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氮素水平对棉花根系生长及根-冠关系的影响

 海底丛林 2018-12-11
​本文基于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分析对比根钻法和微根窗观测系统法的简便性及数据准确性,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水平距离棉株10cm和25cm处的棉花根系形态及根分布、地上部形态、伤流液和主茎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干物质积累分配、棉花的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根系与地上部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产量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不同氮肥水平下棉花根系生长与“根—冠”生理特征的内在联系,主要结论如下:   1)棉花根系研究过程中,根钻法的操作过程、所用时间、涉及人员数量均大于微根窗观测方法,且冲洗过程中容易引起细小根系的损失,并且每次取样地点均更换... 展开 本文基于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分析对比根钻法和微根窗观测系统法的简便性及数据准确性,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水平距离棉株10cm和25cm处的棉花根系形态及根分布、地上部形态、伤流液和主茎叶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干物质积累分配、棉花的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根系与地上部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产量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不同氮肥水平下棉花根系生长与“根—冠”生理特征的内在联系,主要结论如下:   1)棉花根系研究过程中,根钻法的操作过程、所用时间、涉及人员数量均大于微根窗观测方法,且冲洗过程中容易引起细小根系的损失,并且每次取样地点均更换,因此根钻法误差大于微根窗法。但微根窗法取样体积较小。   2)根钻法和微根窗法测定的根形态指标(根长密度、根投影面积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平均直径密度、根体积密度)等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且两种方法观测结果表明氮肥对棉花的总根长密度、浅层土壤根长密度的影响结果基本一致,中氮处理达到最大值,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根钻法观测的根形态密度、浅层土壤的根分布均低于微根窗法观测得到的数值,且处理间效应变化值也较大。   综合分析表明根钻法和微根窗法均能有效的用于棉花根系的观测,其处理间效应得到结果基本一致,且微根窗法处理间差距更明显且测定结果更精确。   3)氮肥促进距离棉株10cm及25cm处棉花根系的生长。在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各个生育时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大部分土层中尤其是浅层土壤中的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总根形态密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氮处理(240kg·hm-2)达到最大值,显著大于对照处理(水平距离植株10cm和25cm)。中氮处理促进根系的生长及深扎,降低浅层土壤根系所占比例。氮肥促进棉花地上部的生长,中氮和高氮处理显著增加棉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其中以高氮处理的株高最大。根系形态和地上部植株的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吐絮期距离植株10cm处棉花根平均直径和株高、茎粗显著相关,距离植株25cm处棉花根投影面积、根体积和茎粗显著相关。并且水平距离植株10cm处各个生育时期的棉花根系总根长,初花期和花铃期的总根投影面积,以及距离植株25cm处花铃期、吐絮期的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显著影响棉花产量,说明氮肥会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进而影响其地上部形态的生长。   4)氮肥促进棉花伤流液和叶片内生理活性反应。中氮处理显著增加棉株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棉株根系和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氨基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并且伤流液和叶片中的生理物质很多均显著相关,且可溶性蛋白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氨基酸含量与产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中氮处理能促进棉花根系和地上部的代谢相关酶类合成,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协调碳氮代谢,缓解棉花衰老。   5)氮肥增加棉株根系和地上部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中氮处理下根系干物重显著大于对照处理。高氮处理主要促进植株的叶片和茎等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而中氮处理则能增加最终棉花蕾铃分配比例。棉花根系的干物重尤其是生长发育后期浅层根系干物重、总干物重和地上部干物重积累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不同生育时期的棉花根系总干重、生育后期的地上部总干重、蕾铃干重与棉花产量显著相关。中氮处理的蕾铃所占比例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综合分析认为中氮处理(240kg·hm-2)能促进植株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调节其干物质分配,平衡棉株的根-冠关系提高棉株的产量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