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的两封来信

 木香草堂 2018-12-10

 一个已成年的“多动症儿童”的来信

这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的来信,发出来,希望像她一样年轻的家长们再复习一下育儿过程中一些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1,孩子不要全托给老人带,父母不管上不上班,一定要天天见到孩子。

2,不要唠叨孩子,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疾病标签。

3,孩子的内心十分脆弱、敏感,不要对孩子进行贬低性评价,不要怠慢任何一个孩子。

4,阅读是自我疗伤的好办法。


亲爱的圆圆妈妈你好:
        读了你的书,分享了你的育儿经验,受到很大启发,真是受益匪浅。我还是有一些具体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希望你能帮助我,指导我,给我建议。
        这还要从我的成长说起,我曾经就是你书上说到的那种被老师和家长误解的“多动症儿童”,读到你关于多动症那一段时,我感触良多。

如果当时 能遇到你这样一位理解儿童的教育专家,那时的我该是多么幸运。我的父母都是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文化不深的人。 我小时候他们每天忙再加上要工作 一整天我就被放在姥爷家。没有一点启蒙教育的我整天无所事事找不到一点兴趣,可能因为这样我就总是动来动去呆不住,最早 发现我是“多动症”的还是姥爷。他整天没完没了的数落我,所以从懂事开始我就不喜欢在姥爷家而是喜欢去奶奶家。可那是大人们的决定,我只能在姥爷家一直到 初中。

记忆中我唯一的爱好是四,五岁的 时候喜欢画画。我没有任何基础,给我一样东西就能照着画下来,并且细节都注意到。印象 中每天无聊时我就在画画,还是外人看到了说我那么小的孩子就画的那么 好。于是,我就和妈妈说我要去学画画。不记得是妈妈还是姥爷说的,给你花了钱学,你 也没长性,学不好。我再三做了保证好好学之后终于如愿。刚开始的时候, 我的画每天都在少年宫进门的大厅的墙上展示。很开心,每天都早早的来到少年宫。

那时每个小朋友都是由爸爸或妈妈陪着一起上课,只有我是妈妈把我放在那里等 下课才来接我。我到得早时就看见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带他们玩大厅里的器械,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一只牛模样的玩具,每次小朋友坐上去他都是会动的,前晃后 晃好玩极了。等他们下来我就坐上去可是它就像不认识我一样一动不动。后来别 的小朋友正坐在上面时我也抢着偏要上去,再后来我就变成不受欢迎的小朋友,大人 孩子都不喜欢我,没有人愿意和我玩,都躲着我。就这样孤单失落感陪伴我苦 熬差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再不想去少年宫了。这次后我就知道自己是什么小孩,也不怪 家长说我多动症了,因为实践确实检验了他们的真理。在少年宫是这样上了 小学同样是这样,我从来没受过欢迎,从来都是多动症儿童。

记得从三年级开始数学就已经不及格了,中学只勉强上了一年多就分流了(不知道你留没留意这个名词,就是当时把不好的学生从原本的班级和学校聚集到另外的学 校和班级,这样就不 会影响当时班级的成绩,也是我们确实跟不上学习)最后又混了一年给了一张初中毕业证书。这样说来我的文化程度应该就是小学二三年级的 水平。这些不光彩的的 童年往事我没对谁说过,甚至是我先生。现在我是一个自学考试只差一门英语没有通过的学生,我只承认这个身份的我。至于为什么我上了 自学考试又为什么能通过 二十几门大学课程我也不是很明白,我的分析应该是这样的:那 时我唯一的一两个朋友对我影响很大,十五六岁迷上网络聊天,在一个书屋的网吧遇到我接触的第一个男生(他是正规大学 本科生),他教我怎样用电脑,他送我 的第一个礼物是一本书一本小说也是我读过的第一本课外书,再有就是寄宿在我家的我的一个大学生表哥,他每天都看课外 书,他看完了我就拿过来看。这些本该 一岁左右的启蒙我到十五六岁才开始。那时我就决定了读高自考。

那时家里已经对我不抱有任何希望所以什么也不说只是给交 了学费,可能正是这样的不干涉成就了我学到一些知识。那个学习的过程也是相当艰苦的,我的文化底 子太差,很多文字理解不到,我就是靠你说的课外书还有自己 的意志力完成的。所以当你说到读课外书那段时,我就很有体会,自己就是受益者。写到这你也大致 了解了我的成长经历以及环境,说这些我不是向你诉苦或其他, 我只是说明我的认识,我知道很多事情有偶然也有必然,当我深深了解这些时我就希望我的女儿不 要有我的童年经历,我要陪伴她健康快乐的成长。

接下来就需要你 的帮助,因为有时候的我在教育问题上感觉力不从心。我的童年也不知道要不要和她讲,还是编造一个美好的讲给她呢?

