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尼特的《直觉泵》:“难道”报警器

 cat1208 2018-12-09

汉语里面,反问句一般以“难道”开头。我在网上随便搜了一下,就能找到很多带“难道”的句子。

一、看你那垂头丧气的样子,难道高考落榜就没有出息了吗?

二、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巧若拙吗?

三、外国人能做到,难道中国人就做不到吗?

四、你为什么不接受大家的意见,难道大家说得不对吗?

五、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难道连这样粗浅的道理也不懂吗?

一般的问句是说话者向听话者提问,想要从听话者那里获得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信息。而反问句则不一样,提问者说出的内容虽然是问题,但其实心里面早就预期好了听话者要给出的回答。

比如,一般情况下,“高考落榜是否没有出息?”这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两类方向的回答。一类是肯定的,就是说“高考落榜确实没有出息”,然后解释原因。另一类是否定的,说“高考落榜者并非没有出息”,然后解释原因。

但如果是用反问句,以“难道”开头,那说话者早就预期好了,高考落榜后还是有出息的。换言之,说话者早就持肯定的态度,并且在否定听话者的否定态度。

这话听起来很绕,不过很重要,所以值得重复一遍:

1.使用一般疑问句时,说话者持不确定态度,想知道听话者的态度。听话者可能持肯定态度、否定态度或不确定态度。

2.使用反问句时,说话者持肯定态度,想否定听话者的(潜在的)否定态度。

这些内容,听起来就像是语文老师会说的话。丹尼特是个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为何要强调“反问句”这种修辞现象呢?

因为,哲学虽然是一门“真之追求”的事业,但也要考虑语言的实际使用。而除了逻辑与知识之外,语气与语调也会影响人类的思想与态度。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你是一个坏人!”这句话,一位彪形大汉用恶狠狠的语气说出来,和一位小娇娘用娇滴滴的语气说出来,完全是两种意思。虽然内容一样,但由于语气不同,起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丹尼特自己举的例子,大意如下。大家试着分辨一下两者的差异:

1.难道有谁敢说自己能分清楚真假是非吗?

2.人不能分清楚真假是非。

第2句话是后现代主义者常说的话,大意是说,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表象,看不到表象背后的实在。真假对错,是非善恶都是相对的。人不能以绝对的态度肯定任何事情,或者否定任何事情。

如果是以第2种句子的形式,那我们还是可以理性的讨论。讨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演变,讨论建构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之间的差异。“人不能分清楚真假是非”这个命题,还是可以讨论一下它究竟是真是假。

但如果以1这种反问句说出来,它的语气就迫使人们不敢给出不同的意见,只能被说话者的态度牵着鼻子走。

当有人问“难道有谁敢说自己能分清楚真假是非吗?”这句话时,你敢不敢跳出来说,“我能。”

丹尼特敢。因为他很讨厌人们和稀泥的态度。而“人不能分清楚真假是非”就是一种典型的相对主义式和稀泥态度。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什么事情有什么见解,总有人可以跳出来说,“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人不能分清楚真假是非。所以你不能分清楚真假是非,你说的不一定是对的。”

所以,就像上一篇文章讨论“理所当然”报警器一样,当我们看到有人在使用反问句,使用“难道”一词时,就要警惕起来,提防对方是不是想要靠语气的力量使我们屈服。

下一次,我们来看故弄玄虚者最常犯的“深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