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星体——宇宙中一种诡异的吞噬天体

 王岳雷 2018-12-10


​    类星体(
Quasar),也称为QSO或准恒星物体,从理论上讲,大多数大型星系都包含一个超大质量的中心黑洞,其质量范围是太阳质量的数百万到数十亿倍。在类星体和其他类型的活动星系核(AGN)中,黑洞被气体吸积盘包围。当气体落向黑洞时,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这可以通过电磁波谱观察到。类星体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最强大的类星体的光度比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大几千倍。

“类星体”一词起源于星际无线电源,因为类星体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被识别为未知物理来源的无线电波发射源,并且在可见波长的照片图像中被识别出来,它们类似于微弱的星光点。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艾伦·雷克斯·桑德奇(Allan Sandage)(1926618-  20101113日)和托马斯·马修斯(Thomas A. Matthews)使用欧文斯谷无线电天文台的新干涉仪成为第一个类星体的发现者。之后记录了数百个这些“类星体”,并在第三剑桥目录中发表,天文学家并在天空中扫描了它们的光学对应物。1963年,美国天文学家艾伦·雷克斯·桑德奇和托马斯·马修斯公布了带有光学对象的无线电源3C 48的明确标识,第一次公布了3C 48这颗似乎是微弱的蓝色恒星并获得了它的光谱,命其为类星体,其中包含许多未知的宽发射线。

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能被观测到。

类星体是一种类似于恒星的天体,不过既然类似于恒星,那么它就不是恒星,而是一个极大发光的活动星系核(AGN)。类星体没有恒星规则的球形结构和自转,所以不是恒星;它的光谱和行星状星云很像,但又不是行星状星云;它像星系一样可以发出无线电波,却和星系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了定义这个神秘的天体,天文学家才为它命名为“类星体”。

类星体中心是一个猛烈吞噬周围物质的距大“嘴巴”,有一个为千万个太阳质量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虽然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周围物质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证据认为,类星体是由物质吸收到遥远星系核中的超大质量黑洞中提供动力的,光和其他辐射不能从黑洞的事件视界内逃逸,但类星体产生的能量是在黑洞外产生的,由于重力和最靠近黑洞的材料内的巨大摩擦,因为它绕轨道和下降时向内,同时类星体的巨大光度来自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它可以将物体质量的6%到32%转化为能量,类星体实际上是一个黑洞与主星系中的大量恒星一起共生的天体,它不断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恒星和星际物质,同时还放出了巨大的能量。类星体的光度是可变的,时间范围从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

类星体的高分辨率图像,特别是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类星体,已经证明类星体发生在活跃星系中心,并且星系正在强烈地相互作用或合并星系。

为什么类星体在早期宇宙中更常见,因为宇宙初始阶段,被一片朦胧的气云笼罩,各个气云分割相近,超高的密度、高度的热量和磁场,在引力场中互相吸引并排斥,大质量的气云吞并小质量的气云,类星体就属于这种大质量的气云,在喷射高能粒子流的时候,会消耗其自身的能量,然而,它在宇宙中不停地运行,当它俘获了其它星团或者星系以后,就会增添能量。类星体在宇宙里超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吞噬了它所遇到的所有天体。

当大质量的气云吞噬的物质太多的时候,或没有物质来补充,超大质量的黑洞在消耗其附近的所有气体和尘埃时,这种能量产生也就结束了。反过来又向外排斥,原来没有被吞噬的小质量的气云又吸收了众多的各种物质,逐步稳定下来,从而形成了数以万计的恒星,就形成了星系。这意味着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多数星系都可能经历了一个活跃的阶段,看起来像一个类星体或其他一类依赖于黑洞质量和吸积率的活跃星系,经过十几亿年后,大多数星系已经处于静止状态,因为它们缺乏物质供应到它们的中心黑洞以产生辐射。

最明亮的类星体每年可吞噬1000个太阳质量的物质。据估计,已知最大的物质消耗相当于每分钟600个地球的物质。类星体的光度随时间变化很大,取决于周围环境。由于很难为类星体提供数十亿年的燃料,在类星体完成了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的积累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星系。

