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音乐学院闫拓时:这首歌里都是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

 首都父母学堂 2018-12-10

编者按:

我们收到这样一份来信,来信的作者是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闫拓时教授。

2014年4月,闫教授创作了一首叫《或许明天属于我》的歌曲,闫教授的创作灵感是“生活中父母与孩子难以沟通”。创作完这首歌,他特意写下这篇创作心得,他希望听完这首歌曲,孩子可以喊出自己的心里话,父母可以尝试去理解孩子。

2015年5月同名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在解放军歌剧院进行首轮演出,该剧以四位学习摄影专业的同学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在大学期间,追求理想,用激情和勇气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故事。

这首歌是同名音乐剧的主题曲,也是站在孩子的视角创作的,歌曲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孩子的心声,我们这些既是子女又刚刚为人父母的人听起来,更是满满的感慨。感慨自己好像不久前还在反感父母“我是为了你好”的言辞,现在已经面对自己的孩子,告诉他“妈妈是为了你好”。

教育孩子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孩子和父母老师的全力配合,闫拓时教授的这篇文章,也正写出了当代学生的焦虑,解答了许多父母的困惑。

因此,我们将这篇文章推送出来,希望它可以帮到你。也希望所有为人父母的我们,在漫长的育儿道路上,勇敢放手,摒弃焦虑,不忘初心。

作者:闫拓时

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

经过3个月的思考和推敲修改,我于2014年4月完成了歌曲《或许明天属于我》的创作。


歌词两段如下:

我不愿听你的点拨,

因为你不能让我解渴。

你的话确实很对,

但我觉得它无味。

我在想什么?

你根本没琢磨,

我要干什么,

你根本不懂我。

让我自己自己想想吧,

让我自己自己闯闯吧,

或许明天我是另一个我,

让我自己自己想想吧,

让我自己自己闯闯吧,

或许明天属于我。

我不想变的平淡,

只想有点尊严,

我渴望有所实现,

只想看到闪光的眼。

我在想什么?

你根本没琢磨,

我要干什么,

你根本不懂我。

让我自己自己想想吧,

让我自己自己闯闯吧,

或许明天我是另一个我,

让我自己自己想想吧,

让我自己自己闯闯吧,

或许明天属于我。


1

灵感——源于朋友的家庭教育


创作这首歌曲,既缘于我和同事的一次聚会,也主要缘于我的教育情结。

那次聚会聊天,同事话锋一转提到了他的儿子。

同事非常郁闷地向我们倾诉,在学习上,他和儿子很难找到共同点。

比如,他儿子认为,父母,尤其是妈妈根本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现在在学习中所处的群体环境,不知道他在这种环境中的郁闷无奈。

孩子还抱怨,爸爸妈妈经常对他的成绩说教,很少有理解和认同,而且给他的批评不留一点余地。

但是孩子说出这些心里话的同时,同事也觉得自己很委屈,他有反思过自己,认为他主观上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平时也比较注意和儿子的沟通方法。

为什么每次我和儿子的交流都是以不欢而散,甚至有时还出现较为厉害的冲突为结尾呢?”同事说出他的疑惑时满眼无奈。

我听着同事的诉说,脑子里不觉浮现出父子母子之间冲突和争执的画面感,于是,就有了创作《或许明天属于我》这首歌曲的灵感。


2

 创作——孩子有话想对父母说

正式作词作曲前,我查看了一些资料,也和一些孩子正在就读初高中的家长进行了交流。从普遍发生的事例上来看,我发现,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和孩子的冲突(或者叫“拧”),绝大多数的原因在家长,而不在孩子。

在这个带有普遍性的冲突中,孩子往往是被动的,心中有难言的委屈和不服气。

在与孩子发生冲突后,父母也是非常生气的,但是我们也要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孩子的郁闷堆积在内心,将孩子的不良情绪释放出去,这样才能使孩子内心得以调整,全身心投入学习。

于是我将歌曲主题定位在“孩子要抒发内心感受”,并写出了文章开头的歌词。

歌曲写好后,我给一部分高中生和初中生试听,多数同学很认可这首歌,他们普遍认为,这首歌唱出了他们郁闷时的所思所想,唱出了他们在学习阶段的五味杂陈,以及他们想对父母表达的诉求。


3

希望——父母和孩子受到启发

创作这首歌时,我还希望父母和孩子听到这首歌后,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产生一点影响,改变或突破。

方面一:孩子们通过演唱这首歌,把内心的“无明”得以宣泄

“无明”就是孩子内心长时间积累的、没有被及时解决的困惑。

因为被批评而攒下来的抑郁情绪、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孩子内心的这种不服气,这些都是“无明”。

方面二:把孩子们发誓努力的心愿得以激扬

我工作以来,和许多中学生沟通过,也观察研究过许多在校大学生。我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努力学习的,然而尽管他们如此努力,也很难提升考试成绩,更可怕的是,只要稍一松懈,他们的名次就会直落千丈。

有些孩子说:“我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我们为了梦想在学习,那才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可是,父母总认为他们不够努力、每天不停重复那几句话、像个督察官一样约束他们......这些都让孩子们的内心痛苦到了极点,他们只能朝着父母设定的目标去努力。

我希望他们可以将心中的郁闷呐喊出来,于是我写出了他们的声音:

让我自己自己想想吧,让我自己自己闯闯吧,或许明天我是另一个我,让我自己自己想想吧,让我自己自己闯闯吧,或许明天属于我。

方面三:通过歌声把孩子心里想说的表达出来

我和孩子们沟通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会普遍认为,父母的主观性太强,对他们的期望太高,总盲目跟风胡乱报补课班,以至于父母都没有真正认真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难以和父母沟通,这是绝大多数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的。

我希望孩子通过这首歌可以获得宣泄的权利,向父母喊出“你懂我太少了,你教导我的我知道,就是做不到......”这样的心里话。

方面四:引起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的深度思考

父母只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自己高考的体验,再推及到孩子现在的学习,这就是深度思考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深度思考,表现为对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竞争给孩子带来的心理状态的深刻认识,表现为对做出孩子“他像谁,他能成为谁”的思考,表现为对孩子综合素质和现有品质的思考......

父母对孩子越宽容越理解,孩子才会会更加平静、更加心情放松愉悦地坚持和努力。

方面五:要引起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重新审视

因为父母一直都在看着孩子成长,所以他们会对自家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我一直在他身边,我足够了解他。

但父母可能忽略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所处的环境开始复杂,接触的事物开始变多,甚至连父母都不知道。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重新审视应当是一种父母经常性的反思,每一次的重新审视都会对孩子产生新的认同。每一次对孩子的新的认同,会让孩子产生新的感动,父母感动了孩子,孩子就深刻理解了父母期望的意义,理解了意义,孩子就会被激励,就会变得主动。

教育的终极意义就是要被教育的对象能遵循教育的要求主动去践行。

方面六:要引起父母对自己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反思

现在基础教育的状况,从网络舆情与现实舆情看,学校的某些教育难为了家长,家长的某些做法也难为了学校的教育。

我写这首歌,就是要家长从倾听孩子的述说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作以反思。

有时看父母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没什么不对。但教育的效果不仅不如预期好,有时还与预期相左。

这就是因为,父母没有“因才施教”,也很少会考虑为什么每次和孩子提到学习,他都会紧张。当然,还有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们觉得“如果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就是辜负了他们”。

其实,教育孩子的初衷都是对的,只不过有些家长方法和程度没有拿捏好,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也是学习和成长的一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