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版】胡正言十竹斋:饾版拱花,依此扬名(上)

 真友书屋 2018-12-11

中国古书中专有一类书籍以图胜,而这类书主要风行于明末时期,这跟市场的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那个时段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很多文人雅士追求各种玩好,即使写信用的纸也要效仿唐宋时期的形制,喜欢在信笺纸上加上一些图案。为了便于购者选取不同的笺纸图案,制笺者将各种图案的笺纸汇订为一册,以便让购买的人挑选。这种图案色被时人称之为笺谱,而明代所制笺谱以胡曰从的《十竹斋笺谱》和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最具名气。


笺谱的争奇斗胜促进了相关印刷技术的发展,明代笺谱最有名的工艺被称为饾版与拱花。关于这种印刷技术的操作方式以及具体的发明人,张秉伦、胡化凯所著《徽州科技》一书中明确地称:“‘饾版’印刷是胡正言创立的一种套色印刷新技术。”而后该文又讲到了这种技艺的独特性:“所谓‘饾版’,是胡正言为解决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的复制而创立的一种雕版彩色印刷新工艺。它以生纸印刷、湿纸印刷、一版多色、色彩仿真为新内容,一改以前套色印刷色彩浓艳、装饰味过重、无浓淡变化的弱点。利用自己独创的工艺,淋漓酣畅地表现出中国书画作品墨分五色、浓淡相间的艺术特点。它是现在‘木版水印’的鼻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画复制的最佳方法。”


一种技艺的产生,首先需要思路上的顶端设计,故《徽州科技》一文讲述了这种构思的形成原因:“饾版印刷的设计思想是,使用与原作相同的纸张、水墨与颜料,依照原作的笔墨顺序分版设色,依次印刷,从而仿制出酷似原作的中国画印刷品。”而后该书详细列出了饾版印刷工艺流程的16个步骤,既然本书是一部科技史著作,其当然会详细讲述这种技术的独创性。此书将饾版印刷的核心技术总结为四项发明,其第一点是“生纸印刷”,关于生纸印刷的独特性,本文写道:“这是饾版印刷术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中国印刷史上印刷载体的一次大变革。由于生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与润墨性,直接印刷,效果不佳,所以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普通书籍极少用生纸印刷。胡正言之所以大胆采用生纸,是因为只有用与原作相同的纸张——生纸(生宣),才能得到笔墨淋漓酣畅、墨色浓淡相间、层次清晰丰富、颇具中国书画作品特有韵味的印刷品。”


胡正言刻《十竹斋笺谱》四卷 一九五三年北京荣宝斋餖版拱花彩印本,书牌


胡正言刻《十竹斋笺谱》四卷 一九五三年北京荣宝斋餖版拱花彩印本,牌记


胡正言刻《十竹斋笺谱》四卷 一九五三年北京荣宝斋餖版拱花彩印本,卷首


四项发明的第二项则是“湿纸印刷”,这项技术的应用跟第一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生纸(生宣)具有较强的吸水率与极好的润墨性,虽然在用笔作画时,纸面会随作者运笔的轻重徐疾、水墨的含量变化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但若将生纸(生宣)直接用于印刷,则因木版的吸水率远低于毛笔,如果仍采用湿版干纸的印刷方法,其结果只能使纸面上着色不匀,点点斑斑,不仅达不到与真迹不相上下的水平,而且印刷效果极为不佳。为此,胡正言一改以前的干纸印刷为湿纸印刷,将纸张提前用适量的水浸润后再行印刷。这样不仅解决了版材含水不足的问题,而且使印出的作品能更好地表达原作品的风格韵味。该项技术为生纸进入印刷打开了通道,也为利用饾版印刷技术复制中国书画作品奠定了基础。”本书谈到的另外两项核心技术则是“一版多色”和“色彩仿真”。


以上所谈主要是饾版问题,而关于拱花,方晓阳、樊嘉禄所撰《拱花发明人考辨》一文给出的定义是:“‘拱花’印刷,穷巧极工,凹凸雅致,清新淡泊。一笺之中,虫鱼花鸟,翎羽筋脉参差;商彝周鼎,纹饰雕镂毕现。祥云袅袅于山林丘壑,水波潺潺于河溪山涧。名曰‘无华’,实为浮雕,辟无色有声于新径,诚凹凸印刷之先驱。”


拱花又分彩色拱花与无色拱花,但这两种拱花方式只是有敷色与不敷色之分,然在制作工艺上却属同一种手法。其实拱花就是使纸上两维的平面图案变成三维的立体图案,如何在纸上制作出立体效果,相关记载有不同的说法,安海峰在《<十竹斋笺谱>无色拱花技术考》一文中认为:“然后再把纸张放在刻好的图案上,纸的上面需要垫上像毛毡一样的软垫子,最后用力把纸打压到图案的凹槽里,在力的作用下,纸上出现了凸起的图案,形成一种立体的视觉效果,与今天个人证件上的钢印有些类似。”


