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旗袍与旗袍表演

 君临天下100 2018-12-11

一、旗袍的特征与文化

    今天,社会如此多元宽范,生活如五彩缤纷,打扮如此花样翻新瞬息万变、个性张扬,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传统旗袍呢


    我认为有两点:

    一是服装的韵味。用一个字表述:美。


    1.旗袍的表现,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美”字,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装。正因为这样,所以,大家才喜欢。

    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民族部落,都有其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饰,都不失好看,但是,真正受到世界瞩目的服装大概有五种,全在亚洲。1.中国旗袍2.越南奥;3.日本和服;4.朝鲜服饰;5.印度纱丽。

但是,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件衣服最漂亮。一件就是中国的旗袍,(旗袍是无与伦比的);

 

    另一件是越南的奥黛。奥黛(Ao Dai),类似于中国旗袍的越南的传统服装。越南官方也认为奥黛源自中国旗袍 。

 

奥黛是中文对越语的音译,奥黛是越南的国服,它通常使用丝绸等软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长衫,类似中国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显女性玲珑有致的曲线,而两侧开高叉至腰部,走路时前后两片裙摆随风飘逸,下半身配上一条喇叭筒的长裤,因此无论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都很方便,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头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奥黛少女。

旗袍独具魅力的三种美:婉约美 曲线美 含蓄美


​​   旗袍的“婉约美”
 

  旗袍穿在女人身上,体现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迈不大,只许小碎步走,配上优雅的手势,扭动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人的柔美就表露无遗。就象水蛇舞动,柳枝飘过,古典妇女的婉约、清丽、内敛,展示的淋漓尽致。

​    外柔内刚也好,外刚内柔亦罢,都说女士是水做的,柔这一字是女士的专利,怎么着也要在骨子里显露出那么一丝丝的柔,才为之精品。而旗袍实在是女人用来表现女士味的绝佳武器,或清纯或娇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伙风范或小鸟依人,或时期感十足或柔情似水,总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绝。
​    
​  旗袍的“曲线美”

   

  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该凸则凸,该凹则凹,太胖与太瘦都不适合穿旗袍,它特别适合东方女子的身材。因为东方女子身材娇小,比起欧美妇女肥臀粗腰,要玲珑精致得多。

  娇细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长期以来一直成为男权社会的审美倾向。直到唐代转而喜欢丰腴满满,“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烟”。

  而旗袍含有此两种遗风,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抢眼、曲线玲珑。旗袍的特点是上紧下松,这样的设计正好显现了东方女人的体态美。

  高而紧的立领,突出了中国女子精致的面庞,纤细的脖颈。而腰身处贴身的线条恰好隐藏了东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东方女人特有的圆润。


  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随着轻盈的步履,摇曳生姿,若隐若现,有时露出女性优美的大腿,有时又象裹了一层绸缎,飘飘渺渺,东方的含蓄、内敛发挥得极致,处处显得精致、典雅、温柔、飘逸,越发显得神秘与高贵。

  旗袍看似密实,包裹着本应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经意地展现了所有能展示的。

  精美的的盘扣,像一把把小锁,锁住了身体上的几处禁区,仿佛在庄重地告知异性:这里是禁区,但却又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它独特的韵致,无时不透露出女子身体的楚楚动人。

  旗袍表现出来的中国魅力都是独有的,旗袍诠释的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中国审美的具体体现,难道不是吗?


 

 


   2.旗袍的特质,展示的是一个“雅”字。离开了雅,旗袍的魂就没了。这正是是中国女人的性格和品性。品味旗袍,感受旗袍的美,就一定要了解含蓄、内敛的中国女人。旗袍有着和中国女人通融的性格,一样的含蓄,一样的婉约,一样的优雅,一样的妩媚。把女人妩媚、灵动、优雅、端庄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就是一幅韵味无穷的水墨,让你不知不觉间沉醉其中。 

  
 

    3.旗袍的内涵,体现在一个“韵”字。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了它文化品位。旗袍的韵味,就是它的性感、妩媚、甚至还有点暧昧和挑逗。
 

 

