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我们的理想从学史开始(一)

 旧时斜阳 2018-12-11
具体的时间,历史并没有准确的记载,后人只是推测在景、武年间,地点,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一个小男孩出生了。

 汉朝是个大国,在汉高祖刘邦以及后世子孙的励精图治,到汉武帝的时候几乎达到了顶峰,这是一个足够让汉人骄傲的帝国。

 与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到汉武帝的时候,据说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这点人口放在现在,不过是九牛一毛。

可在生产力低下,人均寿命只要四十多岁的汉朝,这样的人口是相当的恐怖。

据正史统计,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的人堆里,再多出一个孩子,的确算不上什么大事,于汉朝而言,不过是多了一个可以交税的农户而已。

这孩子也没想到在这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大国里,自己会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是千古流传。

孩子刚出生就交上了好运。

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这个爵位不大,也没有什么实权,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全家用不着去做苦力。

没了徭役之苦,这一家人就能腾出许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读书。

与寻常人家孩子见了大人羞答答的秉性明显不同的是,这孩子很喜欢围着大人转,尤其是喜欢黄河。

奔腾的黄河,凶猛时的确太凶猛,可平静的时候又很温顺。

日落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就坐在山坡上看着远处的太阳,看看壮丽的黄河。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溜过来,缠着那些吸烟的老汉们说故事。

故事的种类很多,上到上古传说,下到凡夫俗子,江湖草莽的英雄事迹,凡是故事,孩子总会仰着一张脸,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神看着大人的脸。

仿佛要看穿他们肚里的所有的故事才好。

孩子记性很好,许多故事他听一遍都能记住,但让他辨认出故事的真实性,他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种疑惑,让他很苦恼。

他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他,孩子你得读书,还得读史书、读天文、读哲学、读地理、读黄老之术。

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未来职业道路最诚实的忠告。

只可惜,许多孩子都选择了忽略不计,比如作者本人。万幸的是这个孩子听从了父亲的忠告。

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经过多年的沉淀终于写出了一本《论六家要旨》的论文。

这种纯学术的论文,在汉朝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司马谈依旧恪守自己读书人的本分,他最大的理想就是为大汉朝论著历史,成就一家之言。

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局限,他开始将希望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

读书上毫不含糊,能读的全都上了,甚至许多的课程都开始了早教。

孩子很争气,很早就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这等大学才能读的古文。

读书上的天分,让父亲欣喜若狂。

他开始思索,如何让孩子更进一步,作为太史公他比谁都清楚,藏在心头的那份理想是何其的厚重。

孩子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再住在农村显然是不合适,城市虽有千般不好,但有一样是农村没法比的,那就是读书的条件总比农村要好。

尤其是长安这种国际大都市,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是农村没法比的,最重要的一点长安有帝国最大的图书馆,哪里包罗万象,有数不尽的故事和素材,想要实现理想,哪里是必经之地。

一个漆黑的夜晚,司马谈愉快的做了决定,领着孩子去长安。

长安,古代四大首都之首。

它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随处可见的历史文物;多种多样的明信片,独立成型的书店……

这样的大地方,再叫小名就有些不合适,得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方便将来好上学。

父亲司马谈给孩子取名为司马迁,字子长。名字取自孔子门生公冶长(cháng)。

公冶长字子长(zǐ cháng),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公冶长为人德才兼备、淡泊名利,是位专心治学的君子,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像公冶长专心史学,不慕荣利。

………………

………………

  司马迁开始了,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可以转走,可以打赏,也可以留言,预计有三章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