对于拱花的发明人,张秀民在《中国印刷史》中将这种技艺发明的时代追溯到了梁代:“梁代用石头把纸砑光,称砑光纸。五代姚顗子侄,善造五色笺,号砑光小本,用刻着很细的山水、花鸟、虫鱼、八仙的沉香木当砑纸板,用这种砑纸板砑过的纸,疑与明末压印的‘拱花’相类似。”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民国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彩色套印本,封面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民国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彩色套印本,内页


方晓阳等所撰《考辨》一文认为“砑花”和“拱花”属于两种不同的工艺,该文认为张秀民的观点应当是本自宋陶谷在《清异录》中的所言:“姚子侄善造五色笺,光紧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技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缕奇细,号‘砑光小本’。”


对于这种说法,《考辨》一文认为:“在此首先对‘砑光小本’进行分析。‘砑’是指在纸或布匹等物体经过碾磨使坚实发亮光紧平滑。如《玉篇》言:‘今之布匹及纸用石碾砑者,俗名砑光布、砑光纸。’所谓石碾,是由形如银元宝的大型石碾与半圆形的碾石组成。碾砑时将纸或布匹置于形如银元宝的大型石碾下,技工两脚踩在半圆形的碾石两端,两手扶在木架上,踩动碾石,使之前后滚动,纸或棉布则从碾石下经过。由此而使碾砑过的纸或布表面光紧平滑,既然光紧平滑,又哪来的凸出纸面的浮雕状拱花呢。”


而后《考辨》一文又从其他几个角度分别说明了砑花与拱花的区别:“砑花是在一块阳刻的砑花板上放上一张准备砑印的纸,然后在纸张背面洒上少许的蜡,其作用是为了防止碾砑时纸背磨擦阻力太大而将纸砑破,然后再用一块表面光滑的碾石(通常是一块表面光滑的鹅卵石)在纸张背面用力碾砑,使纸张与砑花板花纹的接触部分变薄变紧,这样就能产生一种迎光或折光可见的‘隐起花木鳞介,千状万态’。而拱花则是使用一块有阴刻花纹的凹版,在版上铺放准备拱花的纸张,在纸上铺放一层羊毛毡,然后用拱花捶用力在羊毛毡上拱压,通过羊毛毡的作用将与拱花版的凹陷部分接触的纸张压入到凹槽中,以形成凸出于纸面的、形似浮雕的拱花。”而后给出的结论是:“由此可见拱花与砑花不仅成品外观形式不同,而且从印版的制作到印刷工艺都不相同,因此砑花与拱花不是同一种印刷工艺,也不存在技术传承与演化的关系。”


如此说来,拱花的发明只是明末的事情,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序中说道:“夫绘之与诗,相为表里,昔人论诗,有初终盛晚,而笺绘亦犹之昭代。自嘉隆以前,笺制朴拙,至万历中年,稍尚鲜华,然未盛也,至中晚而称盛矣,厉天崇而愈盛矣。”


如前所言,明末的笺谱以《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最具名气,故拱花技术的发明权则主要集中在这两部著名笺谱的制作者——吴发祥和胡曰从两人间。钱存训认为此项技术的发明人应当是吴发祥,因为《萝轩变古笺谱》序言的落款为“天启丙寅嘉平月霞友弟颜继祖撰并书”,天启丙寅为天启六年,其落款时间要早于《十竹斋笺谱》:“这种技艺却不是胡正言发明的,他的笺谱也不是第一种。至少有两种笺谱出版得还早或与它同时,一种是1626年在南京由吴发祥(号萝轩,生于1587年)编印的《萝轩变古笺谱》,这比《十竹斋笺谱》要早19年,另一种是约与《十竹斋笺谱》同时问世的《殷氏笺谱》,其中也有拱花图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纸和印刷》)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民国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彩色套印本,书牌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清光绪五年套印本,内页1


然而方晓阳、樊嘉禄所作《考辨》一文不认可这种说法,其文中举出来四点反驳的理由,其第一点则是胡曰从的《十竹斋笺谱》中首先使用了“拱花”一词。但也有人认为有可能是吴发祥首先发明了这种技艺,但他并没将此写在序中。然《考辨》一文认为吴发祥与胡曰从共同生活在金陵,他们的朋友有不少是共同者,故《考辨》一文认为既然李克恭在给《十竹斋笺谱》所写序言中首先使用了“拱花”一词,那就说明“想必对谁是‘拱花’发明人是胸中有数的。”


