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课是新教育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因电影独特的渲染方式让角色性格更加突出,强者与弱者的对比更加强烈。学生站在上帝视角旁观每个角色的生命轨迹,老师则通过分析人物行为、性格的让学生了解背后的思维模式和品质特征,目的是让学生看到强者受人尊重,弱者不被喜欢,激发出学生要成为强者的成长动力。 在上篇中,我们跟随电影的进展,在林老师抽丝拨茧的解析中看到工藤沙耶加身上已经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叛逆、依赖、懒散、厌学等5大青春期问题。所有青春期问题,其实早在孩子小时候就埋下了根源,青春期还远,青春期问题就在眼前。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垫底辣妹》 中 篇 Action 林老师:她老师传递些什么? 家长J:责任。 林老师:还有什么? 家长J:他希望这个转变证明她也能够做的好。 林老师:能够带动一些学生,这是一个角度,还有其他吗?如果你是这些孩子,站在现场听老师讲完以后你内心的感受是怎么样? 家长K:觉得跟老师距离很近,觉得他理解他们的心声。 林老师:对,他们一群就是一直读书都读不好。 家长K:他当年也是这样一个人,是同样的类型,引起共鸣共振。 林老师:对,更细一点,更深入一点。 家长K:当年他是这样子,现在变得这么好,让孩子们更加佩服。 林老师:老师为什么能打动孩子,带动孩子,就是他内心是比较纯粹的一个人。什么叫比较纯粹?他是补习机构,他真的不仅仅是为了收入,这是很难得。更深一点,就是他内心深处有真的希望孩子更好,有一颗为人好的心,这是最源头的力量。他希望身边的孩子能够更好,因为他有体验过这种感受,他不希望他们同样有这种感受和经历。 这叫什么?这叫将心比心。 他内在有温度,言行举止能够让孩子感受,这是非常重要,孩子们自然而然被融化掉,心被感动就会有变化,所以心很重要。 有一颗为人好的心,因此我们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为人好的心,包括我们做很多的事,从细节上去唤醒内在的善良,这就是影响力,领导力,是根本的根本。没有这一点,所以的技巧都是无力的。 还有一个角度,他用这种方式让女一号看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让她发现:“噢!我也可以!”,这是久违的一种我能的成就感。在她价值模式里,别人认为她是垃圾,老师也这样说,所以她很缺成就感、价值感。他用这种方式告诉她: “你能,你可以!” 那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这样东西? 带孩子过程当中怎么来实现? 关注孩子的荣誉,我们项目每周都有荣誉,关注这东西,这就是态度,就是幸福。每次关注孩子的荣誉,就是告诉孩子: “你能!” “你能!” “你能!” 累积久了之后,孩子会沉淀出非常足的自信,包括我们接下来习武也好,这种底气是非常足的,这才是心理建设。 林老师:他们夫妻里面反应爸爸的一个坎是什么,他成长过程的一个坎。其实很多人是被他的经历造就的,后面有讲,他这个模式会遗传给他孩子。大家去感受一下。 林老师:这里有一个点,什么点? 家长们:自己的愿望没实现。 林老师:他关注的是结果,他曾经受伤过,没来疗愈它。为什么没有疗愈?因为他关注的是结果,只认可成功。他不知道过程的品质,成长很重要,所以导致他传递给儿子是外在的物质棒球,买最好的硬件给他,却没有告诉他内在的东西,这是父亲的卡点。 林老师:其实这个孩子对老师是很佩服的,他内在有温度,有释放,而老师不一般的老师,为了教课而教课,而是他在大量的努力。老师说了什么,孩子看你做了什么,这个模式一样的。打比方,老师天天叫孩子练内家拳,自己天天都起不来,天天都那个样子,我们也没有底气。我跟颜老师说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站桩,我不需要叫孩子起来站桩,他们每天起床给我问早上好,看到我在站桩就好了,这是很形的东西。 师父也交待我们,身教就好了把它做出来,这也是我们家长一定要去重视的,把它做出来变成你的东西。 