我的女儿现在一岁半,她出生时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爸爸是第一眼看见她的人,说她是不哭的只是吐泡泡好可爱。她也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难带,一天五六顿 奶,吃了就睡。刚出满月夜晚就不吃奶了,一觉到天亮。比起其他白天夜里受着宝贝“煎熬”的妈妈我真的很欣慰。可是我在生完她不久就生了场重病直到她十个多 月好转后我又不得不回到南方,我和先生在南方工作七八年,有了孩子决定回家,当时走得匆忙还有事情没有处理。所以我身体一有好转就回到南方,本想一两个月 解决后快些回来,谁知一拖就是快半年。

当我再次回家时发现孩子大变样,像我小时候一样一刻也不停的动来动去,睡醒觉就大哭,不随心意也发脾气,自己穿鞋穿 不上就着急帮着她就乱挥手打人,带出 去玩就抢小朋友东西,耐心讲道理不知道是不懂还是不听,没有改善,还是一看见小朋友的东西就要抢。我没办法只能把她抱 到一边冷处理,但是下次照旧。我的 方法正确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因为孩子是我妈妈带。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童年的影响,我觉得都是妈妈的方式不对。

从南方回 来后我就一直没有去工作专职带女儿,因为我真的不放心妈妈的方式。经常和妈妈讨论这个问题,可是妈妈说是什么孩子就是什么孩子,好坏都是天生的 基因已经决 定了等等。我听了又伤心又担心为什么我的孩子就天生不是好孩子,这个孩子难道就没有妈妈你的基因吗?为什么竟然有人自己都能贬低自己?生孩子 之前我是先兆流产就没有工作了到现在已经差不多3年 了,不工作也是不实际的。可是我怎么就不能放心把孩子交给自己的妈妈呢?妈妈虽然是个能干的人,但一点也不精明,总是花大力气做小事,我觉得她很多做法我 不能认同,父母的关系也处理的不是很好,虽然这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双方的因素,可是我相信一个好男人是一个智慧女人造 就的。所以我想等女儿上了幼儿园再去 工作,这种想法应当吗?再有就是女儿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我去南方之前身体没有恢复也没顾上女儿只买了几套认物卡片,直 到我回来她还是只有那几套卡片,还 有一本撕得七零八落的商品促销书。现在我买来的儿童读物给她读她不像圆圆那样瞪大了眼睛盯着看,只是机械式的一页一页的 翻直到最后一页翻过就走。还会经 常撕书。这样我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拿着书很有兴趣的看,但还是不能打动她。我该怎么办?
    最 后一个问题就是我先生,我们是高自考时认识的。他人很好很上进,有责任心,没有不良嗜好。我们的文化水平应该相当,唯一的不同就是我努力学习,他考过 两 门功课就不考了。现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一点也不参与,他就是书上提到的电视机复制出来的傻瓜,从来不陪孩子玩,和孩子没有一点互动,下班回家就看 电 视,不让看电视就上网看连续剧直到睡觉才关。我说说他,他就敷衍下过来抱女儿,她正在玩你忽然间打扰她,她肯定不愿意找你,逗得孩子吱吱叫。他就又回 到刚 刚的“岗位”上。 有时说多了他就说上班累一天回来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总觉得孩子缺少父亲的关心与理解也是不行的,和他谈,他还是漠不关心。这样的状况我 该怎样改善?我 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错误。如果你看到我的邮件,能看到这里我由衷感谢。期待你的回信,给我一个正确的方向,告诉我该坚持还是 改 进。                                    
      欣赏你的忠实读者:小刘

(这位妈妈提出的几个问题,有的是我没有力量回复的,有的是我书中或前面博客已有答案的,此处不再赘述。) 

http://wyy91.blog.sohu.com/245813206.html

家长的两封来信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家长来信:如何戒断打孩子的恶习

有人问我:你就没打过孩子一次吗?

