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11]《杜甫:(1)诗史》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8-12-11




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之 [ 11 ]



11、杜甫:(1)诗史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京兆人,后徙居襄阳,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其族望本出杜陵,故在诗中每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老”。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是最后完成近体诗定型的重要人物。“吾祖诗冠古”,杜甫以有这样的祖父而自傲,又曾郑重其事地告诫儿子宗武:“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杜甫七岁开始作诗文。开元十九年(731),东下姑苏,漫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归洛阳,举进士不第。再次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与李白、高适会于梁宋、齐鲁之间,一起痛饮高歌,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者,诣毂(gǔ)下(诣毂下,前往京城)应试。杜甫应诏参与省试,因李林甫忌才,以“野无遗贤”为名。黜落所有应试者。天宝十载,进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幸蜀,肃宗立。杜甫闻讯奔行在(行在,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中道被俘,陷于长安。次年脱身赴行在凤翔,拜左拾遗,世称“杜拾遗”。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客秦州,寓同谷,入蜀至成都,依故人成都尹严武,卜居浣花溪,营建草堂。代宗宝应元年(762),严武还朝。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叛乱,杜甫漂泊至梓州、阆州。代宗广德二年(764),严武任剑南节度使。杜甫回到成都草堂,被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严武卒。杜甫携家离成都,辗转漂泊于蜀中各地与江、湘间。大历五年(770),因病饿,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小舟上。

唐·孟棨《本事诗》曰:“杜(甫)逢(安)禄山之乱,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新唐书·杜甫传赞》亦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仇兆鳌《杜诗详注序》:“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

“诗史”之称有两层含义:一是用以称杜甫,上引《本事诗》《新唐书·杜甫传赞》属于这种用法;一是用以称杜诗,《杜诗详注》属于这种用法。

先说以“诗史”称杜甫。“史”字甲骨文下方是一只右手,上面是一个“中”,以手持中会意。《说文》云:“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段注:“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隐。”这说明。“史”的本意是指人,即记事的人。这里的记事不是记一般人的生活琐事,而是“君举”之类的关乎国家、社会、民众的大事,记这样的大事的人就叫做“史”,也就是古代专门设置的史官。对史官的要求是“持中”,尊重事实,“君举必书,书法不隐”。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良史”,如文天祥《正气歌》歌颂过的董狐、齐太史兄弟,以及太史公司马迁等。这些良史的共同品格,就是能做到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务从实录。称杜甫为“诗史”,就是认为他具有“良史”的品格,能以诗忠实记录自己所经历的关乎国家、社会、民众的大事。例如敢于在《兵车行》中借“行人”之口指责当今皇帝唐玄宗不顾人民死活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敢于在《前出塞九首》其六中向朝廷陈词:“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敢于在《丽人行》中真实记录杨贵妃姐妹及杨国忠骄纵淫乐的生活:“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论,慎莫近前丞相嗔!”敢于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真实记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

再说以“诗史”称杜诗。这是充分肯定杜甫的诗作全面而深刻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在时间上,杜甫经历了由盛转衰这一转变的全过程,亲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在空间上,他的足迹几乎遍于中国,安史之乱前,曾长期漫游吴越、齐赵,安史之乱后,又长期颠沛流离于西北与西南;从接触社会面而言,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与各阶层的人群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从对诗歌的运用来讲,创造了“即事名篇”的写法,善于以记事之体记录或铺排重大事件、社会生活与各类人物。有了这些条件,再加上具有“良史”的品格,所以,在唐代诗人中唯有杜甫才有条件使自己的诗作成为“诗史”。杜诗中这种具有“实录”性质的作品实在太多,举不胜举,这里只能略举。

例如写于晚年的《忆昔二首》其二追记开元全盛时期唐朝的社会面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注释】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路。  云门:相传黄帝所作乐舞。

 

例如在安史之乱前两年,其他诗人还在歌舞升平,杜甫却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中敏锐地察觉到山雨欲来的社会政治危机,表达了深深的隐忧。

例如安史之乱爆发后陷于长安时记载官军兵败陈陶、青坂的《悲陈陶》《悲青坂》,记录长安沦陷后亲见亲闻的《哀王孙》《哀江头》等,可以补充史载所不详。

例如《北征》忠实记录了因疏救房琯而去官归家途中所见战乱造成的苦难。

例如乾元二年(759)三月,当九节度使六十万官军大败于邺城后,于当月及时写下的“三吏”“三别”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例如颠沛流离时期由秦入蜀途中所写记实诸篇……

为了显示实录的性质,杜诗还往往采用《春秋》系年的写法,写明年号年月,如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述怀》)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北征》)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忆昔二首》其二)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三绝句》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历历》)

大历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圣云孙(《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

往日开元中,主恩视遇频(《八哀》)

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八哀》)

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

 

成书于宋代的《古今诗话》中有一则记载,十分具体地反映了杜诗的“诗史”品格:“章圣(宋真宗)问侍臣:‘唐时酒每斗价几何?’丁晋公(晋国公丁谓)奏曰:‘唐时酒每斗三百文。’举杜诗以证。章圣大喜曰:‘杜甫诗自可为一代之史也!’”






作者简介:李全修(1940—  )学者、教育家。武汉人,1960年师专毕业,先后担任多所大中专院校的教员、教授、教研组长、副校长等职。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曾参与若干项省级中师教育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并获奖,主编《语文教学艺术》一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年度奖项;曾获曾宪梓奖,《师范教育研究》杂志封面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