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筠纤纤:《十六香山赏月》 秋寒四起北山沉, 檐外移席菊隐闻。 老幼咸诵诗中月, 中天解意释冰轮。 【赏析】:这首诗可以称为记事。跟游记写景一样,是很常见的一种题材。同样的题材,甚至都写绝句,就这么二十八个字,却有雅俗之分。这里面不仅有立意的问题,也有语言能力的问题。这首诗分明记叙眼前事,读着却是古朴典雅,似陈年佳酿,纯厚怡人。 是夜,高人韵士,选胜登临。夜色沉沉处,北山隐约如黛,绵延起伏。长亭外,山风挟裹着秋寒,阵阵袭来,提醒着人们这已是深秋时节。移席庭前,檐外夜幕初临,隐隐菊香轻拂,沁人心脾。老人在考校晚辈们的诗文,晚辈们期待着老人的佳作,一时间,纷纷吟诵赏月佳篇,雅韵咸集,精彩纷呈,其乐融融。上天好像也感受到人间的雅意,放起一轮皓月,悬挂碧空,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初读,这不过是记录了作者与友人的一次聚会。再读,中秋景色,诗情画意,令人神往。回味,这样的人与万物融合,一派祥和,不正是我们普遍的追求和向往吗? 就语言特色来说,笔调沉稳老辣,用词准确古朴,结构完整,衔接自然顺畅。意境优雅深远,可为此类诗的典范。 吟风细雨:《七绝·无眠》 寒霜秋月照无眠, 孤枕薄衾戚戚焉。 落幕年华终远逝, 残花流水各天边。 【赏析】:这首诗情感凝重饱满,语言含蓄隽永。在布局上,起承转合自然贴切,毫无斧凿雕琢之痕。本周十佳推荐这首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很有典型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七言绝句擅长抒情,这个情该怎么抒。 这首诗的标题为无眠,所以破题开篇第一句就说无眠,这叫看门见山的起句法。同时给全篇定下基调:这是一首抒情诗,不是写景的,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只是背景,起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寒霜秋月照无眠,我们知道“无眠”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也可能是激动?也可能是生气?也可能是思念?如何才能得知主人翁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就要看意象的运用,寒霜秋月,显然是凄冷的感觉。孤枕薄衾戚戚焉。孤枕薄衾,回答了我们刚才的疑问,这应该是一个孤苦思念中的可怜人儿。戚戚焉,很少在诗里用,但在这里结合上下文,也还是准确妥帖的。落幕年华终远逝,交代完了主人翁的故事和场景,话锋一转,于此秋夜,听落叶飒飒,不由的感叹,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好年华,逝若流水。我思念的人啊,你在哪里?何时才能把家还?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发出这样的呼喊,而是借用意象:残花流水各天边,说残花顺水而去,流落天边各自不知所终。暗含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天各一方之意。这叫借景抒情。 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语言委婉低回,一咏三叹,真是字字含情,句句凝泪。全诗读罢,让人觉得心情沉重,一掬同情泪! 有人爱说:我就喜欢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心声,格律虽好,不能因词害意。我说那是给自己不学格律找的借口!学习了该诗之后,我们还能说格律会限制人表达情感吗?所以说格律就是个工具,只有你会不会用,它本身并没有好坏。 咿咿鴽咕:《五绝·秋夜》 风吹一夜香, 雨细三更长。 云羞梦淡妆。 【赏析】:七绝长于抒情,五绝重在造境。这首诗布局、炼字非常到位,用短短二十个字描绘出一个动人的场景,暗含一段故事情节。已经抓住了五绝写作的窍要!语言清新流畅,词浅义深,一波三折。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古今中外女子着淡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概无例外,怎么会引起羞了呢?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位妙龄少女,深闺寂寞,聆听着绵长的秋雨,对镜梳理那三千烦恼丝,因为年龄还小,不是感慨霜鬓对花黄,而是忽动春心,镜子中浮现出着嫁妆的幻影,因为前句有“情动秋波”,后面梦到嫁妆,倒是合情合理,却也令人羞答答滴! 写诗最怕空洞无物,陈词滥调。我们关心时事心系家国是对的,但要用诗表达,却要从自己的身边事物,内心感受写。让后人看了能了解我们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而不是动辄祖国山河红烂漫,杀尽倭寇踏东京之类的激愤高调。 宁静致远之家:《五律·悟秋》 暮日染云天, 秋波忆翠烟。 荷心盈月桂, 玉指舞风弦。 入梦怡花海, 摇舟惬江川。 四时呈万象, 惜世切由缘。 【赏析】:这首诗是对秋天的感悟,从总体上把握,而非一事一物的议论。全诗高屋建瓴,随手撷取几个秋的典型场景,即描绘出一幅气象万千,波澜壮阔的画卷。给人以气势恢弘,心旷神怡之感! 暮日、秋波句是登高望远,目之所触,心有所感。忆翠烟,说明眼下已是衰草枯黄芦荻翻飞的时节,一个“忆”字打开思绪的闸门,给下文一个自然的过度。荷心盈月桂,侧重于写景;玉指舞风弦,侧重于抒情。入梦怡花海,偏向抒情;摇舟惬江川,又偏向写景。中间这两联是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层层铺开,引人入胜。尾联归结到:四时呈万象,惜世切由缘。 这首诗语言凝练,笔调沉稳,思路开阔,情景交融。作者没有局限于某一个典型的意象,而是对秋做了高度概括,把握准确,收放自如。致远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诗人,诗风多变,题材多样不一而足。这首诗颇有禅意,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总结,绝非一般应景咏物之作可比。 兰心独语:《七律·落叶》 秋风一怒百花残, 懒对浮萍言寂寞, 宁同衰草守孤单。 怡情自有心香在, 敛爱抛愁亲隐士, 【赏析】:全诗语言自然流畅,张弛有度,气韵贯通,宛如一挥而就。兰心诗的风格好似轻骑兵,给人以轻快愉悦的享受。七律是格律诗的艺术集大成者,作者却能举重若轻,挥洒自如,足见其文字功底。 起句秋风一怒,开门响亮;对之以落叶悠然,统领全篇,确定了全诗的主旨格调。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是为华彩乐章,放飞思绪尽情挥洒,进一步拓展开篇“落叶悠然”的意象。懒对、宁守、怡情、纵意,都是物象之外的串联词,却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志趣。尾联,点明主题,加以提炼,发出人生志向和感慨,敛爱抛愁亲隐士,春来依旧衬娇颜。 该诗一扫伤秋赋愁的旧调,赋予落叶以人格魅力,从容、悠然、愉悦的心情面对人生的暮年,甘化泥土衬春颜。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主人翁内心和谐的真是写照。更难得的是作者一个年轻人,却能对人生感悟到如此高度,可喜可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