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性痤疮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日久痰瘀积聚成疮。 【治法】凉血精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清坚汤。 【组成】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仁康方<痤疮> 泻心汤治疗痤疮 皮肤 痤疮类 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我们用《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治疗本病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方药: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黄15克,丘疹型加玄参15克,赤芍12克;脓疱型加蒲公英30克,连翘20克,水煎服,隔日一剂,连服7日为1疗程。近年来,用本方治疗痤疮68例,痊愈39例,好转27例。多数患者服药4~7日显效,3~5个疗程痊愈。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笔者遵循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及“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的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火亢盛,肺热血瘀有关。泻心汤方中以黄连泻心火,心火清,则心能华其面;黄芩泻肺火,肺热祛,则肺能荣皮毛;大黄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能使盆腔脏器充血,下肢血流量增加,上部热邪随血下行,则面部炎症得以消退。诸药相配,既能改善血液循环、引热下行,又能减少皮脂分泌,且抗菌消炎。 <偏方> 消痤方治疗痤疮 皮肤 痤疮类 近两年来笔者使用自制中药消痤方治疗痤疮117例,疗效满意。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71例;发病年龄在15~42岁之间;病程为两个月~13年。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痤疮诊断标准。 消痤方组成:枇杷叶、生地、桑白皮各12克,牡丹皮、白花蛇舌草各10克,苦参、黄芩9克,槐米、山楂、土茯苓各15克。加减:皮肤油腻加茵陈、薏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枳壳,经前乳房胀痛加香附、柴胡,结节囊肿加夏枯草、贝母。水煎,每天1剂,分两次服,3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以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皮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参考标准。治愈(皮疹全部消退,仅遗留色素沉着)63例,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不再出现新的皮疹)30例,好转(皮疹消退50%以上,部分出现新的皮疹)24例。总有效率为79.49%。 痤疮是一种多因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致使皮肤中双氧睾丸1酮增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角化过度形成栓塞,而毛囊内痤疮杆菌繁殖产生多种酶,分解皮脂形成脂肪酸引起炎性反应。而中医认为,热、毒、湿、郁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 青年人机能旺盛,阳热偏盛,日久营血渐热,热毒内蕴上蒸于肺,发于肌肤腠理而为;或胃肠湿热,饮食不节,喜食辛辣肥甘腥腻之品,日久中土不化,久郁生湿化热,湿热循经上蒸于面部。中药消痤方中枇杷叶、桑白皮、槐米宣肺化脂,黄芩、苦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除湿,生地、牡丹皮清营散瘀,山楂清除胃肠积热。诸药合用,奏清热解毒、除湿祛瘀之功。 <痤疮> 人参健脾丸治疗痤疮 皮肤 痤疮类 痤疮又称青春痘,多发于青年男女的脸部。痤疮是人体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运用中成药人参健脾丸治疗脾虚胃弱之痤疮,效果甚佳。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炒白术、陈皮、炒麦芽、山楂、炒枳实、神曲组成。此方是消补并行,以补脾为主的良方。患痤疮者服用人参健脾丸可以健脾胃,调整内分泌功能,使痤疮治愈。 人参健脾丸的一般用量为每日服1次,每次服1丸,温开水送下。病史短、程度轻者,用药量少,反之用药量则酌增,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愈后解忌。愈后若有轻微复发者,可继续服用药至痊愈。 <痤疮> 治疗痤疮的偏方9 皮肤 痤疮类 胡萝卜5000克。 制用法:煮熟用纱布取汁,再熬成糊状,涂于疮面约铜钱厚,日2-3次。 疗效:2-3日即愈。 <偏方> 治疗痤疮的偏方11 皮肤 痤疮类 黄豆30克,杏仁10个。 制用法:将上药焙为黑色,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匀。先用盐水洗净患处,涂上药膏,日2次。 疗效:治疗多例均痊愈。 <偏方> 治疗痤疮的偏方10 皮肤 痤疮类 黄柏20克,大枣7个。 制用法:将大枣烧成枣炭,与黄柏共研成细面,加香油煎水洗患处,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疗效:3次即愈。 <偏方>
