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道德经》的成语,你一定听过没做到,做到的人生不会太差!

 板凳门铃 2018-12-10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全文81章,短短5000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拿来作为我们的人生格言和座右铭。

更值得后世称道的是老子独创的耳熟能详的成语,四字就能顿悟一个人生道理,我们从这些成语中,也能洞见人生的智慧。

今天先分享3个成语,让我们一起从小故事中感受人生哲理。

“自知之明”

有一个人,字写得很差却自我感觉良好,最喜欢给人题字。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熟人,见对方手拿一把白纸扇,上面没有一个字,急忙一把抢过来就要题字。

对方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下了,不肯起来。他见状笑道:'不就题写几个字嘛,何必行此大礼?'

对方哭丧着脸说:'我不是求你写,我是求你千万别写!'

虽然是这则故事听起来有点滑稽,但是却体现了做人要自知。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是一种修养。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把自己看得低入尘埃里,也别太高估自己。

生活中高估自己的人比比皆是,说好听是自信,说不好听就是自大,

他们瞧不起别人的成功,觉得只是碰到了好机会或者是家里有背景,运气而已,

可是却忘记了,无论是运气还是背景都需要实力。

· 成语出处

《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成语含义

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 智慧启迪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慎终如始”

一位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在分享经验时,强调了两个字:下山。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原来不是一句俗语,因沉浸于登顶喜悦而麻痹大意,

在下山时迷路、失足的登山者,并不鲜见。

这启示人们,要想避免功败垂成,重在做到慎终如始。

· 成语出处

《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成语含义

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 智慧启迪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

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和光同尘”

想必大家头听过这个事情,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所以,所谓的'和光同尘',就是像这样。越是得道者,越是不露锋芒,与世无争;越是优秀的人,做事稳妥不张扬,普普通通。

季老的文学造诣很高,在文坛有很高的地位,但没有人看出他的特殊。他混迹于尘世之间,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路人,不在意名利、地位。当然,他也不在乎,他在自己的一片天守着光明和日月,做自己该做的事。

· 成语出处

《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成语含义

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 智慧启迪

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

道家圣人处世,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上面的三个小故事都体现了先天智慧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影响,可是在浮浮沉沉的一生中,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安、焦虑、挫折伴随我们一生,好多道理听得懂悟得透,但是就是做不到,对于未来我们依旧难以把控。

你想要你的未来获得更多幸福吗?

你想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该全力投入,什么时间该休养生息呢?你想把控自己的人生,拥有先祖洞悉天地的智慧吗?

想要获得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新智典”头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