类星体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起成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

201533日,中国天文学家以北京大学教授吴学兵为主的科研团队在丽江2.4米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430万亿倍太阳光度,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个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SDSSJ0100 2802类星体。这是人类目前已观测到的遥远宇宙中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

2017126日,发现最遥远的已知类星体是ULAS J1342 + 0928,红移z = 7.5413,当宇宙只有6.9亿年时,从这个类星体观察到的光被发射出来。这个类星体中有个超大质量黑洞,估计有8亿太阳质量。距离地球293.6亿光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远的黑洞。

被称为黑洞的类星体,当物质落到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时,其中一些沿着指向相反方向的喷流以近乎光速的速度向外加速。
类星体
 
 
类星体

 
 

 
 
3C 273类星体,是在室女座的类星体,位于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的中心,东次相(δ)恒星西面,坐标:12小时296.8秒,赤纬+2°37″。在195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帕克斯镇以北20公里处的帕克斯天文台,西里尔·哈扎德(Cyril Hazard)使用射电望远镜在月球掩星下被发现,当时尚未明确这个恒星物体到底属那类天体。1963年加州理工学院的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和约翰·贝弗利·奥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在3C 273的光谱中具有与3C 48类似的现象,解释说3C 273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物体,称为类星体射电源,3C 273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发现的类星体。距离地球24.36亿光年,巨型椭圆星系,它的光需要大约25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视星等+ 12.86,在可见光波长下的发光量比太阳大4.1万亿倍(4 × 1012)。通过它的光线发射,测量其中心黑洞的质量为886±187亿个太阳质量。

3C 273类星体,带有喷气尾巴,图片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该图像是由高能卫星天文观测台(HEAO)观测的3C 273类星体。它揭示了一个新的光源(左上角)的存在,红色移位表明它距离地球约100亿光年。类星体是神秘的,明亮的,星状物体,位于可见宇宙的边缘。虽然不比我们的太阳系大,但它们散发出与千个星系一样多的可见光。类星体也发射无线电信号,之前被认为是X射线源。

3C 273类星体位置
 

3C 48类星体,是1960年发现的类星体,成为第二个发现的类星体。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艾伦·雷克斯·桑德奇(Allan Sandage)和托马斯·马修斯(Thomas A. Matthews)使用欧文斯谷无线电天文台的新干涉仪发现,成为第一个研究发现类星体的天文学家。位于三角座,娄宿增六(三角座α)恒星西北,M33星系北面,坐标:1小时3741.1秒,赤纬+33°932″。距离地球39亿光年。然而,直到1982年才发现3C 48的性质是通过观察它周围的“星云”而得到证实的。

  

3C 147类星体(B0538 + 498),是1964年发现的紧凑型类星体,位于御夫座,五车增十七(御夫座ο)恒星不远处,坐标:5小时4236.1秒,赤纬+49°517″。在一个活跃星系中,距离地球约64亿光年,由两个明亮的天体AB组成。

  

 

3C 279类星体(OVV)(也称为4C-05.55NRAO 413PKS 1253-05),据观察,是位于室女座的类星体,东上相(室女座γ)恒星东南,坐标:12小时5611.1秒,赤纬-5°4722″。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从1987年到1991年,类星体经历了一段极端活动。位于佛罗里达州布朗森镇(美国)附近的罗斯玛丽山天文台(RHO)于1971年开始观测3C 279,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于1991年进一步观测到这一天体,当时人们意外地发现它是天空中最亮的伽马射线天体之一。也是费米太空望远镜监测的伽马射线天空中最亮和最可变的光源之一。