痤疮常用的有效的偏方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初起时皮疹为针头或芝麻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即粉刺),乃遗留凹陷疤痕。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晶,生湿生热,凝滞肌肤,或肺经风热熏蒸,蕴阻肌肤而成,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单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 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其来源于《疡医大方》。 [方二]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 本方出自《云南中医杂志》1989.10期,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 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 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 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五] 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本方出自《家用偏方》,主治痤疮。 [方六] 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 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其方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1984.8期。 [方七] 士瓜根60克。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 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 <偏方> 治疗痤疮的偏方7 皮肤 痤疮类 大枣3个,胡椒7粒,葱须10个。 制用法:共捣成泥状,摊在布上敷患处,3天换药1次。 疗效:1-2次即愈。 <偏方> 治疗痤疮的偏方6 皮肤 痤疮类 绵羊角1个。 制用法:烧灰研细面,用棉油调抹患处。抹药前先用花椒水洗净疮垢,日1次。 疗效:5—7日痊愈。 <偏方> 治疗痤疮的偏方4 皮肤 痤疮类 白莲花。 制用法:火烧成炭存性,研细备用。将患处洗净晾干,撒上药面,外用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 疗效:1-2次痊愈。 <偏方>
痤疮偏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脾胃湿热,肺经外感风邪,外邪入里化热,湿热上蒸面部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 【方名】痤愈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生首乌20克,苦参2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医处方(二) 【辨证】内火闭结,气逆于上,风邪外搏,湿邪恣害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利湿。 【方名】美容煎。 【组成】生枇杷叶(去毛)12克,霜桑叶12克,麦门冬12克,天门冬12克,黄芩12克,杭菊花12克,细生地12克,白茅根12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9克,大力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陈9克,丹皮9克,苍耳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5剂为1疗程。 【出处】刘结安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痰瘀聚。 【治法】凉血清热,消痰软坚。 【方名】加味化瘀消坚汤。 【组成】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夏枯草9克,昆布9克,海藻9克,炒三棱9克,炒莪术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肺热郁滞。 【治法】清肺热,行郁滞。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黄芩9克,当归6克,红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中医处方(五) 【辨证】风寒外束,阳气内郁。 【治法】滋阴清热化瘀,痤疮偏方。 【方名】滋阴清热化瘀汤。 【组成】元参15克,天冬15克,花粉15克,赤芍15克,虎杖20克,生石膏20克,生山楂20克,桑白皮10克,白芷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六) 【辨证】肺胃湿热,外感毒邪。 【治法】清理湿热,解毒散结。 【方名】白草枇杷饮。 【组成】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叶9克,当归9克,生栀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黄柏9克,黄连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元文方。 中医处方(七) 【辨证】脾胃受纳运化失常,积热上熏于肺,热久而郁。 【治法】清热,凉血行郁。 【方名】肺风粉刺汤。 【组成】桑皮2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芩6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茜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出处】肖延令方。 中医处方(八) 【辨证】血热郁滞。 