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首宋词虽然没有写入课本,但是艺术水准和人生境界却毫不逊色!

 sfq1 2018-12-11

唐诗和宋词,可谓诗歌艺术史上的双壁,抒情言志被这两种诗歌题材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人常拿此二者比较高下,小编认为唐诗之与宋词,犹如春华之与秋月,皆各有所长,难分轩轾。就如近代的大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曾这样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莫能继焉者也。

这首宋词虽然没有写入课本,但是艺术水准和人生境界却毫不逊色!

有宋一代,词学极度发达,以至于人们常常把宋词作为宋代文学的最高代表。著名的词人便不下二十余家,有这么一位词人蒋捷,他生于南宋,在度宗成淳十年(1274年)高中进士,没几年后南宋就灭亡了,他怀着对故国的思念,从此隐居山林,不做蒙古人的官。他的词也写得很有特色,兼收并蓄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艺术特色,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凭。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有点像现在的蚊帐。

断雁:失群落单的孤雁

僧庐:僧寺,僧舍,和尚出家后居住的寺院。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自己已经华发丛生。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这首宋词虽然没有写入课本,但是艺术水准和人生境界却毫不逊色!

白话文翻译:年少的时候,我在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发出昏暗的灯光映照着轻盈的罗帐。中年时期,只能在客舟中听风任雨,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阵阵西风劲吹,一只失群的孤雁传来一声声哀鸣。

而到如今,我已是暮年之人,两鬓星星白发,独自一人在僧庐之下,听细雨点点。回忆起人生悲欢离合的无情经历,听任阶前小雨滴到天明。

读完这首词,我们仿佛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的一种亲身经历。一个人年少时听雨的环境是那样的欢快;可是到了中年时只能四处漂泊,于客舟中听雨,处境已是大为落魄,就像那离群的孤雁;到了晚年,已是满头银发,在僧庐之中再次听雨,惟有千般悲苦,万般无奈,只能任凭小雨滴到天明。

一个已经经过这三个时期的垂暮老人,写下的是他亲身的经历,是高超的人生境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只有经历过沧桑的人,他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高超的艺术水准,这首宋词虽然没有入选小学和中学课本,但是它却一点儿也不比入选的那些作品逊色。

我是“文史小论坛”,酷爱阅读,对文、史、哲等领域有所涉猎,喜欢谈诗论词,喜欢我的记得关注哦,也欢迎在评论区赐评交流,我们一起撩一撩文化、历史、哲学。

这首宋词虽然没有写入课本,但是艺术水准和人生境界却毫不逊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