ULAS J1342 + 0928类星体,是已探测到的最遥远的类星体,是最遥远和最古老的已知超大质量黑洞,据报道它的红移测量值为7.54,距离地球293.6亿光年,是已知最遥远的类星体。ULAS J1342 + 0928类星体位于牧户座西南端,靠近室女座,天田一(室女座78)恒星北部偏东,东次将(室女座59)恒星东部,坐标:13小时428.1秒,赤纬+9°2838.61″。据报道,相关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太阳质量的8亿倍”。2017126日,天文学家发表了他们使用宽场红外探测探测器(WISE)的数据以及来自智利的拉斯坎帕纳斯(Las Campanas)欧洲南方天文台的麦哲伦望远镜发现了这个类星体。之后在亚利桑那州的大型双筒望远镜和夏威夷的北双子座望远镜又进行了观察。当宇宙开始大约只有6.9亿年时,类星体的相关黑洞已存在了,据目前已知宇宙年龄为138亿年。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到6.9亿年时,这个类星体发出的光经过131亿年后才到达地球,使人们发现了它。该类星体的光度估计为4×1013次方的太阳光度。这种能量输出是由估计为8×108次方的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根据首席天文学家巴纳多斯(Bañados)的说法,“这个特殊的类星体非常明亮,它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金矿,并将成为研究早期宇宙的重要实验室。”  

ULAS J1342 + 0928类星体艺术画

 
ULAS J1120 + 0641类星体,图中看到的靠近中心的一个微弱的红点,于20116月由夏威夷的红外望远镜发现。位于狮子座,靠近六分仪座,灵台二(狮子座59)恒星东面,坐标:11小时201.48秒,赤纬+6°4124.3″。是第二个最遥远的已知类星体,仅次于ULAS J1342 + 0928。红移测量值为7.085ULAS J1120 + 0641类星体距离地球288.5亿光年,类星体的光度估计为6.3×10131013次方)太阳光度,这种能量输出是由估计为2×109109次方)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中央的黑洞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0亿倍。这个类星体是迄今为止发现最远的类星体之一,是宇宙大爆炸后仅7.7亿年。目前地球上观测到的光大约是类星体在130亿年前发出的光。是迄今为止在宇宙早期发现的最亮的物体。 


艺术家的印象显示了ULAS J1120 + 0641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类星体
 

双类星体(Twin Quasar),也称为Twin QSODouble QuasarSBS 0957 + 561TXS 0957 + 561Q0957 + 561QSO 0957 + 561 A / B,于1979年初由一支英美团队在英国天文学家丹尼斯·沃尔什(Dennis Walsh)(1933612-  200561日)和罗伯特·卡斯韦尔(Robert Carswell)和美国天文学家雷·韦曼(Ray Weymann)率领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山国家天文台的2.1米望远镜发现的,是第一个被确定为引力透镜的物体。这是一个类星体,看起来像两个图像,是由位于地球和类星体之间的视线中的星系YGKOW G1引起的引力透镜的结果。位于大熊座NGC 3079星系以北10弧分处,文昌一(大熊座υ)恒星东南,坐标:10小时120.99秒,赤纬+55°5356.5″。距离地球78亿光年。  

双类星体(Twin Quasar),在哈勃图像中,两个物体清晰可见,闪耀着光芒。  

Q0957 + 561A1425-7427021)和Q0957 + 561B1425-7427023)图像 

通过微透镜分析确定双类星体的发光结构的示意图:带有偶极场线的暗紧凑中心(点缀黄色),吸积盘内缘的尖锐发光环(白色),黑暗吸积盘,流出的风结构(蓝色),观察到的紫外光学连续谱,紧凑型无线电核心或喷射气体(红色)

 
 

 
 
​ 
 

爱因斯坦十字架类星体(Q2237 + 030QSO 2237 + 0305),是一颗引力透镜的类星体,距离地球110亿光年。背景光源距离地球80亿光年的Qso2237-0305类星体,产生引力场的是其正前方距离地球4亿光年的前景星系ZW2237-030,类星体的引力透镜效应形成四重影响,对称分布在前景星系的核心四周,与其组成一个近似的十字形,故此而名。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所预测的引力引起的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星系强大的重力作为一个透镜,弯曲和放大来自其后面的类星体的光,产生四个遥远物体的图像。该类星体位于飞马座南部,靠近双鱼座和宝瓶座,坟墓增二(飞马座35)恒星东面,坐标:22小时4030.3秒,赤纬+3°2131.0″。