4.旗袍有两重性,就是内敛而不失性感、含蓄而不失妩媚、传统而不失优雅、

婉约而不失妖冶、端庄而不失热情、娴静而不失奔放。 

 
 

一方面,旗袍具有一种含蓄、内敛的美。它不像现代服装,袒胸露怀,既露又透。通过服装的裁剪制作,把人体的曲线充分的展示出来,给人们一种优雅的美;另一方面,旗袍又具有一种开放、妩媚的美。旗袍把女子的身材按黄金分割点从腰间分开,穿起来女人味十足。具有一定的挑逗与诱惑。

你们看,旗袍是一种很怪的服装,无论穿在好女人身上还是坏女人身上,都是一种极致。大家闺秀穿上,清澈秀丽,气质高贵;交际花穿上,风姿绰约,勾人魂魄。所以,它也是大雅大俗之物。这也是两重性。

    旗袍,它就是一道光彩靓丽的风景,充满了让人恋恋不舍的美丽。我认为,女人不管是高矮胖瘦,只要是穿上合体的旗袍都能散发出浓浓的女人味。纤腰骨感的女人可以穿出纤细动人的韵致,身粗体胖的女人则能穿出丰满盈润的味道所以,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件适合自己的旗袍!


    二是文化的传承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从旗袍的发展变迁来看,经历了满人袍服(入关前)、清代旗装袍、民国旗袍、现代旗袍、当代旗袍等几个阶段。

 清代旗装

 

 

 

 
 民国旗袍

 

 

 

  
 
现代与当代旗袍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是从清代旗装演变而来的,但清代旗装与民国旗袍的对比可以看出,主要差别有三点:

    1.旗装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衩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旗装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3.旗装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当时,清代汉族女裙种类繁多,如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马面裙、裥干裙等。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曾对此记述道:“发源于满洲的旗装自从旗人入关之后一直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妇女嫌她们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较妩媚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严厉禁止了。”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把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上世纪20年代,女人穿上了长袍,且颇有些男人长袍马褂的味道。《更衣记》中说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总起来说,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陆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旗袍的样式很多:

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

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

开衩有高开衩、中开衩、低开衩;

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我们现在的旗袍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主要有两派:京派与海派(北京与上海)。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

  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旗袍为什么要开衩?旗袍一般合体度要求很高,所以开衩一来可以方便穿着,另一方面显示女性的柔美。

过去的旗袍是不开衩的,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地在左边开了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西方审美观的完美结合、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在这里,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为什么它会成为永恒的时装经典,答案也正在这里。

旗袍不仅可以表现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和谐之美,而且可以表现出性感奔放的审美特质。因此旗袍无论是在构造还是具体穿着时都庄重地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一种完满性与和谐性,追求的是一种和天地并生的整合性,所以,旗袍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和之美。

    总起来说,旗袍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民族风貌、文化价值,旗袍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 旗袍的表演与展示
  

 

 

旗袍的表演与展示,我们现在常说叫旗袍秀。

旗袍的产生同时也孕育了艺术。有了旗袍,才有了那世界上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东方气质与东方美。

 旗袍秀表演是近几年来国内民间兴起最多的文化活动之一,旗袍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在穿着者们的一颦一笑中展示东方女性之美。

旗袍活动的举办其实是凝聚传统文化的一种力量,旗袍活动的兴起是以中国主席夫妇为代表的中国高层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外交中频繁使用中式民族服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向世界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旗袍活动的举办更是逐步把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的回归。

  我说过“旗袍的特质,是一个“雅”字。离开了雅,旗袍的魂就没了。这正是中国女人的性格和品性。品味旗袍,感受旗袍的美,就一定要了解含蓄、内敛的中国女人。旗袍有着和中国女人通融的性格,一样的含蓄,一样的婉约,一样的优雅,一样的妩媚。同时,飘逸着些许暧昧、些许诱惑。”

 
 
 

    “当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婀娜的女子,高挽着发髻,穿在身上的旗袍,散发着暧昧的诱惑。对于这样的女子,总会高搁一眼,打心里喜欢。”

