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洗大暴跌!这家保险公司悬了

 昵称11935121 2018-12-11

GIF

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保险世界!

全文字数:1668

阅读时间:3分钟

自从2018年6月开始,风风火火的P2P就开始走下坡路了,6月几百家P2P平台集中暴雷,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有家庭主妇断了收入,孩子上学的钱没了;

有老爹躺医院,等着治病的钱没了;

很多人迷信分散投资,然后各个P2P维权群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P2P本质就是个人对个人的借款,稍微宽泛点,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这种金融形势能搞起来,也是基于互联网链接成本低,资本和项目之前想要绕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次“去中心化”的尝试。

但是尝试的结果,却是血淋淋的教训。

在P2P暴雷的后期,很多平台开始尝试把保险公司拉进局,花点钱投保履约险,当借款人不还钱的时候,由保险公司垫付偿还。

在P2P平台资产端风控还很初级的时候,保险公司过早的入场,其实是很有风险的,即使前期可以拿着大笔保费,很多履约险的费率可以达到2%甚至更高。

保险公司刚一进场P2P,精算师八哥就立刻跟大家聊过这个2018年的重大套利机会,以前的文章链接在下面。

《终于等到你:真正本息担保的P2P》

《有履约险的P2P投资,就一定靠谱吗?》

八哥在保险圈混迹十几年,知道保险公司被保监会管的死死的,在风起云涌的金融圈,保险公司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一边享受着P2P的超高收益,一边还能享受保险公司的风险背书,这买卖也就是在中国能看到。

关于履约险的风险,我之前写过,主要风险还是跟产品层面相关的,比如P2P平台在资金期限拆借的时候,会不会把履约险偷偷给停了,或者是保监会哪天下个文,把履约险产品给禁掉下架。

但是,昨天一则劲爆消息,直接在保险圈刷屏了。

长安责任保险,在接手了6家P2P平台的履约险之后,于2018年12月6日发出公告,说因P2P平台借款违约等情况,已经赔付了近20亿。

这还没完,长安责任还有22亿的履约险业务在生效中,后面还能爆雷多少,目前谁也不清楚。

八哥跟大家说过,看保险公司资质的唯一指标,就是偿付能力充足率,什么公司体量大小、成立时间早晚,那都是保险代理人忽悠卖你保险的说辞。

关于这个保险公司生命线的指标是怎么算的,可以看看《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公司的紧箍咒》这篇。

2018年第二季度,这家保险公司的充足率是152.3%,高于保监会要求的100%,但在9月底,直接掉到-41.5%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是资不抵债了,股东要是不注资,公司将面临停业,甚至被保监会强制转让接盘的可能。

考虑到目前保险公司牌照很难拿,破产的概率相对不大,但后面还有22亿履约险业务的大雷埋在那,后面想找新股东也不容易。

说句题外话,长安责任是财险公司,是可以允许破产的,保险法规定不能破产的那是寿险公司,所以大家投保的重疾险、寿险这类保障型保单,都是寿险公司的业务,两回事。

P2P暴雷,血洗的不仅是投资者,吃掉一家保险公司,也是不眨眼睛。

长安责任保险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其实很高,16.2亿,在保险业算是中型,虽然赶不上平安这种巨头公司,但是按照《保险法》规定的2亿底线,还是高了很多的。

之前2016年底,招财宝平台上的“侨兴债”出现违约,涉案金额是11.46亿,浙商财险作为担保方,全部由其承担。

浙商财险的充足率也是暴跌,后来在保监会的斡旋下,股东方出资后才把公司救了回来。

但是这次长安责任的规模远超过“侨兴债”,不仅是这家公司悬了,以后投资市场上还能不能见到履约险这类保险产品,都悬了。

8月份保监会下过一个征求意见稿,限制各家公司销售履约险的规模,要求履约险业务要与公司的资本金挂钩。

也就是说,有多大能力担多大风险,美国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这刚过去才10年。

美国龙头保险公司AIG破产,底层资产是那些还不起房贷的违约借款人,而我们现在面临的也是同样的一拨“次级贷款者”。

一次只借几千块,买手机买衣服都需要网贷借钱的人,在银行眼里都是不考虑的客户,但是在P2P平台,却成了香饽饽。

美国当年卖的叫CDS,我们现在卖的是履约险,换汤不换药,底层本质没啥区别。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有些人嗅觉敏锐赚到了大钱,有些人后知后觉当了接盘侠。

浙商财险、长安责任,我相信后面踩雷的企业一定还会陆陆续续,从事后结果来看,不光我们老百姓不懂风险,有时候保险公司的懵圈程度,其实也不亚于我们啊。

(欢迎跟八哥谈天谈地,咨询保险不收费呦)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