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彩色胶卷·钜鹿路菜场成都南路路口

 昵称21399464 2018-12-10

马路菜场曾经是上海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景。尽管有着湿哒哒的路面、满地的菜皮和油腻、充满着整条马路的水产的腥气和鸡鸭的膻味,但是这种运营成本较低菜场还是以其价廉和品种繁多而深受市民欢迎。


钜鹿路菜场成都路路口,1945


在这些沿街开设的露天菜场中,巨鹿路(原巨籁达路、钜鹿路)菜场以其庞大的规模和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可以算是最为著名的一个了。在四十年代末的测绘飞机上就可以远远看到这条路上连绵不绝、延伸了整整三个街区的沿街菜贩和攒动的人群。


钜鹿路菜场成都南路路口航拍,1948年(天地图)

从慕而鸣路(今茂名南路)到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到成都南路,再到爱多亚路,连绵不绝的菜场跨越了三个街区。(可左右滑动查看)


巨籁达路始筑于1907年,筑路前原址为小浜和村落,其名取自时任法国驻沪总领事。筑路之初为碎石路,1920年开始改铺柏油路,1943年改名钜鹿路。其东段露天菜场的历史从菜贩在陆家观音堂(今巨鹿路金陵西路口)一带设摊开始。至四十年代,钜鹿路菜场已闻名全市。


文首影像拍摄机位,参考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成都南路与钜鹿路同于1907年辟筑,初以法租界巡长(Petiot)命名贝禘鏖路。其原为碎石路,1922年始铺柏油路。文首影像中的路面为1935年铺设的柏油膏路。此路面一直沿用至九十年代。


买菜情景特写:买素菜


在钜鹿路菜场南成都路的路口处,一早从郊区赶来的菜贩们已经把新鲜的蔬菜摆在箩筐上。红色的辣椒、绿色的卷心菜和青菜,配上霜降前后正值上市的青皮甘蔗,给这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增添了不少色彩。顾客们也早早赶来来买新的一天的菜。近处拎着自制买菜布袋的阿婆盯着卷心菜和辣椒,正在琢磨到底买什么菜。后面披着围巾的小阿妹不知是一个人出来帮忙买菜,还是陪着左面正在检查葱是不是新鲜的姆妈,微皱着眉头,似乎和大多小朋友一样并不是很享受菜场的氛围。相比之下,左边一位头发渐白、已经买了几十年菜的老阿婆就显得非常开心,可能在路的对面正好看到了熟人。戴着一顶礼帽的青皮甘蔗小贩应该是来晚了,只能把货放在马路当中,左手拿着一根甘蔗,右手似乎拿着一杆秤,等着喜欢这时令美味的客人前来问津。拍摄此景时正值抗战胜利,在这里的远处还可以看到中法大药房挂出的蓝底白字庆祝胜利标语“庆祝抗战胜利、拥护最高领袖、实现全国统一、完成建国大业”。


旧年(1944年)刚开幕的协昌德南货号。开幕广告摘自1944 12 2 日《东方日报》


鲜肉、鲜鱼、水产和蔬菜等食材在天天进新货的露天菜场购买可以保证新鲜。还有一些美味,比如香菇、腌肉还有瓜子、糖果之类的零食由于不需要每天进新货就可以方便入室经营了。此影的背景中即有两家专售这些干货的南北货店:左侧的协昌德南货号和右侧的鼎昌南货号。其中协昌德是开业一年不到的新店,货品品种繁多,还可电话订购。鼎昌则是逾十年的老店。


老店鼎昌南货号。道歉公告摘自1935 1 16 日《新闻报》。


往后再稍退几步,我们还可以看到鼎昌南货号的全貌。这种两层楼、有棕红色木框的典型中式木结构建筑从清末就在上海的中式街区流行起来,一直到九十年代还能经常在市区里看到。另外我们要是略微抬头向左看去还可以看到另一处老上海的经典特色:成排的前法租界三棱形电线杆和蛛网般连接的电线。


戴瓜皮帽的男子正在吃刚刚买到的青皮甘蔗。远处可见鼎昌南货号全景。


在这离之前菜摊不远的地方摆出了一家肉摊。顾客正在用钞票付款。上海沦陷的这几年里物价飞涨,猪肉价格从1937年到1944年涨了600倍。尽管胜利后法币在原沦陷区的上海又开始逐渐使用,但在胜利后的半年里,日伪政府发行中储券还是大量流通,直到19465月才正式停止流通。在这张照片拍摄的1945年冬,这位顾客手中使用应还仍是软绵绵、印刷粗糙的中储券。在1945年底,每斤猪肉价格约为300元中储券,这些绿色的钞票极有可能是墨绿色的壹佰元或壹仟元券。


肉摊买肉特写:顾客正在用中储券付款。一旁陪着来买菜的小朋友对买菜不感兴趣,正在游戏。

抗战末期发行的中储券一百元和一千元钞票。此时一斤肉约需中储券三百元。

 

这两张钜鹿路菜场的彩色照片由美国军官Hiehle医生在1945年从中印缅战场回国路过上海时拍摄,同时拍摄的还有一张成都南路长乐路路口照片。应是当天Hiehle医生在从南向北兜成都南路的时候一同拍摄的。从这些照片上看,Hiehle医生很会拍照,捕捉到的街景中人们的表情生动而又自然,全局和局部调和也十分得当。


成都南路长乐路路口东望,1945年冬


作为外国游客对东方社会感兴趣而深入其中,Hiehle医生并非孤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来来上海参加上海电视节的外国大明星里也有天天身穿便服,不加修饰逛巨鹿路菜场的。


巨鹿路菜场在解放后先是加设了顶棚,后又于九十年代初计划入室,搬入了111弄和212弄的大楼里。而后巨鹿路开辟机动车道路,还路于民。九十年代末,原是露天菜场的巨鹿路东段拆迁,之后建造了今天的延中绿地。本文影像中的一切至今都已不存。协昌德和鼎昌这两家南货号在解放后仍一直作为食品店。其中鼎昌南货号在1956年仍以原名在营业。


1989年巨鹿路成都南路路口商业地图

 

 

参考资料:

[1] “上海鼎昌南货店谨向天厨未经公司道歉”,《新闻报》1935116日第3

[2] “新开协昌德南货号十二月二日正式开幕”,《东方日报》1944122日第1

[3] “財部對於收換僞中儲劵事,前規定於本年三月底截止,將屆期,近聞該部爲顧及人民利益,已決定將收換期限延展兩月,至本年五月三十一日截止。”,《申報》1946315日第1

[4] 《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下册第55图,福利营业股份有限公司,1949

[5] 《上海市商用地图册》第15图,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9

[6] 《上海市卢湾区地名志》词条“巨鹿路”、“巨鹿路菜场”、“成都南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8

[7] “卢湾区‘淮海战役’又打外围战巨鹿菜场将告别马路进入室内钜鹿路年内将辟成非机动车路”,陈向操,《新民晚报》1991830日第4版

[8] 《卢湾区志·第三编商业·第三章行业·第十节副食品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2

[9] 《上海价格志·总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11

[10] 《上海价格志·第一章农副产品价格·第四节猪及其制品价格》,同上

[11] 【城市记忆】怀念上海老菜场(http://city.sina.com.cn/focus/t/2012-02-08/093727199.html2018.12.8最后访问),申江服务导报,2012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