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中华5000年的智慧,就凝练成这2个字

 dawn的图书馆 2018-12-09

老子:中华5000年的智慧,就凝练成这2个字

人行走于世间,有些道理是一定要去弄明白的,因为它能让你把握人生的钥匙和机遇。

比如争与不争、比如拿起与放下,再比如倍受人追捧的舍与得。

舍得二字,最早出自于《易经》:假如今日有个人缉访得贼人真信,来报你时,你还舍得二十两银子么?”

后来被历代哲人演变为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雅俗共赏,启迪心智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倘若,一个人能把握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就能真正活的通透明白,智慧超然。

老子:中华5000年的智慧,就凝练成这2个字

01 懂得给予,舍下背后有大得

舍得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给予。有舍才会有得,有给予才会有回报。

《道德经》里讲:将欲取之,毕固与之。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任何一个懂得给予的人,他最后不仅能收获物质上的回报,更能收获精神上的愉悦。

一代商圣范蠡,就是这样一位尤其懂得舍得与给予之道的人,他曾三致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

第一次散财,范蠡在功成名就之时,向越王辞行,越王为了挽留范蠡,先是承诺富贵,继而威胁。

为了规避越王的威胁与迫害,他毅然舍弃全部家产,才坚守住自身意愿,离开了越国。

离开越国的范蠡,先是来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这个古怪的名字,指的是当时的一种大皮囊,范蠡的用意很明白:人,有时就要象这种皮囊一样,混沌能容。

在齐国,他率领家人在海边辛苦劳作,治理产业。他们垦荒种地生产粮食,还利用海边的渔业盐业资源,开展商业贸易。只用了几年时间,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

第二次散财,齐王听说了他的才干,便派人请他做齐国的宰相。而范蠡却喟然感叹道:“治家理财,有千金之富,又有宰相的官职找上门来,这些看似幸运的事情,对我这样的布衣百姓而言都是些不详的征兆啊”。

于是,他邀来朋友乡人,把数十万的家财尽数分给他们,只留下些便于携带的珠玉,作为日后经商的资本。散尽家财后,他连夜走小道离开齐国。

后来,范蠡又迁居到陶,再次改名换姓,自称朱公,人称陶朱公。在陶地他率领家人重新创业,不久便再次成为当地首富,财产远远超过在齐国的时候。

第三次散财,有一年,天下大旱,几乎颗粒无收,范蠡除了保留自己的生活必需,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拿出来布施给国人。亿万家产,全部施舍。

谁知道,这次散财之后不到几年光景,他再次积累起了万贯家产,速度之快,就算炒股票恐怕都比不了。

但是,范蠡的善举并没有因此止步,当灾害出现的时候,他再次把全部家产布施了,这样的布施一连有三次之多。

司马迁曾评论他是“为富且仁,富好行德”。他富裕之后,没有象其他有钱人那样购田地,建城堡,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范蠡的一生,都在给予与得到的大起大落之中。

或许是为了明哲保身,或许是为了悠然自由,又或许是为了人性的慈悲与善良。

但正是因为他深谙“舍得”之道,所以他千金散尽还复来,商圣之名得以流传千古。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只能说: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老子:中华5000年的智慧,就凝练成这2个字

02 为人处世,在舍得中求发展

人生无常,无非舍得二字。舍是因,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得是果,没有造化的人得不到。

明白舍与得,才不会被物欲驱使,不被利益熏心,进而才能够更好的为人处世,求得人生的发展与飞跃。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 戴维森· 洛克菲勒,就因为非常懂得舍得之道,曾经帮助家族积累大量资源和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几家战胜国磋商后,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

可是刚刚成立的组织机构因为缺少资金,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好的立足之地。

怎么办?

让世界各国筹资吧,牌子刚刚挂起,就要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影响太大。

况且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各国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这一消息后,洛克菲勒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并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委靡的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

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要10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

这种结果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的商人们目瞪口呆。

其实在许多时候,赠与也是一种经营之道。舍得舍得,只有舍去,才能得到。所谓“抛砖引玉”,意思是只有把砖抛出去才有可能引出美玉,否则你得到的永远只是一块破砖块。

《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为人处世,该舍的时候,一定要舍得去“舍”,只有舍掉了该舍的,才有可能得到的更多,也才能实现人生的跨越式发展。

老子:中华5000年的智慧,就凝练成这2个字

03 舍得智慧,人生难得境界

舍得,是一种寻求平衡的生活哲学,更是一种不为得失所扰的至高境界。

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误入了茫茫无边的沙漠,就在他饥渴难忍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吸水机,于是,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滴水全无。

正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个水壶,壶上盖着塞。

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由于天长地久,水壶里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必须先要舍得把这半壶水灌进吸水机中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记住,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

他犹豫了一会儿,要不要舍弃这半壶水了,舍弃了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一滴水也没有,另一种是源源不断的水。

几番斗争之后,最终他还是拿起水壶,照字条上所讲,倒进了吸水机,果然出来了清洌的泉水。

他把水壶装满水后在纸条上加上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

故事很简单,表达的道理却深刻。舍得是一种选择的权衡,一种辩证的认知,是一种取舍的智慧。

有人把人生分为三个境界:看破,舍得,放下。

第一层是看破,是看清了世间百态,看透了人情冷暖,看穿了万事万物。它是一种能力、一种顿悟,一种容纳天下的胸怀。

第二层是舍得,是一种魄力、一种勇气,一种挑战心理的艺术。人生是一个在取与舍之间丰厚的过程、在得与失之间圆满的过程、在舍与得之间通透的过程。

第三层是放下,是一种心灵心态的选择,一种掌控生活的智慧,一种世事洞明的豁达,一种淡泊名利的超脱,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风度。

这三层境界,因为称之为境界,所以很多人达不到这种高度。

但同时,每个人又无时不刻不在这三种境界中徘徊、挣扎与决断。有时看破,有时看不破;有时舍得,有时舍不得;有时放下,有时放不下。

我们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大抵如此:

年轻时,意气风发,追名逐利,声色犬马,沉浸而不能自拔。

中年时,家庭乏味,子女渐远,诸事杂乱,渐生起厌离之心。

老来时,看清世事,过往不念,当下不杂,珍惜眼前每一天。

每一个人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的成熟,一路走来,经历无数次的痛苦,快乐,欢笑,泪水,才能长大。历经无数次的看破、舍得与放下,才会越活越明白。

懂得了这些,我们的一生就会豁然开朗。

一个人如果真正学会了看破、舍得、放下的智慧,就不会被世俗打扰,不会被名利所累。

看破才懂舍得,舍得才能放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