林老师:这孩子在现场内心有什么感受?是不是很感动,对不对!当然这也是剧情的需要,我们抓住这个剧情说一个重点,孩子在现场听了他们的互动,内心有什么变化,哪里有感觉?内心有温度的,有温暖的,感受一种支持的力量,这种力量跟她之前是不一样,致使她慢慢有了责任。以前学习是她自己的事,老师真心希望她好,现在她觉得这不仅仅为我自己,还为了让老师能够实现这个东西。有了责任,有了荣誉,就这么生出来了,很微妙。 这样她就有自驱力,从哪里开始,内心有温度。所以我们说“教其身,育其心”,心在哪里?一定要找准位置,你才有感受,否则我们很多人把心变成脑的思维,不是这个东西。这几年以来,我们带孩子过程,内观核心东西,站桩、静坐都可练习,这非常重要,内心这个地方有变化,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不一样。 换一个角度,这个老师之所以能教导这个孩子,除了他内在有一份柔软、善良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他坚持他的原则,这是刚的一面。 一个人偏柔,没有刚性的一面是没办法做这个事情。阴阳相亲,有刚有柔,该他坚持的时候他非常明确,坚持做对的事,这种老师有“义”气,才能打动人,才能成就事。我们讲受人尊敬,让人欢迎,“让人欢迎”的背后就是一种柔的底蕴,“受人尊重”背后就是刚的底蕴,这叫阴阳相济。向上的力量跟向善的力量,总结时会讲,这位老师都有,这种人做事很棒,很有人格魅力。 林老师:孩子能够到这一步这个非常重要,否则后面很难改变。她说:“我也想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对老师有敬了,一种尊敬在心里,这是我们一直带孩子很主要东西。 这次师父过来,他曾经去过很多学堂,其实上次来就可以挑出一些苗子,只是他对我们的要求更高。我们的孩子对老师和师父是有敬的,所以他挺高兴。在其他学堂,堂主介绍谢师父的时候,孩子则无动于衷。 尊敬、尊重在古人来讲就是“敬”,带孩子们参加小树苗,很重要一点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恭敬心,所以我们的孩子展示出来这种状态就是对人是有敬的,对老师是有敬的。所以师父很契合的“尊重”这个主题。 内家拳是老祖宗的宝贝,我们怎么传承? 承接怎么承? 你站的高高的,让师父在下面,这样你是承接不住的! 师父在上面,你在下面,这样才给承得住!这叫尊敬,这叫敬。 一个有敬意的小孩,未来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所以家长要看到这个东西,它是无形的。 在家长课程中,我会讲大家的一些问题,会很直接,但在孩子面前,我们会非常用心的树立爸爸、妈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甚至让他们知道:爸爸妈妈也会犯错,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但是你们可以不这样做,你要看到他们真的希望你更好的心。 做作业时,我们也是让他们看见爸爸妈妈的好,目的是什么? 让他内在的温度能柔软下来,对父母有敬,这样自身的能量才上得来。一个有恨的孩子,你在什么环境底下都没用。要提升能量有两方面:一个外,一个内。外的目的是让你内在有温度,就像她想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人。 第一是敬; 第二是成长目标:“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她第一次有清晰的目标,背后有价值观和品质。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所有目标中最重要的!我们的孩子很明确,你要成为“受人尊重,让人欢迎”的人,就是树立他的人生目标。 第三是关注身边的人。 之前她想的更多是自己,现在说我希望成为老师那样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帮助别人,过往“以自我为中心”在慢慢松动,是孩子内心变化的过程。 