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之问——明明可以靠才华却偏靠脸的诗人(四)

 旧时斜阳 2018-12-09
在宋大人发出最有力的吼声不久,不甘寂寞的他再也熬不住趁着一个黑月风高的夜晚潜回了洛阳。

此时的洛阳风云变幻,大唐子孙得以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这样的乱象下,隐藏着时运。这是宋之问的看法。

尽管宋之问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眼光很准。

不久的将来,他的时运的确来了。

潜回洛阳的宋之问住在一个叫张仲之的朋友家,此人倒是个实在人,并没有因宋之问现在落魄了就断绝了往日的情谊。

相反,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将宋之问收留了,并且对他十分的信任。

这天夜里,外面漆黑一片。

宋大人起来上个厕所,无意间走进了一件密室。

密室不大,但里面坐着的几个人非同寻常。

就宋大人认识的就有好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宋大人吃惊之余就问张仲之在做什么?

张仲之早已把宋之问当成自己的好兄弟,对他无比的信任,见自己的事被他发现了,倒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将自己密谋除掉当朝宰相武三思。

这无疑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头脑眼光一向不错的宋大人立即预感到这将会是自己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

他不动声色的将整个密谋的过程听完,然后返回了自己的厢房。

经过一番准备后,他终于下了决定——告密。

告密——在古代可算是源远流长,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想从百姓手中捞钱就想出了一个“算缗令”的法子,既从百姓手中夺取不是来自农业的商业税,可百姓也不是冤大头,个个都不服,不少地方还因这事儿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汉武帝一看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就转换了思路,鼓励百姓相互之间告密,并规定凡被人告发隐匿资产、呈报资产不实之人,其资产将被全部没收,没收资产的一半将被奖励给告密人。此令一出,民间告密之风大盛。

司马迁在写史书的时说:民间“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各郡国“得民财物以亿计”,“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终于发展到中产之家全部破产,百姓花光吃光不思储蓄的境地。足见告密之风不可取,可凡事既开了头,就很难的停下来。

告密之风宛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按说以宋之问的身份、地位、名望,本不该干这种龌龊之事,耐不住宋大人心头对广东的恐惧。

 只好走出了一步。

 告密的后果可大可小,小的不过一笑了之,大是杀头之罪。

 冒死收留宋大人的张仲之最终没逃过一死,全家被杀光,其他参与者也是死的死,贬的贬,好不凄凉。

 唯独宋大人红星高照。

因告密有功,宋大人升官做了鸿胪主簿,官不大,权利不小,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去广东。

但这事儿在士林中引起了不少轰动,以前吧,众人虽觉得宋大人舔着脸做面首,抱张家兄弟的大腿,写阿谀奉承的诗,难以接受,但那会儿女皇权势太大,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倒也没觉得有何不妥,可如今你告密,告的还是自己朋友的密,这就让人愤怒了。

碍于宋大人升官发财,明面上不好说什么。

私底下除了问候问候宋大人的祖宗之外,外加一句,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中国那么多兵器你不学,偏学剑;上剑不学学下剑;铁剑你不学,学银剑,好了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剑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