我答:是,一次也没打过。

不管什么原因,打孩子都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行为。它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只不过是让家长出口恶气。对孩子的影响却非常负面。

打孩子是一种恶习,是一种社会遗传病,我们的前辈对它认识不清,遗传给我们,这恶行的链条应该被砸断在我们这里。

这位家长写下的不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种反思——非常可贵,值得分享。

 

家长来信:

我对打孩子有个认识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孩子小时候,在书里看到过孩子不能打,可是往往忍不住自己的脾气,打两巴掌推搡两下的事是有过的,看过打孩子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的书,自己每次失手过后,会很内疚,很害怕,担心会出现很坏的影响。

后来,看到一些人说:孩子是可以打的,只要不是经常性的打,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不会有什么恶劣的后果的。特别是有一次看电视,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只要亲子关系没有问题,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打和骂只要不过分,就不会造成心理伤害,也不会影响亲子感情。所以,我的心里负担减轻了一些,毕竟我只是偶尔再偶尔的打一巴掌,而且我每次打之前都会说明的,自认为打得还算理智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不打孩子了,认为不打孩子也是可以做好教育工作的,所以我对孩子说:“我一般不会打你,但是我保留打你的权利。”

我自以为自己已经进步了,之所以不敢说坚决不打孩子,是因为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说了不做,对孩子产生更坏的影响。而且,我想万一哪天孩子做个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打一顿也是必要的。

这样不打孩子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我又看到了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到关于打孩子这章论述,从心底就触动了我,因为我就是在挨打中长大的,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愤恨的眼神,还记得那些逃离的想法,还记得那种屈辱的感受和绝望的心情。

可是,时过境迁,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曾经最看不起的行为,在我身上依然存在,我还为自己找了许多的依据和借口,让这种行为有存在的理由。我知道自己的脾气像谁,我不喜欢这种脾气爆发时的样子,如今看来简直就是狰狞!

于是自我安慰说,发脾气是人难免的,这种爆发只不过是一年几次而已,应该不会算什么大问题。但是,我知道女儿有一天也会做母亲,她是不是也会打骂自己的孩子呢?让这种畸形的心理影响延续下去呢?

家庭对一个人心理的影响有多深远,不依据心理学去挖掘的话,根本就看不到,因为我可以说自己成长得挺好,我没有心理疾病,也没有伤害别人的行为,就这样下去也是可以的。

 

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我看到老公的为人,看到了公公婆婆的家庭教育成果,我认为公公婆婆是成功的。老公就从来没有过打骂人的欲望,不只是对孩子,在夫妻关系里,也经常说“在家里,有什么事非要证明个你对我错,退让一步就海阔天空,家庭就会和谐很多。”

而且,在公公婆婆身上,我看到是父母无私的爱,真正的爱,十几年的相处中,我是逐渐认识到这一点的。

从公公婆婆身上,我弄明白了一个问题,很多农村家庭,父母没什么文化,为什么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此成功,从不看教育书籍,没有任何教育理念,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非常出色。

我认为我老公就是一个出色的人,虽然以某些社会标准来衡量,他不算成功人士,但是,我认为他真的很棒!

我 的一些改变,跟老公有直接的关系,十几年的婚姻,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谐而充满爱的家庭,才能成就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我无数次的分析过自己和 老公的成长环境与过程的区别,从中找寻问题的所在。我有理想中一个母亲的模样,但是我不是,我想做到,所以,我一直不断学习,想要变成自己理想中样子,至 少我一直努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老公给了我和女儿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家,公公婆婆让我看到了无私的爱应该怎样,我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想要为家庭做些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改变自己就是最好的,也是最需要的。

家庭有我更和谐,这样不是更好吗?对女儿,我一样要做到无私无条件的爱,像婆婆学习,做个好母亲。这些所思所想,促使我要开始行动,从“不抱怨”开始,从不打骂、不叱责、不批评孩子开始做起。

http://wyy91.blog.sohu.com/245119881.html

 家长的两封来信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