还给家长们一个提醒: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很重要!如果我们父母做不到,请给他一个比我们高的人做榜样,去模仿。比如林靖容,我带她去师父那边,谢师父比我们更有智慧,他整体很正气、很正面、很真、又很柔软,又有一种刚气在里面。我觉得这是很理想的一个模仿对象,因此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去模仿他,做这工作是最重要的东西! 看得懂才知道,你看不懂就很难,非常的难! 有的人以为就是为了叫叫师父、教教拳这样,这只是顺带的,最重要的东西你要懂! ![]() ![]() 林老师:看到了吗?“为了别人的未来。”心中有他人了吧!会努力拼命的人,是对自己有要求的,这是核心点,她知道老师是这样的人。 ![]() ![]() 林老师:妈妈这样讲,你们认为怎么样?从妈妈这个角度,就算全世界与她为敌,她会成为她的伙伴,你们认为怎么样? 家长K:因为以前她没有得到这方面。 林老师:从好的方面是非常好的,她一直存在的母爱,一种母性,一种温暖的力量。同时她一直缺乏的东西,孩子有问题跟她这些东西有关系。 家长H:原则和底线。 林老师:是的,为什么她这样做? 家长H:以前她妈妈是很忽略她。 林老师:这也有关系,过往的心理。这里面给出一个现象,她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她会跟孩子进入共生模式。这种爱如果把握不好会令人窒息,特别是妈妈自身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很容易就陷进去。同时会给孩子一个幻象就是有爸爸妈妈替你扛着,确实在这么做,对不对?你惹祸也好,出了问题也没关系,爸爸妈妈替你扛着,但对孩子来说这是不现实的! 所以她缺乏一种刚的东西:“你要为自己负责”。 我爱你是不变的,我能做的是你想要我支持你;如果你放弃自己,爸爸妈妈就真的是做不到全然的接纳。这是比较理性现实的,就是这样。这一块要注意,度过多就不好,会给孩子一种幻想。 我们所做的就一个着力点,一定让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 我爱你没有问题,但你得为自己负责。我为我自己负责,你为你自己负责,我会支持你。 这是良性的互动关系,也是山长提倡的一种自尊尊人的关系,特别对家长来讲,这个慢慢去觉知。 ![]() ![]() 林老师:夫妻之间有一方遇到卡点,另一伴一定替对方讲话。这时候她就可以说爸爸的一些事,缓解女儿对爸爸的恨。前提是夫妻双方关系是很和谐,如果双方都卡在那边不动,那就麻烦。源头还是夫妻双方能够互相敬重,相互扶持。 如果孩子对一方已经有一些卡的时候,另一方就替这一方说话,告诉孩子: “家里的钱都爸爸赚来的,表面上他对你们这样,其实内心是非常爱我们这个家的,很负责任的。” 你要把另一方的东西挖出来,让孩子看见,让她感受到,这样家里能量就会流动。千万千万不要当着孩子面说:“你妈妈是这样子,你一定不要像她这样。”那完蛋!孩子内在会崩塌。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很棒。这点大家一定注意,特别是妈妈愤怒的情绪起来的时候,“你爸爸怎么样怎么样!”会很麻烦的,这个千万要注意。 ![]() ![]() 林老师:她的内心有变化了吧?她内心感受到妈妈的支持,她以前想的更多的是谁?是自己。所以她以自我为中心就是这样一点点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青春期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 变化以后,它是能够有一种温度,开始考虑到父母,尤其考虑到妈妈,所以她的奋斗就有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她的目标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和使命,我妈妈这样努力,我得像个样子。这样的使命感从哪里来的?心里面来。不是,头脑这个地方,是心里面来的。 ![]() ![]() 林老师:与弟弟同样面临压力,为什么有不样的效果,女一号头发已剪短,代表了什么?大家知道吗。 