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河羊绒发展史

 戈壁风神 2018-12-11
清河羊绒发展史


第一次转折

溯本清源,清河的羊绒产业始于10世纪70年代末,平心而论,它的出现也颇带有一些偶然性。

1978年,清河县杨二庄农民戴子禄从内蒙古东胜拉回4吨羊绒下脚料,并用改造后的梳棉机加工出了1吨多短绒,赚了4万元,惊人的利润震动了县内外,于是,一些胆大的村民开始悄悄效仿,清河第一批羊绒加工专业户诞生了。然而,由于当时羊绒还是国家专控商品,不准农民私自经营,所以清河的羊绒产业虽逐渐形成了一定基础,但究其规模仍局限于家庭小作坊。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这一年,清河县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生产的实际需求出发,认准了正在悄然成长的以羊绒行业为首的家庭工业,大胆破除唯经济成分论,制定出台了《放宽经济政策的24条规定》,从而使羊绒加工这一当时还受到限制的经营项目在清河全部开放,并得到迅猛发展。《24条规定》就像为当地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成为当地羊绒产业实现第一次转折的契机。正是从这个时候,清河的羊绒加工业迅速成长起来,一些完成初始积累的人们放开手脚,将一个个家庭作坊带入了企业的行列。清河县内有名的羊绒企业东高集团就是成立于这个时期,后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东高成为国内外知名羊绒企业。

正由于清河县委、县政府放开搞活,给予了羊绒产业合适的土壤和水分,才使羊绒产业这个“飘来的种子”在清河扎根、发芽。之后,在精心的呵护和引导下,羊绒产业步人快速发展的轨道。


第二次转折

1989年是清河羊绒加工业的第二个转折年。据清河羊绒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孙友生介绍,当时除内蒙的鄂尔多斯,北京的雪莲等少数企业能够进行羊绒深加工,生产一些羊绒制品外,国内加工生产的羊绒原料几乎全部出口。那一年,由于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联合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清河的羊绒出口急剧下降,很多中小企业一夜之间被迫停业,清河羊绒走到了发展历程中最为困难的关口。面对困境,很多清河人都在寻找出路。1991年,机遇再次降临。这一年的下半年,河北东高羊绒有限公司的宋书恒带着自己公司分梳的羊绒参加了广交会。就是在这次广交会上,清河羊绒重见生机,一些国外客商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开始了解清河,知道在中国的河北内陆还有一块专门从事羊绒梳理的地方。随着他们对清河认识的加深,也带动了清河羊绒的出口。新的销售市场由此打开,清河羊绒逐渐走出低谷。

 九十年代初,随着越来越多的羊绒分梳户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需要积极寻求更大发展,清河大力实施了规模拓展战略,使羊绒业向规模化发展;1994年,清河又顺应由原料加工向深加工调整转变的要求,鼓励支持有实力、有市场的东高、三力、奕兴等企业发展深加工,从而使清河诞生了最初的羊绒制品加工企业,并赢得了“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

1994年开始举办的清河国际羊绒节,早已成为向国内外宣传展示清河羊绒的重要舞台和促成各方经贸合作的有效平台。也是在这一年,清河本土企业三力羊绒公司率先设计出了第一批羊绒成衣,掀开了清河羊绒由初级加工到深加工的序幕。清河羊绒迈上了全方位发展的道路。


第三次转折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等因素给羊绒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清河人果断提出了“抓原料、建市场,发展深加工、招商引资”的战略决策并加以实施,使清河羊绒产业变被动为主动,在困难中实现了新发展。国家计委在对全国羊绒市场考察后呈报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说:“1998年全国羊绒市场一片萧条,惟独清河一枝独秀”。这一年对大多数清河的羊绒企业都是一个挑战。也许是有了上一次的经验,面对这次危机,清河的企业表现得格外冷静。许多企业从下半年开始着手存货,面对“大降之后必有大升”的国际市场,清河人所表现出的沉着令人钦佩。果然,1999年,随着国际羊绒价格的规律性反弹,清河羊绒市场一片飞红。

 当年全县羊绒产销量达5200吨,其中出口2600吨,分别占全国的75%和65%,整个行业实现利润10多亿元,实现了清河羊绒史上最大的一次积累。据说,仅河北宏业羊绒公司当年就赚到1个多亿。

