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发学生内在资源,解脱语言“痛苦”

 心如止水675 2018-12-09

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语言这东西好像是十月怀胎,不能没有痛苦。在学生写作酝酿过程中,这痛苦既是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又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这里先说一个写作个例:

我刚从教时,有一一个学生名叫李巧,初三时她同我讲起有一个沉重的内容在她心里酝酿了好长时间,而且想好了题目“痕”。她说文中的“爸爸妈妈”在她心中晃了十多年,只是写起来又感到语言表达不清。寒假里她乘车到我的住处,告诉我说,昨天晚上她面对空荡荡的四壁,听着屋外人家欢声笑语,而此时她与父亲正孤单相对。“写出来,写出来”,她思忖了一个晚上,尤其‘妈妈”的形象,有强烈的恨、怨,也有可怜;“爸爸”的形象,有爱,也有怨。但一个晚上除了痛苦,纸上没有写出一个字。今天一早就跑来了,向我讲了《痕》的大体情况:她妈曾是鄂州来农村插队的“知青”,在她三岁时抛下她单身返回鄂州,留下她与她老实又木讷的农民父亲在乡间小村中相依为命。但她说就是写不出来,句到笔端又滞涩了。我很理解这种情况,我也常有这情况。我告诉她说,别去考虑非用什么词,什么句,而先把你心中所想的全“倒”出来再说,也别为一一个词而费心思,甚至可以先空着,你最可贵的是心中已有这样一个冲动、这样-一种强烈的情感,会是一篇好文章。

李巧回去后,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她打电话告诉我,“写出来了,自我感觉很好”。她说,她所以把文章题目取名为“痕”,是认为她心中的伤痕是这个时代一十年“文革”留下的,是两代人的伤痕。妈妈虽是无辜的,但对女儿是有罪的,她又是可悲的。不过她理解了妈妈。妈妈心中也有痕,爸爸心中也有痕。她妈妈这一辈子也不会安心的,因为她知道她妈妈不是一一个没良心的人。这样,她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写的切人口。

   听了电话我很高兴,知道她已经挖掘到自身的写作资源,在痛苦积淀之后找到了一种深刻又实在的语言来表达。开学后,她把文章交给我,我发现语言运用虽然粗糙了点儿且形容词过多,但整体较真切。我让她尽量把对生活的质感叙写出来,第二稿我只改了三四处词语,就发在鄂州日报上,又被山西《语文报》等多家报刊转载。李巧也收到全国各地数百封来信,这以后她是一发不可收,好文章不断。

 语言作为写作的中介,它以不同的形态作用于写作的全过程。在“感知”阶段,语言以语词的指物性符号形态帮助储存感知信息,使记忆有着可靠的保障;在“内孕"阶段,语言以内部言语形态作为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编码,帮助思维内容的定型;在“外化”阶段,语言以外部言语形态作为物化输出信号,充当写作者思想、情感和其生活的载体。但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对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常常“有话说不出”。这时教师的作用是催化,如上面我对李巧所作的指导就是一种催化的过程。这里有一些写作内部与外部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

1.当学生用内部言语进行思维活动时,这种活动是在他的全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有关的知识经验都或明或暗地在一-旁起着配合、补充等作用,所以运用内部言语不一定需要句句完整、次序分明、精练明确圆满周到;而是既不妨化繁为简点到即止,也不妨颠倒重复、节外生枝;总之是把事情或问题想清楚,自已心里大体明白就行。至于写文章,那都是为了交流。别人的知识经验既然和你不一-样,我们就不能指望它也在那里起到配合、补充的作用。因此要把表述的一切都写得明白准确,使内部语言资源得到开发,我们老师的催化作用就显得很重要。

    2.用言语表达意识活动中富有感性的成分,是学生常常遇到的大难题。因为语言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词和句可以反映或代表客观事物,但它们作为符号或符号的组合,本身却并不包含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感性成分。因此要用言语来准确表现富有感性的东西是不容易的.-.但是,在思维活动中,再现事物的感性成分却大可不必如此费心,因为一边用内部言语进行思考,一边就有种种记忆表象和感性经验在那里配合、补充与渗透,所以整个思维过程该有多少感性的东西,思考者心里是很明白的。

这里学生写作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将内部语言进行加工、梳理,变流动为固定,变纠缠、颠倒、混乱、含糊为清晰明确井井有条的外部语言的过程。苏轼说:“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  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是物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答谢民师书》)也强调了“外化”之难。由于书面语言缺少口头语言那些辅助表达的条件,所以,“了然于手”又难于“了然于口”,“世有心知之而不能传之以言,口言之而不能应之以手”。刚拿起笔来,气势旺盛,信心百倍;及至文章写出,却发现才达到原先设想的一半。什么缘故呢?因为,文思凭空想像,容易设想得奇特;而语言却比较实在,难以运用得巧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常常给学生提供-些景与物的想像对象,让他们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3.作文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总难免陷于“笔不从心”的窘境,常有想了一一节课还是一片空白纸的同学。有人说,“锤炼语言”是世界上最辛苦、最艰难的“工种”,而世界上也只有这个“工种”能锤炼出“语言大师”。一个学生如果在语言运用上从来没有苦闷,从来不曾经历锤炼语言的艰辛,他便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这里老师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多作-一些单项的训练作为训练的台阶,如想像片段,描摹仿写,选词造句、联句,写片段等等,以让学生学会锤炼语言。

多作-一些单项的训练作为训练的台阶,如想像片段,描摹仿写,选词造句、联句,写片段等等,以让学生学会锤炼语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