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证(前列腺炎)

 仁哥文档 2018-12-10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证的病证。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临床分为热淋、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虚者补益、实者清利为其主要治则。李老治疗淋证治实不忘其虚,治虚不忘其实,故疗效颇佳。

一、滋阴补肾,清利湿热治淋证

病例1

刘某,男,27岁。于2006523日来诊。

主诉: 有尿意未尽感1年,小便频数2月余。

病史: 患者自述1年前因房室频繁,出现尿后滴白色黏液,有尿不净感,未经治疗。于2个月前出现会阴部潮湿,小便频数、量少,时有色黄,偶有腰酸、腰痛、早泄现象。现症见:尿后滴白色黏液、尿意未尽、量少,时有色黄,尿时疼痛,会阴部潮湿,手足心热,偶有腰酸、腰痛、早泄。夜寐多梦,大便溏,日两次。面色无华,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 淋证 (肾阴亏虚,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 前列腺炎。

治法: 滋阴补肾,清利湿热。

处方: 知柏地黄汤加减: 蒸首乌18g,牡丹皮10g,枸杞子15g,黄精15g,盐知母10g,盐黄柏10g,海金沙15g,川断18g,滑石18g,石韦25g,金钱草15g,生薏苡仁30g,泽泻15g,甘草3g10剂,水煎服。

医嘱: 节制房事,多休息,多饮水。

二诊: 200663日。尿滴白色黏液消失,小便次数减少,会阴部潮湿及早泄现象减轻,手足心已不热,尿时疼痛减轻,睡眠多梦已好转。肾气恢复,湿热祛除,恐病久伤正,上方加补骨脂12g,狗脊15g以助固肾之力,肾关固,阴精复,湿热清则诸症除。10剂,水煎服。

三诊: 2006613日。尿滴白色黏液、会阴部潮湿、早泄、多梦消失,小便次数减少,手足心已不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由于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精充实,肾气恢复,则膀胱湿热也易祛除,故继予知柏地黄丸调理。

处方: 知柏地黄丸6盒,每服6g,日2次。

【按语】 李老认为治疗淋证应根据病程长短、伴随症状及舌脉之象来判断虚实。本例病程较长,久病多虚,小便时有排不净感、量少,尿时疼痛,偶有腰酸、腰痛、早泄,睡眠时多梦,大便溏,舌质红,脉细等脏腑虚弱之象; 兼见小便色黄,会阴潮湿,手足心热,结合舌脉可辨为肾阴亏虚,下焦湿热,为虚实夹杂之证。《临证指南医案·淋浊》 指出:“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 药以蒸首乌、枸杞子、黄精、补骨脂、狗脊、川断等补阴益肾; 石韦、泽泻利水通淋; “咸入肾”,予以盐制知母、黄柏,配合清热利湿的海金沙、金钱草、滑石及健脾利湿的薏苡仁标本兼治,湿热从下焦而解,酌加牡丹皮清热凉血,诸药相合,祛邪扶正,通中有塞,使脏腑功能恢复,湿热得清,肾元得固则诸症自愈。

二、健脾固肾,清利湿热治淋证

病例2

任某,女,33岁。于1991612日来诊。

主诉: 时感小腹胀痛下坠、尿急、尿频1年余。

病史: 1年以前突然出现小腹胀痛下坠,尿急,尿频,少腹痛、小便黄且量少,经尿常规化验检查示: 尿中蛋白、脓细胞、白血细胞均为 ( )。诊断为: 肾盂肾炎。经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时轻时重。现少腹胀坠疼痛,腰困痛,上眼睑及下肢浮肿,尿急,尿频,尿痛,小便黄且量少,畏风怕冷,气短,多汗,劳则加重。体倦懒言,语言低微,面色萎黄。舌体肥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稍黄腻,脉滑稍数。

中医诊断: 淋证 (脾肾气虚,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 肾盂肾炎。

治法: 健脾固肾,清利湿热。

处方: 黄芪18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白茅根30g,黄柏9g,生薏苡仁30g,石韦30g,川断15g,狗脊15g,乌药10g,甘草3g26剂,水煎服。

医嘱:①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和过咸食物;②注意休息,勿妄作劳。

二诊: 199176日。上眼睑及下肢浮肿消失,尿急、尿频明显减轻,腰痛稍轻,唯气短,动则出汗。舌体较大,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滑。上方去乌药,加红参6g,补骨脂10g,桑寄生20g25剂,水煎服。

三诊: 1991810日。诸症基本消失,腰痛转轻,尿常规化验基本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滑。继服上方10剂巩固疗效。

四诊: 1991822日。诸症消失,尿常规化验正常,嘱停药观察。

【按语】 本证久治不愈,正气虚弱,导致脾虚失运,湿郁化热,流注下焦,熏蒸于肾,膀胱气化失司,而见以上诸症。方中白术、茯苓、泽泻、生薏苡仁、甘草甘温健脾,淡渗利湿; 乌药行下焦之气,使气行则湿行; 川断、狗脊温肾强腰止痛;黄柏、石韦、白茅根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二诊病情大有好转,唯动则汗出,故去乌药,加红参、补骨脂、桑寄生,以加重补气益肾之力而止汗。而使诸证痊愈。

三、清利湿热,佐以健脾治淋证

病例3

王某,女,43岁。于1983420日来诊。

主诉: 小便不利已半月余。

病史: 3月底因劳累而致尿急、尿频、尿道灼热刺痛,少腹拘急胀痛,腰痛,小便色黄,经某医院检查诊为肾盂肾炎,曾服四环素等西药症状不减而来诊。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尿检: 红细胞 ( )、白细胞 ( )、脓细胞 ( )、蛋白微量。

中医诊断: 热淋 (湿热下注兼脾虚)

西医诊断: 肾盂肾炎。

治法: 清利湿热,佐以健脾。

处方: 泽泻12g,白茅根30g,黄柏10g,石韦30g,蒲公英15g,牡丹皮10g,乌药10g,黑地榆15g,生薏苡仁30g,滑石18g,白术10g,茯苓18g,甘草3g6剂,水煎服。

二诊: 428日。少腹拘急坠痛消失,余症减轻,苔稍黄腻,脉滑。上方加桑寄生20g,狗脊15g,川断15g6剂,水煎服。

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

【按语】 肾盂肾炎属于中医学 “热淋” “血淋” 范畴,多见于妇女。临床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发病较急,症见寒战,高热,汗出,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腰痛,甚至血尿等症状。本病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若热盛于湿者,多为急性。湿盛于热者,多为慢性。本案起病无寒热,且有轻度浮肿,显为湿邪较盛。方中白术、茯苓、泽泻、生薏苡仁健脾利湿; 黄柏、石韦、蒲公英、滑石利湿清热; 白茅根、牡丹皮、黑地榆凉血止血; 乌药行下焦之气; 甘草调和诸药。经多年临床应用,本方药对慢性肾盂肾炎效果显著。

若尿中白细胞多,可酌加黄连、银花; 尿中红细胞多甚至血尿等,可加黑侧柏叶、生地炭等凉血止血之品; 尿中蛋白多加莲子肉、生山药等健脾药物; 如腰痛应注意补肾通络药物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