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学会这四个方法

 昵称641652 2018-12-11


很多家长常常苦恼,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制造的问题。以至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后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方向越来越远。


百般无奈之下,只能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但却收效甚微。


搞清楚以下四种方法,可以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关注孩子的情绪比关注结果重要。


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情绪,是因为我们不接纳孩子制造的结果;另外,在遇到一些孩子的表现时,不顾忌他内心的感受,只针对结果对孩子进行教育。


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了,哭着来找到你的时候;你一听是他先打的别人,顿时劈头盖脸的就骂。


“你先打的别人还有礼了,给我道歉。”


强制性的结果,就是激发孩子的攻击性;经常这么做的家长,孩子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就很喜欢惹其他孩子。


如果家长接受孩子的情绪,说:“被打了你很难过是不是?你希望妈妈如何帮助你呢?”


如果孩子说:“我希望你帮我打他。”


妈妈就可以说:“好的,不过我们得回家收拾好衣服,准备离开家里。”


孩子会问:“为什么?”


妈妈说:“第一,因为我打了他,他就可能叫他的爸爸妈妈来打我,所以我们得避开。第二,如果他们报警了,妈妈就要坐牢,就要被警察叔叔抓。”


无论是多大的孩子,当你承认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他就会朝着好的方面去思考和改变。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心受到太多的压迫和不能反抗,最终的结果就是积压着很多的愤怒。


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做许多家长看不惯的事情,同时也不喜欢守规矩。他们喜欢的是争抢、挑衅、打破规则、捣乱和注意力分散,不喜欢服从指挥,对学习没有兴趣等。

 

第二: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做评价重要。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时,都习惯性的对孩子进行批评。


而批评就是对孩子做评价,比如:“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老是记不住,你这样下去,谁还要你啊?”


“老是喜欢拖延,一点出息都没有。”


“又是七十分,我闭着眼睛都比你考得好。”


家长认为,这其实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家长是在否定孩子。所以,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把家长的评价当做是对他的攻击。


因此,这样的孩子遇到比自己弱,或者是弟弟妹妹时,就会用相似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最好的办法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心里过意不去,会慢慢改变。


如看见孩子拖延,就说:“妈妈看到你这样时,内心特别的焦虑,很担忧你会被老师责罚,也害怕老师找我的麻烦,认为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真诚的表现,不需要花过多的语言来修饰自己。我们很多家长会用相反的方式,比如说,我天天给你洗衣服,给你做饭,给你请好的老师,结果换来的就是你这种拖拖拉拉的表现。


你们看,后者是做评价,评价就是对孩子的否定和攻击。


只有你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孩子才意识到,我的行为好像给妈妈带来了困扰和伤害,我应该有所注意。

 

第三:来自外界的打击比家里的打击重要。


当家长看到孩子自大得意时,会忍不住打击一下孩子,认为在家里如果不打压一下他,他就会在社会上吃亏。


这就好比一个外人告诉你说:“你是一个失败的家长,根本教不好孩子。”


当我们受到外人的质疑时,我们会反弹,会想努力的做好家长,证明给他看,我可以是一个好家长。


但如果给你说这个话的是伴侣,是家里的亲人时。你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你就会想,我为这个家里付出了这么多,竟然换来的是这种评价,最后就郁郁寡欢。


所以,当孩子自信满满,得意洋洋的去追求他认为能做好的事情时;我们完全不需要打击孩子,而是支持他。让他去碰壁,让他去受伤,这些挫折,只会激发他的勇气和想要证明自己的行动力。


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他会有安全感,会更容易信任父母,同时也不会害怕失败。遇到打击也不会气馁,而是会积极的思考解决方法。

 

第四:与孩子谈他的未来比谈他的当下更重要。


家长会经常警告孩子,你现在的事情都做不好,将来能做什么?


家长总会以孩子当下的行为来判定孩子的未来,从而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放弃了当下的努力,也就失去了追求未来的动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管孩子有着怎样的行为和表现,我们都要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比如一个孩子作文写得不够好,然后他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语文或作文老师,你就可以经常告诉说他说:“孩子,妈妈对你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你这么喜欢这个老师,他肯定能教好你,你的作文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的。”


比如一个英语不好的孩子,你说:“妈妈相信你可以把英语学好的,不要灰心,我们一起想办法,找一个你喜欢的老师试试看,怎么样?”


“孩子,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因为我们都认识越来越多优秀的人了,还遇到越来越多优秀的老师。”


家长所描绘的未来,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孩子的追求和标准。但切忌,这种未来是根据当下的情况做的可预见的判断。


比如你说:“孩子,加油吧!妈妈相信你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这样的未来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是离孩子遥不可及的,这样空洞的描述对孩子不会有帮助,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失去学习动力。


家长给孩子谈论的未来,一定是基于当下的某个好的因素,从而可以在接下来两三年内可以实现和达到的某种期望。


简而言之,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短期方向,用未来的眼光去追求现在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有改变。

 

最后做个总结:


(1)关注孩子的情绪比关注结果重要。一个人只有在良好情绪的支配下,做出来的事情才会更有成就,同时也更有效率。


(2)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做评价重要。做评价是对孩子的否定,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真诚沟通的表现,它会教会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有助于获得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及了解。


(3)来自外界的打击比家里的打击重要。外在的打击会刺激孩子的反弹力, 会动力和愿望想把事情做好,从而证明自己。家里的打击容易让孩子胆怯、自卑、失去尝试的勇气,从而变得要么内向,要么暴躁。


(4)与孩子谈他的未来比谈他的当下重要。谈当下,会让孩子心情沉重。谈论未来却会把未来当做方向和标准,从而愿意去努力。要知道,他可预见的未来就是一个好的标准,也自然而然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