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血:与生活相关

 wzchen666 2018-12-10

Read + Think = Rethink

读思之所 灵魂之乐


文/ 云曦


很久之前就看过一遍《许三观卖血记》,当时看着只觉得是有些感动,感动许三观为一乐做的一切。偶然的情况下在图书馆又看到这本书,刚翻了两页就爱不释手又看了一遍,刚看完的时候总想写点什么却无从下笔,沉淀了许久直到最近决定写下来自己的所思所想,现在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你。



许三观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卖血人中的一个,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卖血养的是别人的儿子一乐,还不是普通别人家的儿子,而是他老婆和别人生下的儿子。


文章始终围绕许三观卖血这条主线展开,整本书看下来许三观总共卖了十一次血:第一次证明自己身体结实没毛病还拿卖血的钱娶了老婆,第二次为了给一乐砸破方铁匠儿子的头卖血还债,第三次把持不住睡了以前有好感的女人卖血给予她物质补偿,第四次为了在饥荒年一家人能吃顿好饭卖血,第五次为了一乐、二乐能早日从乡下调回家卖血,第六次为了讨好来家里吃饭的二乐的队长卖血,这时候许三观通过阿方因卖血败了身体隐约意识到卖血多了是会死人的,他对于卖血开始有些害怕了,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作者是埋下线索暗示许三观会不经意地在接下来的哪次卖血中就死了。然而,作者并没有这样安排,而是许三观为了给一乐治病又有了第七、八、九、十、十一次卖血。不同于《活着》贯穿始终的悲,《许三观卖血记》总是让人在每次绝望的时候看到一点生的希望,尽管许三观一家一直遭受磨难,但一家人总算是都平安的活着,直到文章结尾的时候一家人不再需要通过许三观卖血就能过上好日子。这算是余华作品中少有的happy ending了。



读了《活着》又读这本书,总害怕许三观在哪次卖血的时候突然就死了。许三观像是那个时代的人的一个缩影,从他身上可以看到那些封建落后思想反射出来的无知和私欲,比如他用八毛四骗来一个媳妇儿,会因媳妇儿出轨气不过便自己也出一次轨,还会因为其他人的风言风语故意冷落一乐、不想带他去吃饭。但是他身上也有着小人物的伟大――父爱和善良。对于一乐,无论是在最开始怀疑一乐不是自己的孩子不认他不带他去吃面在听到他跑了的时候又火急火燎地跑出去找他背他回来,还是最后为了给一乐治病一路卖血到上海,这都体现了他对一乐的爱。他在媳妇的出轨对象何小勇出车祸需要一乐叫魂的时候尽管不待见何小勇,可他还是让一乐去了,还有他在媳妇儿受到批斗的时候一直守在她身边,还会跟孩子解释不要恨自己的母亲……许三观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设,可就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从未真正的想要去害任何人,这就是起码的善良。



读书的时候看到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生活会觉得很心酸,他们轻易就会提到“死”这个字眼,仿佛死是件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时候老百姓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活下去,卖血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许三观一次次地卖血使家庭一次又一次地度过难关,在他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人要,再也不能卖血的时候,他哭了。没人懂他为什么哭,只觉得生活过好再也不用卖血了是好事啊,可是卖血对于许三观来说,卖血是他存在的价值,如果不能卖血了,他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又还有什么用呢?这可能也是现在一些老人的想法吧,他们总希望可以帮我们做一些事情,我们却总是说这你别管那你别管,可他们以前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也曾那么依赖他们,人老了之后的力不从心会让人感觉很失落吧。



最后就像余华所说的:


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带来的味道总是相伴而至,有时这个味道重点,有时那个味道重点,这样才真实。质朴之人,秉持真性情之人,不是一定什么都看得开,不是一定什么都做得对,不是一定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是生活在他们眼里,就像他们的性情一样真,他们的生活中有所守护,有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的生活即使无奈,但总是有一种可以用来面对无奈的幽默,生活的种种不幸中总会弥漫人性的暖意。


文/ 云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