    旗袍的表演和展示,包括比赛,往往是个人与团体两种形式。


1.旗袍秀,关键在“雅”


一是要高雅。

  
 

    什么是雅呢?最简单的解释是优美。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

    穿旗袍不可能像军人那步履铿锵,也不可能像小脚女人那样步履蹒跚。要做到鬓发轻挽,一步一款,优雅而婀娜,而不是故作病态的在那里扭扭捏捏。只有恰到好处的身段,恰到好处的旗袍,恰到好处步履,能恰到好处地展现穿着旗袍的人的风姿。


   二是要韵致

 
 

    韵,就是风韵雅致。

    韵致用俗话讲,也就是说有没有味儿。小说也好,电影也好,文艺节目也好,没味就不吸引人,甚至没人看。

    韵味里有一种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媚。媚,是妩媚,这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东西,一种靠模仿学不会的。比方说古时候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她穿什么都好看,走路也好看,举手投足都好看。当时有个叫东施的女人就想学西施,结果是适得其反,不但没学到西施的好看,连自己的本分和特点也搞丢了,搞得不伦不类。这就是历史上产生的一个成语典故:东施效颦。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时常见到,我举个例子,如我们照相,一个人这样照很好看,大家就都要来一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你的品位不一样、气质不一样,文化修养也不一样,甚至连你的身体也不一样。

    回到媚字上来,妩媚一般用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爱、妖娆多姿,举止神态具有极度的美丽和吸引力。一般极少用在年幼女性身上。只有你经历了,成长了,才能达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人们说女人美时,往往拿少妇说事呢?少妇既有年轻人的长相,又有成年人的经历,所以她美。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女人如色》,2002年《温州晚报》上发表过,我念一段少妇的文字:“三十岁的女人如红色。红色,象征着热烈、热情和奔放。三十岁的女人,少了几分单纯、幼稚和眼泪,多了几分成熟、自信和亮丽;少了几分浮躁、轻佻和骄横,多了几分内涵、品位和神韵。三十岁的女人充溢着性感、娇情和灵慧,既有激情如火的奔放,又有柔情似水的娴雅。三十岁是她们人生中最美、最媚、最魅的时期,也是女人最出色、最出彩、最出味的时期。她们的眼神火辣辣,最嘹人;她们的语言热辣辣,最逗人;她们的身姿烈辣辣,最惑人;她们的举止劲辣辣,最诱人。”

    实际上就是写的一种媚态。我们说的媚,不是媚俗,也不媚颜,更不是下三烂。我们说的媚态,是一种骨子里的气质,血液里的文化,灵魂里的情态。

 
 
 

   2.旗袍的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做好三个选


   一是选曲,二是选人,三是选衣。

   选曲,就是选乐曲、歌曲。这个很重要,一要根据旗袍的特点去选,一般会选轻松、柔和、舒展、缓慢的,不应选欢快、强烈、沉闷、忧郁的;二要根据你们团队的情况去选,你们团队适应什么,能接受什么就选什么。

   选人,你曲选好了,就要根据曲子的内涵特点选出合适的人

   选衣,什么曲子,配什么衣。你要选对式样、颜色。比如,你选了《水乡新娘》的曲子,结果你选了深蓝色的衣服;又如,你选了《春光美》,你却去选各种华丽的衣服,就不一定配了。同时,选衣应包括鞋、袜、甚至内裤。为什么?这些东西不统一,整体感就不协调,不完整,不美观。有一种视觉上的零乱感。

 

    在这个问题上我比较欣赏飞霞和和子艺术团,她们两个团,两种风格,两种气质,两种品位。一个大气,恢弘壮观;一个柔美,和畅流韵。但她们都把旗袍演绎的很到位。你看了飞霞的节目,或许为它的气势而称赞;你看了和子的节目,肯定为它的优雅而陶醉。这是因为她们注意了这三选。所以,她们的节目品位高,有看头。

 

我主张,天气暖和,不要穿袜子。穿袜子时颜色和质地一定要统一。 


  
 上面两图是穿和没穿袜子之比较,同样一个人,照片质感不一样。她的袜子质量还是比较好的。

 

