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二小书法创始人王呈祥原创。 本文是《画禅室随笔》专题的第八讲了,前面七讲已经将写好书法的前提讲完了。本文开始,将进入一个新的课题,这个课题将对书法爱好者的选帖、临帖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话不多说,现在我们直接进入主题:董其昌为什么说,书法学习须抛开这个弊病,否则永远写不好?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说:“药山看经曰:「图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穿。」今人看古帖,皆穿牛皮之喻也。”这句话挺有意思,老董拿“牛皮遮眼”举例来说明今人看古帖,学习者都是隔着“牛皮”学习,是不可能写得好的。这便是标题中所说学书的“弊病”,也是我们当下学书人在临帖时最常见的问题。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在日常书法学习中,一个行为最为常见,有些人他们拿出一本字帖上来就临,根本不对字帖进行分析,目的是尽快把字帖内容临完,这样反复临写几遍,得到了皮毛,就认为没有可学的了。我认为,这就是董其昌说的隔着“牛皮”看古帖,是永远也写不好的。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那么,该怎么样临习古人字帖呢?我们先来看董其昌是怎么说的,他说:“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故为作者。”老董说古人写字是“随意所如”的,神气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才是书法家。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说的古人是指在他之前,经过千锤百炼后的书法家。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其实,董其昌在这句话中,潜意识的已经告诉了我们如何临习古人字帖,只是“随意所如”这个词,在当代被一些人误解,他们认为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便是书法,便是“随意所如”,其实不然。“随意所如”是指经过大量学习后通晓书法的人,而绝非是不经学习随意写就认为是书法的人。这就如同人学走路一样,学会了站而后才会走才会跑,这些都学会了,当然就可以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我认为,这才是老董说的“随意所如”。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最后,董其昌开始批评人了,他说:“字如算子,便不是书,谓说定法也。”这句话啥意思?写的字大小一致,如同算盘珠子一样整齐划一,便不是书法,但有些人还恬不知耻的说这就是书法。其实,老董这句话和王羲之《题卫夫人书》很相似,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老董和老王,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说到这,或许会有网友问,到底怎么临帖才是正确的,到底怎样才能揭开这层“牛皮”?我认为临帖前要先搞清楚三个问题:为什么临帖、临什么、怎么临。如果这三个问题你搞不清楚,我建议就不要清一下笔,因为你会浪费自己的时间。下面我们看看这三个问题:
王卫军摘抄《画禅室随笔》 我认为:书法临帖,必须要揭开这层遮在字帖前面的“牛皮”,揭开它的方法便是为何临、临什么、怎么临的融合。书法中的“随意所如”是经过大量的正确学习,熟练书法后的行为,而绝非一些人认为的随心所欲。以上内容,仅代表二小书法的个人观点,信者自得之,不信者亦不强求。
鸣谢: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卫军先生友情提供作品图片。 本文由二小书法原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