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落——古泽

 瑞兄 2018-12-10

  现代村落,古代沼泽。是说依山之村,逐渐没落,傍水之村,遂成主体。

  一、起于部落

  村庄,人类聚落发展,低级形式,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原始公社,以氏族为单位,农业村社。传说“圣人''''燧”,发明“钻木取火”“燧石取火”,结束靠天取火,燧人氏居住地,即成村庄。

  人类聚居,本性需求,与生产生活相关,实现防御、繁衍,进而获取资源,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从穴居野外,到筑室成居,历百万年之久。随着农业发展,与畜牧业分工,人类开始定居,出现村落。

  早期村庄,多在山区,以避洪水。而海陆变迁,退海之地,渐成平原。村庄逐步迁往平原,甚至发展成为,以平原为主。而平原之村庄,生于退海沼泽之地。

  当然,村庄因地而异。中国闽西,是土圆楼;黄土高原,则是窑洞;北非、中亚,干燥地区,是地下、半地下住所。游牧地区,则是帐篷。

  二、传承文明

  村落,联系历史与未来,促成文明发展。首先,村落是自由的,诞生于自由选择。原始群居生活,使种族基因,得到保存加强,村落则是社会环境。

  其次,村落价值观念,具有独立性。村落从蒙昧走来,缔结着精神。共同的神,同一愿望,促成共同价值观念。异族接近时,大家会保持高度警觉,似天敌降临。种族因素引发的事件,数不胜数。

  文明发展,社会进步,也威胁着它的根源,村落的生命。2000年,中国拥有自然村,360万个;到2010年,这一数字,变成270万,10年间消失,90万个自然村。诚然,这是农村城市化的结果。

  为保存村落文明,出现纪录片《中国村落》,总导演夏燕平说,对于消失的村落,我们不能只剩下一声叹息,拍这部纪录片,就是想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失落的东西,是多么可惜,从而思考怎样保护。

  三、依山而居

  早期村落,起于依山。天津市蓟州区东北隅村,建于周代,最为典型。蓟州城关,四个角落,有四个村庄。分别是:东北隅、东南隅、西南隅、西北隅。隅,即是角落的意思。东北隅,有蓟州区政府,当然重要。东南隅,由于中昌路修建,成为交通要道。西南隅,是天津到蓟州火车,到达后的落脚地,去景区盘山,最为便捷。西北隅,靠山而居。

  蓟州,古称渔阳。陈涉、吴广起义,其队伍就是要去渔阳郡。由此可见,蓟州区,历史悠久,蓟州村落,依山而居,时间很早。

  依山而居的村庄,还有北京桃山村、龙山村、冈山村。桃山村即是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拆迁之前,首都机场东北角,上面停着飞机,往东走去,是30度坡,下滑的道路。到村中间,还有一个池塘。

  这三个村,虽然有“山”的名字,但并不是石山,而是土山。停机坪向东的30度坡,即是土山雏形。其实,称为丘陵,更为合适。这三个村,也是北京古景之一,即“三山影月”。每到中秋节,此处月景,美如仙境,使人流连忘返。

  四、傍水成村

  海陆变迁,村落发展,很大部分,傍水成村。武清即为一例。5000年前,海边在天津三岔口一带。后退海到白塘口、大沽口。退海之地,先是沼泽,后成平原。

  武清溯源,是泉州县、雍奴县。唐天宝元年,更名武清县,当时,为水乡泽国。清乾隆七年(1742)《武清县志·河渠》载:“邑名雍奴,本泽国也。”“东有白河,西有永定,凤河绕其北,三角淀汇其南,其间支流、小淀不可枚举。”三角淀,明代有二百余里,是雍奴薮九十九淀之一。

  永定河,前人称“无定河”,忽东忽南,或分或合,支派虽多,崩溃尤甚。北运河,流经武清62.5公里。河网密布,遍地沼泽,故此,以水命名,村庄很多,占总数近一半。

  这些村庄,有的以“口、嘴”为名,如:大范口、小范口、六道口、渔坝口、陈嘴等。有的以“洼、淀”命名,如:东蒲洼、西蒲洼等。有的以“沽、港”命名,如:汊沽港、二沽港等。有的以“河”命名,如:柳河、杨家河等。有的以“坑、池”命名,如:东高坑、西高坑、莲花池、九池元等。

  以陆成村,多以“城、邑、堡”命名,如:城上、旧县、城关、大宫城、小宫城、土城;如:兰城、半城等。

  村落,是人类集聚的初级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其高级形式,是城镇、城市。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村落会有更多变化。

 

   2018-7-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