 

SDSS J1106 + 1939类星体,具有高质量和高能量输出的特点。人们发现,类星体的能量输出相当于总银河系的100倍。这个类星体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每年以400个太阳质量的速度吸入物质,并以8,000 公里/秒的速度喷射。流出产生的光度,使得类星体比太阳更亮2万亿倍,是有史以来最明亮的类星体之一。位于狮子座,西上相(右垣五)(狮子座δ)恒星西南,西上相增一(狮子座60)恒星南面,坐标:11小时644.9秒,赤纬+19°3930″。距离地球为110亿光年。
 

APM 08279 + 5255类星体,是一个非常遥远,宽阔的吸收型类星体,距离地球120亿年,位于天猫座,上台增一(天猫座27)恒星东面,坐标:8小时3241.7秒,赤纬+52°4518.6″。通过前景星系的引力透镜效应光线被放大而发现。是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半径约为326光年,其光度是太阳光度的10141014次方)到10151015次方)倍。总质量为1300亿个太阳质量。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和相关的吸积盘,拥有大面积的热尘和分子气体,以及具有星爆活动的区域。超大黑洞的质量是230亿个太阳质量。在2008年和2009年,使用夏威夷冒纳基山加州理工学院亚毫米波天文台的毫米波光谱仪Z-Spec测量其水蒸气光谱线的强度,使得它成为已知宇宙中最大的水量,比地球上所有海洋中的水量多100万亿倍。它的发现表明,在几乎整个存在的过程中,水已经在已知的宇宙中流行,大爆炸后,辐射在16亿年后发射出来。 

APM 08279 + 5255类星体的艺术表现

  

PKS 1830-211类星体,该类星体中的黑洞称为AGN PKS 1830-211

  

CID-42类星体,也称为CXOC J100043.1 + 020637 ,是在六分仪座,六分仪座α星西面,坐标:10小时029秒,赤纬+2°531.33″。距离地球约39亿光年,据信它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CID-42被认为是两个较小星系之间星系碰撞的结果,它有一条独特的星光,延续了许多光年。通过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哈勃望远镜,夏威夷望远镜以及智利的巨型麦哲伦和超大型望远镜拍摄的数据和图像,它们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RX J1131-1231类星体,是一个遥远的,有超大质量黑洞的类星体,距离地球大约60亿光年,位于巨爵座,翼宿十(巨爵座ε)恒星附近,坐标:11小时3151.6秒,赤纬-12°3157″。2014年,天文学家发现,发射的X射线来自吸积盘内部,位于事件视界半径的三倍左右。这意味着黑洞必须以极快的速度旋转,以使磁盘能够以如此小的半径存活。测量黑洞的旋转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能够直接测量任何黑洞的旋转速度。这一决定是由密歇根大学的鲁本斯·雷斯(Rubens Reis)领导的一个团队使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航天局的牛顿高通量X射线(XMM-Newton)望远镜完成的。研究小组观察到在盘的最内部区域产生的X射线盘旋并供给为类星体提供动力的黑洞。通过测量圆盘的半径,天文学家能够计算出黑洞的旋转速度,这几乎是光速的一半。类星体的快速旋转表明黑洞是由大量的气体和尘埃供给的。通过微透镜,在星系透镜中首次证实了恒星之间的无界行星群,质量范围从月亮到木星质量。

 

3C 454.3类星体,位于飞马座,非常接近室宿一(飞马座α)恒星,坐标:22小时5357.7秒,赤纬+16°853.6″。是位于银河系平面外的一种具有面向地球射流的类星体。它是在天空中最亮的伽马射线源之一,是我们银河系中船帆座脉冲星最大火焰的两倍大小。20146月偶尔突然爆发,亮度达到峰值13.4 

GLAST的全天视图揭示了银河系(中心),明亮的脉冲星和超大质量黑洞的明亮伽马射线发射

  

