆在泉州成立,2011年、2012年、2013年,吴福庆又先后在深圳的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开设新馆。

如今,至正艺术博物馆(深圳三家展馆)展厅面积逾3000平方米,馆藏藏品达1万多件,精品馆藏近3000件,馆内藏品囊括古今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家具及佛像、犀角雕、象牙雕等各门类。书画展区展示了上至宋元、下至明清以及近、现代大家作品数百张(卷),馆藏古书画涵盖“元四家”、明代“吴门四家”、“清初六家”、“扬州八怪”和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历朝历代大家之精品,其中包括被外界称为镇馆之宝之一的《清明上河图》。

深圳晚报 记者 马君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