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什么意思?

 天天图书馆268 2018-12-10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被戴上了唯心主义的帽子。在今天人们的认识里,“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的,与心一点关系都没有,心外怎么会“无物”的呢?我们用眼睛看到的,用手摸到的难倒不是"物"吗?所以,王阳明的这顶"唯心主义帽子"被戴得很结实。


但是,这是由于现代人与古代人对"物"字在理解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误解,我们都没有理解王阳明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现代一般人对"物"字的理解是这样的: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能感觉到的】都属于"物",比如:物质、物体、事物都属于“物”。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物”字,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现代人确实是没法理解的。


但是,我们从汉字诞生的时代一直到今天,在古、今两个时间点之间划出一根时间轴来,王阳明的时代就处在这根时间轴上。站在这根时间轴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王阳明所使用的文字字意,是偏向于今天?还是偏向于造字的那个古代?


答案一定是偏向于造字的那个古代!


所以,让我们回到“物”字造字的那个时代,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定义“物”字的。我们与王阳明的误会一定是在那里产生的。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能一直保持原来的意思。一些字的本意会在历史中流失,而新的含义又会被附加到这些字上。所以,我们与王阳明之间的误会,很可能就是在这种字意的流失与附加中产生的。


现在,假设我们穿越到甲骨文造字的时代。如果,我们要在甲骨文中找一个字,来表示今天"物"字所包含的意思,这个字会是个什么字呢?


这个一定不是“物”字,而是"牛"字。


甲骨文造字的那个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万物”,既有【让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表象部分,还有【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本质部分。【让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表象部分,古人会用"牛"字来表示。据说中华古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牛神变化而来的。而【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本质部分,古人会用"物"字来表示,"物"字在甲骨文里,就是【用刀解剖一头牛】的象形。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什么意思?

在“物”字的造字中,"物"字左边是【一头牛】的象形,右边是【一把带血的宰牛刀】的象形,意思是正在【解牛】。为什么要【解牛】?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已经把故事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解牛】就是要发现事物内在的本质、特点、规律的意思。庄子为什么要写《庖丁解牛》而不是《庖丁解猪》?因为在农耕时代,牛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用来耕地的,不是用来吃的,按理庖丁解猪一定比【解牛】更为熟练。庄子是个讲寓言故事的大师,如果解猪,他故事的寓意就差了很多。牛代表着万物的表象,所以,他一定要通过【解牛】来表达他的寓意。


所以,"物"字在古代,就是表示事物表象下的【内在特性、关系、规律】,而不是特指事物的外在表象。“物”字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完全变掉了,变成了“事物外在表象”的意思。“事物内在的本质”在现代汉语中用“理”字来表示。


让我们从甲骨文的角度,来重新来认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这句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事物的【内在特性、关系、规律】也就是古人说的"物",人是无法用感觉器官从外界获知的,只有用意识对【外在事物的表象在大脑中形成的】意识影像进行感知以后,才能从潜意识那里获得。而我们现代人所认识的潜意识,就包含在甲骨文的"心"字里,甲骨文的“心”字,等于今天心理学中的无意识,无意识又包括了前意识与潜意识。这就是王阳明说的【心外无物】的本来含义。


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学习【大学】是很有收获的,他并没有像一般古人那样钻在【大学】的义理中学习,而是发现了【大学】真正的价值:意识与心智的内修。通过内修他学会了感知模式的转换,从外在感知模式转换到了【内在感知】模式,【心外无物】就是他在【内在感知】模式中感知的体验!【物】就是他在【内在感知】模式中感知到的那种【与真实同步的意识影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