2000年,清河又组织实施了以抓投入、上项目、上纺纱、建基地为重点的产业升级战略,引导企业把经营羊绒原料赚取的大量资金投入到以纺纱为重点的深加工项目上来。2001年,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的影响,羊绒产业再次遇到严重困难,价格一路下滑,市场严重滑坡。对此,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研究市场、超前谋划、积极应对,一方面引导羊绒业户抓营销,宁减利润、不丢市场,以销定购;另一方面抓投入,利用原料设备价格低、企业资金充裕的有利时机,增投入上项目,使市场平淡期成为投入高潮期。

1998年以来,是羊绒产业变数最多的一个时期,先后两次遭遇市场需求不旺带来的严峻挑战,但也是羊绒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一个时期,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清河县梳绒机由8000多台增加到14000多台,羊绒销量占全国份额由55%增加到68%。羊绒产业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也提升到70%以上,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纺纱业从无到有,并已初具规模,全县新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纱生产线23条,年加工出口各种绒纱1350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羊绒制品不但实现了品种和量的突破,而且实现了“质”的突破,一批名牌产品从这里走向国内外市场。

 第十届羊绒博览会期间,京成公司与香港日高77万米羊绒面料、紫鹭公司与香港龙腾合资的比特绒面料等32个合资合作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总投资额达到11.33亿元,为清河羊绒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百年品牌

近几年,清河羊绒早已蜚声海内外,而其独有的产业优势也日益明显。

 ——主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全县年加工经销山羊绒5000多吨,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羊绒深加工也已初具规模,并已建立起以山羊绒为主,绵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共同发展,分梳、制条、纺纱、针织、梭织、染整等各个环节相配套的一条生产体系。

 ——产业招商辐射国内外。世界知名的英国道森、意大利哥伦布,香港伟新等大集团都已在清河投资建厂,国内羊绒产业的龙头企业——鄂尔多斯,不仅在清河建起了原料分公司,还与清河企业合资上马了纺纱项目,这些国内外大企业在投资“清河羊绒”的同时,逐渐与清河羊绒市场融为一体。

 ——产品竞争力日趋增强。“东高”牌羊绒衫被评为“中国十大女装品牌”,奕兴公司研制开发的粗纺高支羊绒纱填补国内空白;“雅宝思蒂”正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市场网络逐步完善。清河兴建了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中心,杨二庄毛渣、柳林绵羊绒、王化庄原绒等专业市场日趋活跃,并在国内外设立办事处、直销店300多家,在美国、意大利及以上海、深圳、内蒙古等地设立分公司、分厂近10家,这些都成为清河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桥头堡。”

为了巩固清河羊绒的产业优势,树立清河羊绒的百年品牌,清河县委、县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做好服务工作,他们创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羊绒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和羊绒产业发展局,及时为羊绒业户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并健全了羊绒及制品出口制单、商检、打包、货运、结算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其次,在信息方面,羊绒局在全国第一个系统总结了影响羊绒价格的“四因素”分析方法,即成本、供求关系、汇率、经济环境,并成功地运用这一方法,对羊绒市场走势进行了准确预测,为企业决策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依据,使清河羊绒始终牵住了市场的牛鼻子,完成了由跟市场到引导市场的转变,清河也由此被外界称为世界羊绒市场的“信息中心”。第三,发挥专业化优势。近几年来,清河大力引导分梳户和规模企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的路子,使全县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基本形成。培育出以杨二庄工贸区为中心的山羊绒生产专业区;以柳林为中心的绵羊绒生产专业区;以唐口为中心的灰褪绒生产专业区,并聚集产业优势,形成了以深加工规模企业为主的国际羊绒科技园区。规模企业也变求全为求专,河北宏业公司年分梳无毛绒800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无毛绒企业。

清河,似乎已成为国内羊绒的代名词。清河羊绒的发展虽有偶然,也有必然。这其中,包含着清河历届领导的远见卓识,也包含着各羊绒企业的不懈奋斗,清河羊绒为中国羊绒产业书写了最浓重的一笔。


“绒贩子”—羊绒产业链诚信服务平台是国内首家羊绒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平台。平台将以一流的配置、一流的安全保障、一流的服务与您共创财富、实现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