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让语言找到”存在之家“——我读陈有清先生《俗语诗辑解》
2018-12-09 | 阅:  转:  |  分享 
  
让语言找到“存在之家”——我读陈有清先生《俗语诗辑解》汪益民哲言与诗语,时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照亮。《如东大众哲语》刚举行
首发式不久,陈有清先生冷不丁抛出《俗语诗辑解》(下简称《辑解》),收录886首俗语诗,翻阅之余,觉得又有一股清风扑面,加上最
近陆续亮相的如东大众哲语三字言作品,以及绵延不绝的如东新、旧诗词创作,如东的文化生态在原有基础上,内容趋于丰富,特色更鲜明
,气质更雅致。将《辑解》称之为一部民间诗集,或民间大众哲语诗集,我认为都是合适的。因为所有的诗歌活动都具有哲学性质。亚里士多
德曾指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历史描述已经发生的个别的事,诗人所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
带有普遍性。《辑解》收集了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中的智慧语言,活泼俏皮,质朴凝练,气韵生动,集中体现了民间大众哲语的特点。而
语言要成为哲语,无非有三个选项,一是说出了世界未来的样子,二是说出了世界传说的样子,三是说出了世界应该有的样子。前者的言说
是史家之说,第二种记录了传说故事和神话,只有说出世界应该有的样子,语言才进入艺术,成为诗语和哲学。《辑解》所辑,以哲言见长
,兼有诗的意味和形式,填补了民间哲语诗的空白。《辑解》用它特有的方式,分享了诗歌之美。无庸置疑的是,诗歌是语言的最高艺
术,《辑解》所收集的民歌民谚民谣,有《诗经》中《风》的格调,又很类似历史上形式活泼,语言通俗生动的魏晋南北朝民歌,是民间诗
歌的语言,朗朗上口易于流传。总体看,因为它有着口语诗的简明,又有着旧体诗的痕迹,是介于口语诗和古体诗之间的诗歌。在所有艺术
之中,诗歌与纯音乐谁排老大的问题,历史上常有争论。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在中国艺术形式中,中国诗歌最能印证康德认为的“一切艺
术中首位的是诗”的观点,如果将诗歌艺术视为最高的美,那么风格各异的诗体是对这种美的不同程度不同阶级的分享,因此如东作者辑录的俗
语诗,有着诗歌美学的意义,它进入了口语白话,却又保留了一部分旧体诗的韵律,填补了新诗与旧体诗之间的断裂带。当民间哲语找到了诗
歌传统的表达方式,它的传播就充满了能量,既耐看又好读。《辑解》所收内容都是来自于江海大地的吟唱,来自于劳动,是民间劳动人民的
结晶。它是属于传统诗歌风格中“风”的部分,唯其俗,才愈显语言的价值,因为在这些俗语诗的字里行间,有着生活的气息,泥土的芳香
和大海韵脚,大俗方能大雅。无论是哲语中的诗,还是诗中的哲语,都离不开语言。现代汉语面临着两种困境:一方面范式写作(比如某些体
制写作,一度时期的政治写作等)正在抽空现代汉语的诗性,大量空洞无物的套话充斥多媒体,让人很容易生厌,失去表达感情的欲望和对事物
的领悟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语言泛滥,无时不在削弱和侵蚀着现代汉语本有的魅力,使得新文化运动之后,经过好几代语言大师努力建立的现
代汉语走向低俗和粗野。而《辑解》从语言风格上来讲,它体现着白话文运动的初衷,就是要用充满活力的现代汉语,突破文言文这样一种官
方权力话语限制,并摆脱现代书面汉语的某种统治功能,而让生动的语言成为中国人的“存在之家”。原载2018年12月7日《如东日报》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