3C 295类星体,是一个位于牧户座的窄线无线电星系,天枪三(牧户座θ)恒星西面,天枪二(牧户座ι)恒星旁边,坐标:14小时1120.6秒,赤纬+52°1221″。距地球大约50亿光年。这个星团充满了五千万度气体,在X射线中强烈辐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看到47亿年前的星系团。3C295最初被发现是一个明亮的无线电波源,发现无线电发射源是位于星系团中心的巨大椭圆星系,钱德拉发现这个中央星系是一个强大和复杂的X射线源。

  

B3 0727 + 409类星体,位于天猫座,座旗增九(天猫座21)恒星旁边,坐标:7小时3051.3秒,赤纬+40°4951″。距离地球110亿光年,随机对星系团Abell 5851的观察中发现的,使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察,在该星系中心从黑洞发射的强大粒子射流延伸了大约30万光年。B3 0727 + 409的图像可以追溯到宇宙只有27亿年前的时代。

  

  
HE0450-2958类星体,是一个不寻常的类星体,被称为“赤裸的类星体”和“没有家的类星体”,因为它似乎缺乏主星系,是一个狭窄的塞弗特星系,表明正在形成恒星。位于雕具座北部,靠近天兔座和波江座,九游九(天兔座1)恒星西南侧,坐标:4小时5230秒,赤纬-29°5335″。估计距离大约33亿光年。由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皮埃尔·马加因(Pierre Magai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0059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S5 0014 + 81类星体,位于仙王座,少卫增八(仙王座γ)恒星北部,坐标:0小时178.5秒,赤纬+81°358″。是一个遥远的,紧凑的,高度发光的,宽吸收线的类星体。主星系是一个巨大的椭圆星暴星系,其视星等为+24。为活动星系核,由物质通过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快速增生产生,将重力能量改变为可见的光能。光度约为太阳的3×1014次方(300万亿)倍,距离地球121亿光年。中心黑洞实际上比我们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大10,000倍,或相当于400亿个太阳质量。类星体的中心黑洞吞噬了极大量的物质,相当于每年4,000个太阳质量的物质。这个黑洞的史瓦西半径(Schwarzschild)(历史上称为引力半径)为1183.5亿公里,直径为2367亿公里,1600个天文单位,或冥王星轨道半径的40倍左右,质量相当于四个大麦哲伦云。更值得注意的是,宇宙中如此大的黑洞早在宇宙大爆炸后的16亿年已存在,这表明超大质量黑洞很快形成。
 

艺术家对超大质量黑洞的概念吞噬了吸积盘中的物质,其中相对论物质射流从垂直于盘的黑洞发出

  

PKS 1127-145类星体,是距离地球大约40亿光年的类星体。2001年,使用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大约100万光年长的红色气云体,发射的X射线表明微光子和高能粒子的碰撞。喷射气体如此之大表明在类星体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HE 1013-2136类星体(中心)及其周围环境的图像,这是20012月在8.2VLT KUEYEN望远镜上用FORS2多模仪器获得的。一条壮观的弧形潮汐尾,从类星体向东南(左下)超过150,000光年。朝东- 东北方向的另一条较短的潮汐尾巴几乎看不见。所示的场地在类星体距离处测量的尺寸为540,000×540,000光年,北方向上,东方向左。

  

哈勃望远镜图像中的类星体,类星体是在星系中心可见的亮点,而遥远星系的透镜图像可见为周围较暗的弧形形状。从左到右,星系是:SDSS J0919 + 2720,在星系中心的上方和下方清晰可见两个偏蓝的镜头图像;SDSS J1005 + 4016,在星系中心右侧可见一个黄色弧形;SDSS J0827 + 5224,两个镜头图像非常微弱,一个在上方和右侧,一个在星系中心的下方和左侧。类星体主星系很难找到或有时甚至不可能看到,因为中央类星体太远。

  

NGC 7317星系内的类星体,NGC 7317星系,也称为Arp 319MCG 6-49-38PGC 69256,位于飞马座,室宿四(飞马座η)恒星西北,坐标:22小时3551.9秒,赤纬+33°5643″。是一个椭圆星系,距地球约3.03亿光年,最大直径35000光年,最小直径35,000光年。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吉恩·玛丽·爱德华·斯蒂芬(Jean Marie Edouard Stephan)于1876923日发现。

