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40年】从“改革先锋”到“发展尖兵“,天下第一场谱写北大荒发展辉煌

 hyztsguan 2018-12-11

北大荒天下一场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中,

有着天下第一场美誉的友谊农场,

伴着伟大时代的节奏,

和着改革开放的强音,

以勇立潮头的使命感,用自身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北大荒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用半个多世纪的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恢弘磅礴的振兴发展之歌。

天下第一场

现代农业建设上,作好“优”的文章

从某种意义上看,友谊农场的农业发展史,更像是一本浓缩中国农机发展的教科书。

19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把友谊农场推向新的历史节点。当年2月,农业部从美国引进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专业化农机62台(套),这些整套先进农机具最先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试验,那里也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新的起点。

1983年至2000年,五分场二队接连购进各类农机具74台(件),其中美式机械47台(件),全队共拥有大型喷灌机5台。

在五分场二队农机管理中心存放的迪尔4040就是当年引进的轮式拖拉机。“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1975年生产的,1988年麦收时我开始开,1998年转制给我。40年了,这玻璃封条都是原车的。8年前我花了11万装配了导航,现在24小时旋地起垄完全没问题。”这台车的所有者张海对记者说。

在友谊分公司,每个管理区都有一个农机标准化停放场,停放着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以及耕耘机、联合整地机等农机具。其中,迪尔9630、s670、s680,凯斯6130、375都在秋收、整地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农机为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北大荒股份友谊分公司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水稻92万亩,玉米45.5万亩,大豆10万亩。无论是种稻还是种豆,他们更加倾向于市场供需变化,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种优质稻上,分公司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是种植面积有所增加,达到2200亩;二是在经营方式上更注重打造品牌米,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开了个好头。

第十一管理区共种植订单面积达1万余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570亩,其中蟹稻面积450亩。绿色稻种植大户葛春江从盘锦采购蟹苗,投入70余万元安装了田间智能监控及灭虫灯等设备,并与大连广大兴盛食品公司签订了每斤稻谷1.8元的收购合同,有机标准的蟹稻米售40元/斤,真正做到“一地两用、稻蟹双赢”。

在发展优质食品豆上,品种由单一的“垦丰17”发展到“东农豆252”“黑农48”“黑农84”等多品种特供的生产模式,优质高蛋白大豆占大豆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

天下第一场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树立“绿”的理念

通过全方位农业机械化的探索,在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的同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友谊分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取得的宝贵经验。

“壮大农机装备、转方式调结构都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防灾减灾体系,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友谊分公司副总经理高山对记者说。

友谊分公司“三站一室”集中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说的是试验站、植保站、气象站、土壤化验室。“我们突出对本地区作中长短期的气象、植保等方面预测预报,对生产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把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分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国军对记者说。

这个推广中心今年试用有机肥种植40余亩小麦,品种选定“龙麦26”“龙麦35”等黑龙江优质麦高产品种,在旱稻旱作旱管上,依托缓效施肥,保障后期供给,通过滴灌为各阶段生长精准施肥。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共有2.4万亩水稻,种的是“三江六号”长粒香香米,用的都是有机肥。在地头放置的孢子捕捉仪,能够对稻瘟病病害孢子进行分析,小气候观测站等物联网的应用,能对地温、湿度进行测定,就连空气都能采集样片进行分析,高清摄像头可以放大到某一株水稻上,能看到病虫害的斑点……


“北大荒的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让土地休耕,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他们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生态优先和综合治理,坚持以农户为主,在农户自愿及不减少收入的前提下,在第四、第五、第九、第十、第十一管理区实施水稻休耕,休耕面积达8000亩。

今年秋收期间,分公司第三管理区购进的300多台水田机械专用抛洒器在保障“绿色秋收”上发挥了大作用。今年,这个管理区农机办与上级部门联动,为员工订购了大、中、小多种规格的秸秆抛洒器2000余台(套),确保水稻秸秆100%还田,实现节本增效。

天下第一场

农垦改革征程中,秉持“新”的思想

友谊农场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生产关系变革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场在农业体制、经营管理上革除弊端,轻装前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改革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1984年,友谊农场开始试办联产承包和兴办家庭农场,1993年率先在垦区进行土地租赁试点,1995年五分场二队最先试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土地租赁经营更新了国营农场经营管理的理念,转变了职工农业生产的思想,让友谊农场走向了更开阔、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征程。这种经营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到2017年,友谊农场已累计产粮362.81亿斤。

从2012年开始,友谊农场把第五管理区作为试点,在第一、第二、第四等作业站组织联合体生产经营。“每个作业站都有民管会,可以联动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督。联合体的优点就是集中土地统一种植、管理、收获,降低种地成本,在粮食销售上占有优势。”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联合体民主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德强对记者说。


劳动力解脱出来,土地又是一笔公开账,职工群众自然就安心了,该打工的去打工,该做买卖就去做买卖。市场意识强了,也就能形成规矩和制度。这其中,农户观念的转变,发挥了大作用。

分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唐曹甲子告诉记者:“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的联合体种植户在分公司大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种植2000多亩东农豆252双高品种。在今年初,就与黑龙江普兰种业签订订单,回收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0.3元。等于种完就卖完了。”

如今,农场企业化改革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友谊农场顶住了11项管辖事权移交存在的多种困难和压力,将改革变成自觉,31个部门合并为19个,91个作业站合并为84个,成功分流管理人员250多名。

通过实行政企分开,初步实现了农业企业的专业化。工商、税务、邮政、通讯、烟草、酒类、盐业等职能全部移交,行政权力也与企业部分剥离,增加了农业企业专业化的比例。公安、教育、城建、环卫等职能全部移交,减少了大量企业办社会的支出。

近40年来,友谊场县改革的脚步没有停止过。在新时代改革的大潮中,他们又踏上了农场企业化改革的新征程——企业轻装上阵,走向专业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之路,友谊人的明天会更好。

《微观北大荒》特别制作

策划:麦子

文案:晓雨  保军  宏宇

编辑:莲藕  赵颖



文章来源:微观北大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