家长:一种仪式。 林老师:一种仪式,还有呢? 家长:斩断后路。 林老师:斩断后路,应该还好。其实是内在更有力量感,不需要用头发的漂亮来吸引异性,她不需要用这个方式来证明她自己,现在她内在更具足、更有力量。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从外表状况的变化看出来。 现在到一个很关键的点,同样他跟他弟弟都面临压力,一个人往上走,一个人崩溃,到底怎么了?原因是什么? ![]() ![]() 林老师:为什么一个崩溃,另一个向上走呢?你们认为原因是什么?同样是有压力,姐姐有压力,弟弟也面临压力。 家长:没有精神支持。 林老师:怎么说他没精神支持?先说父亲的做法跟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女儿面临压力,至少在这个时候得不到父亲的支持。父亲这么支持的儿子居然崩溃,不觉得是实在太不可思议? 家长:没有内心坚强。 林老师:那怎么叫内心坚强? 家长:就像刚才说的,只看成果,没有从过程中同理他。 林老师:他已经知道,他关注的是结果,还有关注的是什么? 家长:自己的欲望。 林老师:自己的欲望也在里面,他关注的是结果,有没有关注态度?儿子带着他的期望去打球的时候,他会患得患失,一定的!很正常的,比赛哪里会每次都赢? 因此,儿子每一次比赛能提升什么?我问你们:他除了技能以外,内在是没办法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因为他的焦点在哪里? 焦点放在结果上,而不在品质、态度。 过程中如果焦点在态度和品质上,通过每一次的比赛他会成长,自然而然结果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鼓励在态度上! 他爸爸鼓励在哪里?鼓励在结果! 那你们说要不要给孩子压力?压力应该在哪里? 要知道,在过程和态度上施压,千万别压结果。那你们现在有没有压结果? 家长:有! 林老师:我不是把分数拉出来排行吗?你们都开始压,个个都在压,那你们说到底要不要分数? 家长:要! 林老师:要怎么做不压? 家长:因为我们有时候看不到过程,所以这个结果出来以后,根据这个结果来推导一个过程,是不是中间没有做到位。 林老师:你会把它往后移,然后看到荣誉。如果荣誉也没有,结果也没有,那肯定是偷懒,对不对? 如果你有荣誉,说明过程没关系。 荣誉都没有得到,又是负面的很多,后面跟一大堆坏习惯,该改也不改,该突破也不突破。这样结果很差,肯定有问题,这该压! 如果说结果不咋滴,但你荣誉起来了,因为我们有态度评分。我们在提倡态度,所有的荣誉都是态度而来的,身边同学有评价,态度都有你就不担心了。 如果荣誉都没有,压一定要,甚至过来抽他的屁股,同时表明家长的态度:“太不像话了,态度不行了!”他知道被打被骂是因为什么,因为态度不对。态度差抽他是有理由的,能力需要持续的沉淀积累,那真不是一天两天,但是态度是可以的,当下就可以转过来。 看你关键点在哪里?坪田老师的是在哪里呢?真的是在态度上面,一直在鼓励她的态度,鼓励她的过程,鼓励她的努力,所以女一号会很轻松的去加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告诉自己要一直努力地前进。所以这种正向的循环,没有压力行不行?不可能的,一个人都有惰性,一定要有压力,关键压力点在哪里,这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是焦点在哪里; 第二个是压力在哪里; 第三个是目标为了谁。 同样两个人都有目标,对不对?但一个人的目标是有营养的;另一个目标是没有营养的。什么叫营养?目标的背后是责任和荣誉。女一号是看到她妈妈的付出,看到她老师的付出,她的目标被赋予使命和责任,是已经有责任和使命在里面了!这叫内在的营养,有营养的目标,它不仅为她自己也是为了一种责任和荣誉。 她弟弟的目标是冠军。他目标是为了谁?为了烤肉?爸爸示范出来的烤肉吗?这种太低级的东西,所以它是没有根本目标,是没有根的,所以会崩溃。 现在知道鼓励的态度上面,知道了没有? 这叫态度,这叫过程。我们家馆设置了一系列的激励体系,态度上的荣誉大家要用好,这样会很轻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