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知识 | 明嘉靖“红地黄彩”是如何烧制的

 打杂儿的 2018-12-10

红地黄彩云龙纹盖罐

明嘉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嘉靖时期,彩瓷冠绝一时,其间发明甚多,诸种色釉相互交融,铺陈出一个斑斓绚丽的彩瓷世界,其中有一个名贵品种,称之为“红地黄彩”,深得藏家推崇。


在嘉靖时期,青花、五彩器制作精致,彩釉套叠工艺也非常流行,有红釉黄彩、黄釉红彩、绿釉红彩、红釉绿彩等,虽釉彩单调,但装饰纹样丰富,彩釉搭配巧妙和谐,是嘉靖御窑厂独具匠心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红地黄彩是明代嘉靖创烧的色地彩瓷新品种,俗称“黄上红”,是明代彩瓷中的特殊品种。其制作工艺复杂,需三次烧成。先高温烧成白釉刻花器,上施黄釉,经低温900℃烧成黄釉器,再在器上涂矾红彩为地,露出黄色花纹,再经低温烤制而成。这种彩釉套叠技艺,工艺要求高,烧造难度大。


嘉靖时期红地黄彩瓷有葫芦瓶、罐、方斗杯和碗等器物。


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明嘉靖

通高18.5cm,口径7.2cm,足径9.2cm

故宫博物院藏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收敛,圈足。盖面中部凸起承宝珠形纽,盖口沿下弧收。器身外壁及盖面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装饰,图案轮廓及细部均用金彩勾描。盖内、罐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红地黄彩缠枝莲纹罐

明嘉靖

高13.7厘米 口径8.4厘米 足径9.7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罐小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外壁红地绘黄彩纹饰,颈部为回纹和云纹,肩部为如意云纹,腹部为缠枝莲托八宝纹,胫部为寿山福海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