为什么要讲内裤要统一,这是因为你是在表演。比方说,有人穿红的、绿的、黑的,还有长的短的。当你是高开衩旗袍,走起来或是旋转时旗袍会飘起来,就会出现内裤有露有不露的现象看起来肯定不美观。

这些东西都应是评判标准的条件之一。


    2)注意做好化妆

化妆十分重要,通过化妆,能化解人的脸部的缺陷和不足,提升人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增强舞台效果。

 旗袍的化妆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戏剧化妆、歌舞化妆。

    妆容特点:眼妆多采用丹凤眼的画法,眼线的描画特点是浓黑,于眼尾呈拉长上翘状。唇形饱满,腮红多采用斜向上的扫法,以提升面部的立体感,提升女人成熟、复古的韵味。弯弯的柳叶眉也是中式复古妆容的一大特点,但现在很多化妆师也常以自然眉形为基础画出浓黑的效果。

    妆容用色:妆容用色 较为浓艳,以暖色为主,唇色多是中国式的红色,以凸显出中国式的复古味道!

    发型:发型以中式古典盘发和发髻为主,重在表现女人古典的优雅美。复古的波浪式刘海是中式旗袍造型中教具代表的特征。在新娘造型中,波浪式的刘海以假发来代替,以此化妆师要特别注意真、假的结合和衔接!

    头饰:以小型的善良感发为主,珍珠类的发饰有助于提升整体造型古典优雅的气质,细节处的点缀能够带来较大效果。


    3)注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是节目的灵魂,关系到节目的走向、情调和味道。把握不了音乐,你的节目就没有看头。音乐有起有伏、有顿有扬、有快有慢、有乐有悲……只有你理解了,你就会自如地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欢乐时,你的表情要高兴;低沉时,你的表情要抑郁,等等。那种只知道在台上走一走,目无表情,那样的节目一定是失败的。

 

 

    4)注意整齐划一

 我曾说过,旗袍团体赛,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比赛。它不像个人赛那种依据个人的性格、兴趣自由的发挥,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和约束。

旗袍团体赛,就不一样了,它要求的是团结协同,步调一致。

首先,要乐感敏锐。要有节奏感;

其次,要步子一致。如步调要同时(什么时候迈步),步幅要同等(步子迈多大),步履要同一(步子迈多快),步韵要同味(步子怎么迈);走台时你要专注,不可东张西望,要用两眼的余光标齐队形。你们看阅兵队伍,怎么看都是一条线。

 

第三,要举止一致。这里指所有的举手投足,甚至是身段都必须一同,哪一个动作在哪一个音符上做到什么位置必须是一致的,容不得丁点的差错,任何人的一点细微差异,都会破坏整个画面的美感,影响团赛的质量。

步调和举止一致,这两点是团队赛的关键,这两点做好了,节目肯定拿高分。

    5)注意舞台造型

    舞台表演中的造型和化妆造型一样,十分重要,它是对表演节目的一种理解和特殊展示,形成对人的视觉的一种冲击。造型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中、有三角、有直线、有横排、有斜线等。我们摄影爱好者最喜欢集中造型,既把全体人员都照进去了,又获得了立体的艺术形象。没有好的舞台造型,就没有艺术感染力。


    6)注意搞好创新

    我们大多数的节目都是拿来的,别人的节目一锅端,音乐、服饰、动作全是照搬。所以,我们的旗袍展示几乎都是歌舞式、走台式,缺少内涵,缺少创新。这次决赛队伍中,有一个扬州队,别人就不走同一形式,人家的表演就是讲的一个故事,这样一下子就使旗袍表演得到了升华,给人耳目一新。

 

   有一个问题不知该不该讲。我总在想,旗袍表演和比赛就是展示旗袍,旗袍是本。离开了旗袍,不管你穿得多么漂亮和华丽,形式多么生动活泼,好像很吸引眼球,但都变了味。我不是说不要改进,也不是说排斥其他元素,我们怎么样把旗袍与其他的元素有机融合,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我们应该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飞霞艺术团在旗袍与时装的结合上就做得比较好。

