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好的生活方式:舍得

 物道 2018-12-10
最好的生活方式:舍得



一辆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小心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一只也扔了下去。

大家看得一头雾水,老人却从容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已经没用了。把它一起扔下去,捡到的人能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这老人是个“舍得”的人。的确,与其抱残守缺,不如舍去,或许会给人带来幸福,但更重要是能使自己心情舒畅,不必空怀念想。

星云大师说:“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这样看来,“舍得”还是颇为奇妙的,一舍一得,互相对立,却又相辅相成。

贾平凹曾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都懂得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人在世上活着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不舍不得。

会生活的人,一定懂舍得。


有舍 · 方有得

/ 舍去一点欲望,得到的是快乐 /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专注越来越难了,但李健除外,他喜欢享受生活之慢,专注写一首歌,慢慢泡一杯茶,舍去生活中不必要的干扰,尽可能让自己沉浸在喜欢的事物当中。

参加《我是歌手》时,有一次他掏出自己的手机,瞬间惊呆了所有人,在智能手机更新迭代迅速的年代,他依旧用着一部老掉牙的按键诺基亚。很多朋友也都抱怨他,为什么没有微信,电话老打不通,邮件也没用,只能发短信。

李健并非买不起智能手机,而这恰是他对生活权衡之后选择的舍弃:“我只不过觉得我受干扰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纷繁的时代里面,其实应该舍弃很多东西。

他舍去了干扰,得到了专注,而专注所带来的最深层次的快乐,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千金不换。

有一次,他在瑞士日内瓦参观达斐丽的表匠,即使很多人围观,但表匠毫不动容,专注做自己的事,这也是李健欣赏并想要去达到的状态。

他也喜欢大提琴和钢琴,但深知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平时只是玩玩,将更多时间花在更擅长的吉他。在他看来,能专注把一个乐器玩得精通已经需要很强的专注力了。

最好的生活方式:舍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乐也一样,有人说他音乐风格一层不变,劝他赶时髦,尝试一下流行的R&B说唱;或者去做许巍那样受欢迎的摇滚。

但他说:“如果有一天我去做说唱,你们可能也会来,但那就不是我了,那样的音乐我根本做不了。”他只想专注于某一类音乐,不断地把它做得更远、更深。这是他爱好的“舍得”。

因为舍去了欲望和虚名,他才能远离娱乐圈的是非纷杂,得到平静踏实的生活,琴棋书画、旅行读书,与自己爱的人长相厮守。

其实,舍得是一门生活哲学。

太多的物质刺激,反而容易迷失本心;

当你舍去多余之物,才知道什么最重要;

清楚了生活的意义,才能活出想要的样子。


因为珍惜 · 所以舍得

/ 舍去一点虚荣,得到的是真情 /


1953年,因白鹤拳先锋人物陈可夫登报挑战太极拳领军人物吴公仪,双方摆下擂台对决,此事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万众瞩目。

这次比武也触发梁羽生写下了《龙虎斗京华》,成为新派武侠的开山之作。30岁的他第一次以“梁羽生”之名初现江湖。两年后,金庸也以《书剑恩仇录》一夜成名。自此,两人在武侠小说创作上你追我赶,被人称为“一时瑜亮”。

梁羽生与金庸都是《新晚报》副刊的编辑,常常一起喝酒下棋、品评书摘。但自从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两人常常因为互不服气,在自己的作品里互打“笔墨官司”,暗自较量。

20世纪60年代,梁羽生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地位和影响一度超过了金庸,就在双方粉丝争论到底谁是“江湖第一人”时,梁羽生却主动舍弃了这个名号。他说:“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写武侠写得更好的人。”

后来,他们一起参加一个武侠小说研讨会,席间有人称梁羽生为新武侠小说的宗师。梁羽生连忙说:“我顶多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金庸先生,他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当之无愧的。”

金庸连说不敢当,两人冰释前嫌,自此肝胆相照。直到梁羽生逝世,金庸依旧尊称他为大哥。

梁羽生舍去虚名,得到了真正的友情。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非一味地索取和占有,舍得付出、愿意将舒服让给别人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纯粹的真情。

其实,舍得的真谛是珍惜,

善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其实也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因为珍惜这段情,才舍得放下私利。


不舍 · 终须舍

/ 舍去一点执念,得到的是释怀 /


蒋勋有两方印章,一方刻着“舍得”,另一方刻着“舍不得”。

有一次,朋友突然问他:“为什么你只用‘舍得’,从来不用‘舍不得’?”

蒋勋才发觉,原来自己20多年来真的一次都没用过“舍不得”这方印,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暗示自己:再舍不得其实也没有用。

我们一生之中会有许多东西舍不得,许多地方舍不得,许多时间舍不得,许多人舍不得。但当你知道一切难舍最终还是要舍,便会懂得人生其实是一场从“舍不得”到“舍得”的修行。

蒋勋在读大一时,父亲曾送给他一个木盒,是一本由于右任提的“敦煌莫高窟金刚经”手抄卷,那时的他根本读不进去,便随手丢在了书架。

20多年过去,有一次他在高雄上课,突然接到妹夫从温哥华打来的父亲病危的紧急电话, 在记忆里,父亲一直康健,走路甚至比他还快,他感到很讶异,因为从没想过父亲会死会离开。

当妹夫叫他赶紧赶飞机并顺便带一套黑色西装时,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他回到台北整理东西看到这个盒子,想到是父亲送的,便随手捎上,匆匆赶上了飞机。

飞机上,蒋勋内心十分慌张,因为不知道结局,还能不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心中万般不舍。

他开始读经,“如是我闻……”虽一知半解,但心定下来了,当读到“不惊、不怖、不畏”时他吓了一跳,原来人生还可以如此宁静祥和,做到宠辱不惊来去无意。

飞机上十几个小时,蒋勋在读经中获得了一种释然。下飞机后,他赶在父亲弥留之际,于床边给父亲轻声读经,送他往生。

蒋勋知道,即使那个时刻有多么舍不得,但又必须舍得。

有人说人世有三苦:放不下、忘不了、舍不得。人这一生赤条条而来,生命被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慢慢丰满,但物换星移、岁月荣枯,时间渐渐从我们身上夺走这些东西,终将赤条条而去。

人生纵有千般不舍,最终都得“舍”。

当你领悟了“舍得”,便会如释重负;

才能更好地掌握当下事,珍爱眼前人。

如无必要事,不如就舍下;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