另外,李克恭在序言中首先说过这样一段话:粤稽竹素浸兴,久当致饰,菁华既溢,盛则必传。自十竹斋之笺,后先叠出,四方赏鉴,轻车重马,笥运邮传,不独江南纸贵而已。所以然者,非第重笺,因人以及笺也。人何氏斯,斋内主人曰从氏,胡次公也。次公家著清风,门无俗履,出尘标格,雅与竹宜。尝种翠筠十余竿子楯间,昕夕博古,对此自娱,因以十竹名斋。斋中所藏奇书错玩,种类非一。尝与先祖如真翁商六书之学,摩躏钟鼎石鼓,旁及诸家。于是篆隶真行,一时独步。而兼好绘事,遇有佳者,即镂诸板,公诸同好,笺之流布,久且多矣,然未作谱也。间作小谱数册,花鸟竹石,各以类分,靡非佳胜,然未有全谱也。近始作全谱,谱成,问叙于子曰:‘题词不喜泛泛,惟好之深者,始有情至之词。君雅好此,而不一抒写其所欲言,能恝然乎?’予乃许诺,爰纵笔而臆言之。”


由此序可知,胡曰从十竹斋所制之笺在社会上十分畅销,当地人争购他的产品。李克恭认为《十竹斋笺谱》畅销的原因不止是工艺高超,更多者乃是十竹斋主人胡曰从为人高雅,使得很多人愿意与他交往。同时,此序也谈到了十竹斋一名的来由:胡曰从在院中种了十棵竹子,于是就以此来名斋,不过这种命名方式太过写实,似乎未能展现出胡曰从的高雅。然其所作笺谱倒的确是受到文人的雅爱。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清光绪五年套印本,内页2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清光绪五年套印本,内页3


胡正言刻《十竹斋书画谱》八卷 清光绪五年套印本,内页4


最重要的是,李克恭在这段话中说,胡曰从在绘成《十竹斋笺谱》之前已经制作过一些笺谱。虽然李克恭所写该序的落款为“崇祯甲申”也就是崇祯十七年,但通过序中的描述,早在此年之前,胡曰从已经制作过其他笺谱,只可惜李克恭没有说出那些笺谱的制作时间。故而,以两篇序言的早晚来论拱花技术的发明权,显然不谨严。但是,如果说胡曰从发明了拱花技术,似乎也难找到确实的证据,而方晓阳等在《考辨》一文中用了一种类比法:“从拱花的技术渊源来看,笔者曾撰文专门讨论过拱花的技术渊源问题,认为拱花技术与墨模的制作技术一脉相承,而且拱花技术极可能来自于制墨时墨剂受到墨模挤压而表面出现浮雕状花纹的启示,从墨模直接演化而来。模似实验也证明墨模可以不作任何处理而直接拱印出与拱花版同样效果的拱花来。从技术发明的思路来看,一般来说只有既精于制墨又精通印刷的人才有可能发明拱花。”


这种间接证据可由王二德在《胡曰从书画谱引》中的所言为证:“天性颖异多巧思,所为事无不精绝,他人摹仿极力不能。始为墨,继迯墨而为印为笺为绘刻,墨多双脊龙祥。”



两楼比肩而立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胡曰从的从业经历:他刚开始制墨,而后治印,再后来才制作笺谱。但从吴发祥现存史料来看,他未曾有制墨经历,由此间接地说明了胡曰从更可能是拱花技艺的发明人。这正如李克恭在序中的所言:“十竹诸笺,汇古今之名逝,集艺苑之大成,化旧翻新,穷工极变,毋乃太盛乎?而犹有说也。盖拱花、饾板之兴,五色缤纷,非不灿然夺目,然一味浓装,求其为浓中之淡,淡中之浓,绝不可得,何也?”


这就是饾版、拱花的最早出处,虽然李克恭没有说谁具有发明权,但他却讲到了这种印刷品所表现出的绝妙感觉。而后,他在序中谈到了这种技法操作之难:“饾板有三难,画须大雅又入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藁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新裁,恐损天然之韵。去其三疵,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然虚衷静气,轻财任能,主人之精神独有笼罩于三者之上,而弥濩其司者。是谱也,创藁必追踪虎头龙瞑,与夫仿佛松雪云林之支节者,而始倩从事。至于镌手亦必刀头具眼,指节通灵,一丝半发,全依削锯之神,得手应心,曲尽斫轮之妙,乃俾从事。至于印手,更有难言,夫杉杙棕肤,考工之所不载,胶清彩液,巧绘之所难施。而若工也,乃能重轻匠意,开生面于涛笺,变化疑神,夺仙标于宰笔。玩兹幻相,允足乱真,并前二美,合成三绝。”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