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室变身办公室 柳传志不惑之年开始创业 1978年3月,党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198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从国外考察回国,号召院里的科技人员出来办企业,这为柳传志的创业梦提供了契机。 柳传志:
1984年10月17日,柳传志和其他10名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把不足20平米的传达室简单整理了一番,摆放了两个长板凳,召开了联想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全体大会。这一天,被视为联想诞生的日子。 下海之初接连被骗 柳传志:被逼得要跟人拼命 当时,北京中关村已经涌现了一批创业公司,像柳传志这样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科技人员,怀着科学报国的梦想,希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然而他们并没有多少研发能力,而技术研发所需要的海量资金,对于早期创业公司来说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包括联想在内的同时代的科技创业公司,只能走一条 “贸工技”的路线,也就是先靠贸易养活自己,再研发技术、制造产品。 在一笔彩电贸易中,柳传志20万元的创业资金一下子被骗走了14万,这给了柳传志当头一棒。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后来的一单电脑组装维护生意让公司挣了70万元的利润,这让柳传志找到在市场上存活下去的信心。 然而,让柳传志意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他再一次被骗。那时,他们计划从香港订购进口IBM的PC电脑,他们将东拼西凑来的300万元交给深圳的一家进出口公司,约定通过这家公司拿到批文,并换成外汇支付给香港的代理商。但是香港的代理商却迟迟没有收到钱,而深圳的那个进出口商其实是一个皮包公司,已经联系不上了。 柳传志:
抛开儒雅,拿出不要命的劲头,柳传志追回了那笔钱。 “蛇吞象” 联想成功并购IBM 此后,随着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各项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陆续出台,第一批创业公司逐步走出生存的困境。到1987年底,柳传志所在的计算所公司已经有7345万元销售收入,55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的固定资产。 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以贸易积累资金,逐步形成了技术、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个人电脑主板制造企业,联想的名字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1990年,这条联想286电脑的广告词被叫响,联想有了自主品牌的电脑。 2001年,联想一分为二,旗下自有品牌业务划归联想集团,代理分销业务划归神州数码。同时又成立联想控股,联想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2004年12月8日,联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成功并购IBM的消息。说到当时新闻发布会的气氛,柳传志至今记忆犹新。 柳传志:
集团内部出现矛盾 “隐退”的柳传志再“出山” 21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轮驱动。 通过并购IBM全球PC业务,不但为联想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探索了一条道路。然而,对于放船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依然充满挑战。 为了解决并购后管理团队的磨合问题,联想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前IBM高级副总裁斯蒂芬·沃德担任联想集团CEO,而柳传志则辞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职务。 柳传志:
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柳传志要重新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消息。再度“出山”,柳传志不仅要解决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还面临着联想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联想在08-09财年第三财季亏损了9671万美元。 柳传志:
当时,柳传志65岁。重新执掌联想集团后,他改组管理层,调整市场战略。当年年底,成效初见,联想集团实现了扭亏为盈。两年之后,联想电脑销量稳步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生产商。功成身退,柳传志把帅印再度交给杨元庆。 2015年,身为联想控股董事长的柳传志再次站在港交所敲钟,联想控股上市。这是柳传志继创办联想、并购IBM之后,所攀上的第三座山峰。创造了两家上市公司的他一时再次成为焦点。 纵观联想一路以来的发展,可以看到,柳传志不希望联想有太多的个人色彩,但他一次次将联想拉出险境,为自己赢得了信任。 柳传志:
致敬40年 改革开放解开了绑在中国人身上的绳索 改革开放真的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难得的一次机会。这个时代真的是太了不起的时代,改革开放解开了绑在中国人身上的绳索,让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真正发挥出来。改革开放让我有了充分施展,人生价值有了充分体验,这真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更多内容,点击视频↓ △【视频】奋斗者·柳传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