  

 
 

    三、关于旗袍的报道

    报道旗袍活动,不能只是我们某年某月某日参加了什么活动,发几张照片就完事了,我们要挖掘出活动的特色和意义来。

    通讯报道是以真实的事情为依托的文学艺术创作过程,是用事实记话的艺术。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视角,同样的时间,在不同的心境下,有不的审美倾向和社会意义。文学创造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你可以直书平叙,筒单无异;你也可以玄之又玄,神乎其神。金庸大师的武打小说,古典的《西游记》、《封神榜》等就是这样。你的思想能走多远,你就跟着写。但通讯报道就不行了,不允许,也不应该脱离事实去凭空揑造。它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容不得半点虚假。

    新闻报道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通讯的特点: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1.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多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查史迹,采访史料,终于写出了著名的《史记》。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我们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写现实生活,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是不能凭空捏造出来的,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其次,可以使文章获得较深刻的思想意义。因为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有较深切的感情体验。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有了较深切的感情体验,才能写出思维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尽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各种人、事物和景物,把它们的面貌和特征装进大脑这个“仓库”。这样,等到我们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这些装进“仓库”里的材料,就会自动出现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多听多看。因为不管是谁,活动范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种活动都能参与。所以,我们就要多听多看,从别人的嘴里以及他们的活动里获得生活材料。这样做,有时甚至比亲身参与的获取量还要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却可以听到广州的事;还有,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可以比当事人观察得更仔细,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等等。再次,我们在接触生活的时候,仅仅用眼睛和耳朵还是不够的。还要用大脑。要对面前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特征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2.广泛阅读文章(这实际是积累资料,扩展你的思维)

    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犹有神。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广泛阅读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弥补我们体验生活的不足,使我们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材料及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博采众长,多方面地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广泛阅读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前人有过不少好的经验。比如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读,就是拣各种范文进行阅读,读的时候不必做详细分析,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技巧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是从“广”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获得多方面的营养。但是,只“广”不“深”也是不行的。对那些好的文章,还需要精读。精读,不但要认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语言是怎么运用的,读后还应该把这些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通过精读,可以获得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我们向“深”的方向发展。

 
 

    3.要多练笔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学习写作知识到会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环。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

    大意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练习应该带着明确的思想感情目的来进行。初学写作的同学,开始可先写一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话,练习所有的话都围绕着中心来讲。接下来,看看表现中心的几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学习掌握结构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这几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详写,哪些地方需要略写,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景物方面的知识。最后,再考虑用词造句,并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带着明确的思维感情目的来练习,比单纯孤立地学习叙述、描写、结构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们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机关”。有了一定写作知识的同学,在练习写作时。,也应该始终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来进行。

    另外,练习写文章,不要怕出丑。写出来之后,应当让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写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让别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才能有明确目的地进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4.要重视修改文章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弥补一次思维的不足。一般来说,凡是稍微复杂一点的事,考虑一次总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疏忽和错误。写文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仅仅思考一次,疏忽和错误更是难以避免。只有反复思考,不断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在修改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

    这种提高,往往比正面学习写作知识提高得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总要找出文章的不足,来加以弥补和改正。一般说,人对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视的。我们在这种“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来修改文章,就能比较容易地、同时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从而从反面增长写作知识。

    修改文章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表现主题的方面来看。主题表现得如何,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头等大事。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题与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结构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点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些方面没有问题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应该从文章的几个重点部分来看。文章的每个重点部分,都有它相对独立的中心,也有一个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的问题、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写得具体生动,哪些地方应该突出一点,哪些地方应该删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为止。

    最后,再从文章的段落、句子来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们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够重视,进行认真的修改。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达得具体清晰,是否有条有理;还要看各个句子衔接得如何,以及有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说基本上结束了。

 
 