【治法】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方名】黄芩清肺饮。 【组成】川芎9克,当归6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红花6克,黄芩9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杨大猷方。 中医处方(九) 【辨证】血热风胜。 【治法】凉血疏风。 【方名】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加减。 【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30克,赤芍60克,丹皮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桑叶10克,蝉衣10克(去头足),当归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刘云龙方<痤疮> 青春痘之治疗法 皮肤 痤疮类 原因:青春痘起因很多,有的是血液循环不正常所引起,有的是蛋白质过剩所造成,有的是肝火上升所得来。药方:柠檬皮1个,葡萄干20粒,甘蔗1尺多长,可切断分成4片,甘草10片,四者一同下锅,放下4碗水煎至2碗左右。时间:中午一点左右服用。连续服用3天,3天以后可能渐渐消除痘子,而且没有痘痕。<青春痘> 枇把叶治粉刺 皮肤 痤疮类 组成:枇把叶。 用法:煎汤擦洗面部及患处。<粉刺>
面上有疾中医有方 疣1、大黄、硫磺各等份,共研细末,凉开水调涂患处,每日1次。2、木贼、香附各30克,水煎取浓汁,每日2—3次外涂患处。3、郁李仁、鸡蛋清各10克,研涂患处。 斑秃1、破故纸、白芥子、硫磺各30克,铁锈、生姜各50克,泡入白酒500毫升中,1周后涂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3—5分钟。2、松香、铅丹各等份,共研为末,热菜油调匀,搽患处。3、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加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5天后,取滤液,加樟脑15克溶化,以药棉蘸搽患处。 汗斑1、密陀僧、雄黄各等份,共研细末,用黄瓜蒂蘸涂患处。2、生白附子、硫磺、轻粉、密陀僧各等份,共研细末,用生姜切片蘸涂患处。3、白芨、白术各等份,白酒浸泡1周,取液涂患处。 痤疮1、大黄,硫磺各等份,共研末调入甘草汁搽患处。2、白丑、黑丑各等份浸酒,搽患处。 雀斑1、密陀僧研极细末,每晚搽脸。2、僵蚕、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10克,冰片2克,研成极细粉,每晚睡前用水或牛乳调匀,搽面部。3、硼砂20克,冰片2克,加水100毫升,溶化后蘸涂患处。<中医> 治疗痤疮的偏方5 皮肤 痤疮类 辣椒3个,松香适量。 制用法:将松香装入辣椒,锅内焙焦研成细面,用棉油调擦患处,每日数次。 疗效:5—7日痊愈。 <偏方> 丝瓜水治粉刺 皮肤 痤疮类 用料:鲜丝瓜茎。 用法:取汁,用以涂擦患处。<粉刺> 治疗痤疮的偏方3 皮肤 痤疮类 花椒0.5克。 制用法:加水2500毫升煮沸约5分钟,待水温合适后将患处浸泡30分钟,日2次。 疗效:2—3日即愈。 <偏方> 薏米粥治粉刺 皮肤 痤疮类 组成:薏苡仁50克,白糖15克。 用法:薏苡仁加水煮作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粉刺> 治疗痤疮的偏方13 皮肤 痤疮类 苦参15克,玉米、甘草各12克。 制用法:水煎,趁热洗患处,日1剂,分2次洗。 疗效:2—3剂痊愈。 <偏方> 治疗痤疮的偏方12 皮肤 痤疮类 鲜黄柏叶250克,明矾3克,鸡蛋清2个。 制用法:将黄柏叶捣碎,明矾研细,和鸡蛋清调在一起,涂抹患处,日3-5次。 疗效:治疗多例均痊愈。
<偏方> 痤疮方四 皮肤 痤疮类 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痤疮> 痤疮方五 皮肤 痤疮类 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本方出自《家用偏方》,主治痤疮。<痤疮> 痤疮方二 皮肤 痤疮类 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出自《云南中医杂志》1989.10期,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痤疮> 治疗痤疮的偏方8 皮肤 痤疮类 地骨皮适量。 制用法:焙干研细撒于患处,日2-3次。 疗效:3-5日痊愈。 <偏方> 痤疮方一 皮肤 痤疮类 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其来源于《疡医大方》。<痤疮> 痤疮方七 皮肤 痤疮类 士瓜根60克。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痤疮> 雀斑秘方 皮肤 除雀斑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肺火郁于孙络,风血相搏,孙络瘀滞。 【治法】凉血祛痰,清肺祛风。 【方名】雀斑汤。 【组成】丹参3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鸡血藤30克,浮萍30克,连翘15克,荆芥穗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元文方<雀斑> 治雀斑方4例 皮肤 除雀斑 1新鲜茄子一个,切成片擦患处,每日3-5次,连擦数日可见效。 2将西红柿揉汁,加甘油一匙,用其混合液洗脸,每日2-3次,每次洗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长期使用,雀斑逐渐变淡,以致完全消失。 3用桃花25克,冬瓜仁25克,蜜糖少许,将桃花和冬瓜仁焙干磨成粉末,和合蜜糖每晚涂于脸上,30分钟可洗去。连续继续一周可消除雀斑。 4取鲜姜5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15天,外搽患处,每天4-5次。1例男子雀斑患者,搽药半月后完全消退,无复发。<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