  

 

IC 2497,也称为IRAS 09380 + 3457PGC 165538,是一个漩涡星系,位于小狮座,内平增六(小狮座10)恒星南面,坐标:9小时414.0秒,赤纬+34°441″。距地球约6.92亿光年,最大直径12.1万光年,最小直径6万光年。是法国天文学家斯特凡·贾维勒(Stephane Javelle)于1903514日发现的。以前是一个类星体,在过去的7万年中,类星体稳定了。IC 2497星系旁的“汉妮天体”,距离地球6.5亿光年,距离IC 2497星系约45,000-70,000光年,“汉妮天体”是长达30万光年的围绕星系气体带的一部分,绿莹莹的之所以能被看到,是由旋涡星系IC 2497核心的“探照灯”把它照亮了。坐标:9小时413.8秒,赤纬+34°4334.2″。2007年由荷兰大学教授汉妮·范·阿克尔(Hanni Van Aker)发现。

 

类星体APM 08279 + 5225的红色图像,是在201039日在德国洛尔曼天文台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获得的。该类星体距离约130亿光年。

  

绘架座A类星体,钱德拉X射线图像显示了一个壮观的喷射,从星系的中心(左)发出,并延伸到36万光年,朝着一个辉煌的热点。热点至少距离喷气发源地80万光年(我们的银河系直径的8倍)。喷气被认为是由磁化气体向黑洞旋转产生的强大电磁力产生的,虽然大多数材料落入黑洞,但有些材料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弹出。

  

SDSS J102009.99 + 104002.7类星体,图中小红点

  

引力透镜的HE 1104-1805类星体

  

3C 186类星体,距离地球约80亿年,很可能是两个星系合并的结果。这是由弧形潮汐尾支撑,通常由两个碰撞星系之间的引力拖曳产生。星系的合并也导致了它们中心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合并,然后由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将合成的黑洞从其母星系中踢出。在图像的中心可以看到明亮,明星般的类星体。它的前主星系是它背后隐藏的微弱物体。

  

智利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的图像显示了人马座A周围的区域,这是潜伏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这里用一个小圆圈突出显示。新研究揭示了星际气体和尘埃在高速环绕黑洞的激动人心的证据。已经鉴定的富含分子氢的气体云被称为分子小云,它们从未被明确地检测到。该图像实际上显示了包括一氧化碳在内的分子的分布,这是云团中第二丰富的分子组分。小云离我们26000光年远,在距离大约一光年的距离内快速且相对靠近黑洞轨道运行。云团是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巨大云层的产物。这些云被整齐地破坏成致密的碎片和密度较低的短寿命组件。虽然分子气体云有可能形成新的恒星,但这些云团不太可能形成恒星新生儿。它们的质量相对较小,约为太阳的60倍,并且接近人马座A施加的巨大的,湍流的,受到惩罚的重力。虽然已经系统地观测到了围绕人马座A的恒星,但是由于这些密集的分子云团遮挡,现在还没有探测到如此接近我们银河系的中心。

  

艺术家的概念中,可以在遥远星系的中心看到一个不断增长的黑洞,称为类星体。

  

艺术家的印象显示了超大质量黑洞的周围环境,这是许多星系中心的典型黑洞。黑洞本身周围是一块非常热的,无用的材料的辉煌吸积盘,而且还有一个尘土飞扬的圆环。在黑洞的极点上也经常会有高速喷射的物质射流,可以向太空延伸很长的距离。
 

马卡良421Markarian 421)或Mrk 421Mkn 421,位于大熊座,近小狮座,天牢五(大熊座49)恒星南边,坐标:11小时427.3秒,赤纬+38°1231.79″。一个活跃的星系,是伽马射线的强大来源。距离地球大约3.97亿光年(红移:z = 0.0308)至4.34亿光年。平均视星等为+13.3,最视星等+16,最大视星等+11.6。是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之一,使其成为夜空中最明亮的类星体之一。由于其活跃性,怀疑其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