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高效课堂新策略 让课堂折射智慧之美

 胜利王丽 2018-12-11

柳河镇胜利小学  王丽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创设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宽松氛围,提供探索空间,创设活动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表现,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生动活泼、充满灵性、富有个性,从而促进知识高效生成,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智得问得巧”。所谓“巧”,即问的艺术,它直接影响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效果。为什么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为什么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有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主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互化》,课始,教师通过让学生猜测自己的身高,通过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思维;紧接着出示教师一家3人的相片和身高(有的身高用分数表示,有的用小数表示),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一家3人的身高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呢?”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把分数化成小数,有的说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通分。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索空间,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了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

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体验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动手操作过程也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效操作的平台,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空,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一些对称图片和不对称图片,然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给这些图片分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由此引出一类图片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类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再让学生画出对称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体验感悟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兴趣盎然,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质疑补充,互助互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知识,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迸发各种灵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