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用器具之--耱

 昵称29581039 2018-12-09

      耱(mò),是用荆条或者藤条编的一种农具,它的功用和“耙”( bā)相似亦称“耢”。

      耱跟耧一样,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一些地方叫耢。《齐民要术》中记载着“耕而不耢,不如做暴”的谚语;《王祯农书》指出,“凡已耕耙欲受种之地,非耱不可。”西汉的农耕文献中也已提及到耱。

      耱虽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可以说是历代农具中最不值钱的东西。用三根板条做经,以荆条或藤条为纬编起来的,不怕风吹雨淋,随便放那儿都行,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农人说,太平盛世,耱用毕了放在地边也没人拿去。

      耱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平整翻耕后的土地,使土粒更酥碎些,有时也用来保墒。跟耙不同的是,它破的是田间里更碎更细的土块,制造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只有耱过的地才能下种。因为耱和耙是老搭档,所以耱地和耙地一样,又脏又累。人站在耱盘上,以增大对土面的压力。牵着牲畜的缰绳掌握平衡,随着耱的不停颠簸,前俯后仰,随时有栽倒的可能。站一来回,腿和腰就困得难受。一晌午下来,全身如散架一般疼痛。鼻孔嘴边满是泥,浑身上下囫囵一个土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有谁人知道这耱地的苦中苦呢?

       耱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耱麦。初冬时节,为了防止小麦冬旺和保墒,田间又扬起了催牛鞭,拉耱的牛儿遍地走。耱便把冬天的农田装点得分外幽静。麦苗的绿茬儿一绺向西一绺向东,远远望去,大地像是盖上了草绿和墨绿相间的毛毯。麦苗也显得有了精神。农人们把这叫“踏墒”。所以耱麦也叫踏墒。

       如今,字典里只留下了个“耱”字,恐怕有很多的人不认识这个字,更不知道它是什么物件了。

       (以下是网络图片)

农用器具之--耱

农用器具之--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