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古董太贵了,来收藏雪花吧

 小熊的小兔 2018-12-10

收藏雪花,是奢侈而浪漫的一种玩法,而且只有冬天能玩到。雪花包含了许多美丽的要素,引人入胜:分子的属性决定了所有雪花都有着规则之美;物理世界的随机性令它们千变万化;它们娇贵而脆弱,有着稍纵即逝的短暂之美。


20世纪之前,雪花收集者用精妙的线条描绘它们;20世纪初,有人用显微摄影拍摄它们;20世纪中,人们发展出雪花印模技术,将它们封存起来。如今,我也成了这些雪花收集者中的一员。

图源:Damian McCoig@damianmccoig


鹅毛雪的故乡

“燕山雪花大如席”,说的并不是单独一枚雪花,而是几十、几百枚雪花勾连在一起形成的雪片。经常出现鹅毛大雪的并不是寒冷干燥的华北,而是相对湿暖的地方——新疆的伊犁州河谷被称为“雪乡”。

雪片的形成需要湿暖的环境,这里的“暖”指的是在冰点以下相对较高的温度。北大西洋的潮湿空气受天山山麓的夹击,使得伊犁地区的冬天经常大雪纷飞。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伊犁河谷的雪花,就会发现它们多呈细长的六角形,这使得雪花间容易勾连在一起,形成雪片。


与大雪花不期而遇

雪有点任性,有时,它久候不至,有时却不期而来。

前些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上只有薄薄的云层,到了后半夜居然飘起了雪。这次的雪花与以往不同,单个雪花个头硕大——直径超过1厘米者不在少数!如此硕大的雪花拍摄起来难度很大,因为显微镜根本拍不全整个雪花。

情急之下,我临时动手改造显微镜,才勉强将它们收入镜头。这种大个子雪花的样子,和圣诞节商铺玻璃上悬挂的那种雪花装饰品差不多。这种大雪花需要很漫长的生成时间,在华北这样干燥的地方极其少见。


钻石星辰的夜晚

窗外细细的雪如粉尘般落下,人们看了看身上的雪粒,不禁嘟哝一句:“这是下雪呢,还是下冰呢?”这种形如尘埃、闪闪发亮的雪,有个别名叫做“钻石尘”。在路灯下,它们闪闪发光,折射出美丽的光晕,别的雪花则没有这种效果。

摄影 / 王燕平 张超

那些肉眼看上去毫无结构的“钻石尘”雪粒,在显微镜下个个模样奇特。有的是六棱柱形,有的是子弹形,还有的犹如一条花里胡哨的法杖……这些雪花都有一个特点,它们有明显的结晶面,正是这些结晶面形成了复杂的光学元件,才形成了阳光下神奇的光晕。


十二瓣摩天轮

雪花都是六瓣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雪花家族中,不是六瓣的雪花种类并不少,只是大多不常见。每一个雪花收集者都巴望着找到一些特殊的雪花,这些异形雪可遇不可求。

摄影 / 王燕平 张超

有一位新疆克拉玛依的摄影家给我看过一张照片,黑色的石质地面上散落着一些雪花,但这些雪花有些并不是常见的六瓣,有十二个尖端,与游乐场的摩天轮相仿。

摄影 / 王燕平 张超

这种十二瓣的雪花是从天而降的稀客,每一场雪中,只有在运气好的时候才能看到一两枚这种雪花,拍到的机会就更少了。十二瓣雪花在刚刚形成的时候具有双核结构,由于云层中的电磁影响,两枚晶核产生一定角度的扭曲,才形成了十二瓣的模样。


宝石顶、琉璃扇、珍珠衫

一年早春,我在北京的一场小雪中拍摄到了不少“琉璃扇”雪花——它们的顶端形如小扇子。因为春天已到,夜晚只有零下两三摄氏度,这正是扇子状雪花“生长”的好季节。

摄影 / 王燕平 张超

在天气干冷的时候,雪花花瓣的顶端常会形成一块六角形结构,形如水晶,我称之为“宝石顶”。如果水气充沛,这种六角形结构就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针状结构。

在雪天打伞而行,有时会听到伞上“噼里啪啦”的声音。此时的雪落得匆匆忙忙,掉在地上后很快弹开,也不会粘在衣服上。如果用显微镜看这种雪花,就会发现它上面沾满了冰珠,好像穿了一件珍珠衫。

摄影 / 王燕平 张超

这些冰珠是雪花在经过湿度很大的雾气之后凝结上的,它让本来轻盈的雪花一下子变得沉重。但如果“珍珠”凝结得太多,雪花的形态就变得不清楚了,人们给了这种雪另一个名字:“霰”。


你来自北极吗?

拍摄雪花总是给人惊喜。一年2月的一个雪夜,我在雪地里奋战。落到镜头前的第一枚雪花的形态我从没见过,方头方脑,一点也没有六角形的模样。不一会儿,我又收到一枚雪花,样子有点像松树,这俩是什么妖孽?我为此特意去查了资料。

20世纪中期的日本,在北海道大学有一群痴迷雪花的科学家。低温物理学家中谷宇吉郎是世界上第一位描绘雪花家族谱的人。

中谷宇吉郎(Nakaya Ukichiro)

在他之后,气象学家孙野长治又给出了更为精细的分类,他将传说中“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分成了80多个门类。随着观测数据的累积,他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类型雪花:有呈三棱柱状、呈细长的冰针状、呈方块儿堆叠形状、呈松树状等不同样子的“非主流”雪花,他们将之取名为“御币”雪花。

《雪的结晶与生长条件之关系》

我拍到的那两个另类雪花就是“御币”雪花,属于在极低的低温中才能产生的品种。它们在北京出现,可能是来自高空的贵客。



撰文/摄影:

张超,北师大天文系毕业,天文学学士,天体物理硕士。如今入迷显微摄影,以天文摄影的态度,攻显微题材。宇宙之道在巨大亦在微小。
王燕平,天文学学士,天体物理硕士,北京天文馆工作,业余从事显微摄影,曾多次获得国际显微摄影奖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