    说了这些基本的东西,我们回到报道旗袍上来。我认为,写好旗袍报道除了你扎实的文字功底外。

     一是要发现美。旗袍是美的,穿旗袍的人更美。我们旗袍的每次活动,都有其亮点,就看你是否会抓住。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旗袍的穿着,饰品的点缀,表演中的动作运用等,都会有其亮点。又如,旗袍活动中的互相帮助;还如,活动中有的人出现差错,不是埋怨而是安慰等等。要抓住这些亮点。我在这次旗袍复赛时,没有重点去拍比赛活动,我抓了两点,一点是抓拍那些优雅的女士;二是抓拍发型和头饰。

    二是要欣赏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就会看到不同的美。不会欣赏美,你就写不出美的文章来。比方说旗袍表演,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有些人他不懂艺术,不会欣赏美,他就说不好看,更甚者会说在台上扭来扭去,翘个屁股露个腿的,丑死人。

    三是要歌颂美。我们要写旗袍,写旗袍表演,更要宣传我们宜昌的旗袍,是怎样在邓会长他们组织领导下,使宜昌的旗袍活动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是我们宜昌所有旗袍爱好者值得骄傲的事。对这些我们要大力去写去歌颂。

    我写旗袍,总喜欢歌颂我们宜昌的旗袍人。我在总决赛的美篇中写到:“女人们喜欢旗袍,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那份端庄,那份雅致。宜昌的女人,丝毫不输江南女子。她们身材上的玲珑曲线,性情上的温婉灵动,也是那样的清丽脱俗,钟灵毓秀。也不缺少古典女子的静影沉碧的风韵,典雅端庄的大家风范;更不缺少现代女人的敢于表达的自信,美丽妖娆的时代风貌。不信?你看,无论是古代的和平使者王昭君,还是现代的京剧大家袁慧琴,聋哑艺人邰丽华,她们都是我们宜昌人。"

    我在《梦入桃花源》中写到:“你看,这些葛洲坝的大婶老太大叔老爷们脱下常年穿着的工作服,换上一袭红色旗袍和彩色衣装,步履轻盈,向人们款款走来,展示她(他)们的美丽人生!”

    在《发型与头饰》中写到:“一提起旗袍,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烟雨江南中的女子。其实,我们宜昌的女人,无论是在面容上、身材上、还是气质上,都绝对不输她们。你看,这一个个的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绝对让你陶醉和迷恋!”

 在《优雅的女人》中写到:“宜昌女人,我赞美你们,也由衷地祝愿你们在这美好的时代里,更好地用旗袍装扮自己,使自己更加优雅妩媚,在世界的舞台上尽情绽放!”

 
 
 

    写好标题、开头和结尾

    文章好不好,标题、开头和结尾很重要,标题写的好,能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比如,我在葛洲坝元旦长跑美篇中,用的题目就是“在新时代路上迅跑”,一语双关,既说长跑,又喻集团公司快速发展。

    头开的好,一下就把人抓住了,就想往下看。

  如我在《发型与头饰》中一开头,我没去写某年某月某日,怎么样怎么样,而是写到:“走进赛场,我们会看到旗袍佳丽们使出了八百般武艺,把自己打扮得天仙般美丽,从视觉上去征服评委与观众。

    尽管心同此理,但每个人的选择却还是不一样的。你看,有的华丽,尽显高贵:有的时尚,尽展风情;有的朴素,尽露本色;有的简约,尽致端庄……”

 
 

    文章结尾,要给人回味和深思。

   我在《发型与头饰》结尾中写到:“八十一岁的老太走在T型的舞台上,令人感动。岁月的痕迹留给她的是满脸的沧桑和稀疏花白的头发,但她的精神和执着,在T型的舞台上却大放光彩。你看她选择的耳环还是别有风味的,她的笑容足以表达了她的自信和美丽!比老太年轻的人们,我们应该从她身上学到什么呢?!”

我在《春光美》中结尾写到:“她们缓缓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却把春天泥土的芬芳、春草的味道、春花的清香溢漫于微微的湿润空气中,久久地飘荡着!”

我们宜昌的旗袍活动如火如荼,欣欣向荣,引起世界的观注,这正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我祝愿宜昌的旗袍队伍越来越大,旗袍活动的质量越来越高,为我们宜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讲的这些,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