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宋国的烂摊子:刘裕之死与皇位的归属权之争

 思明居士 2018-12-11

刘裕虽是寒门出身,不过他武功盖世,气吞山河,纵使后来他篡位而得天下,但也是水到渠成,人心所向,故后世史官对其多有推崇,而少微词。

可是前面说过,刘裕南归,至称帝后,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遥忆自己壮年时,振臂一举,将已经称帝的桓玄掀于马下,所凭者,不过是恢复晋室的旗号以及司马氏而已。

作为一个篡位而得天下的皇帝,刘裕不得不考虑别人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想法。左思右想之后,他为避免别人也效法于此向自己发难,遂残忍地杀死了欣然向自己让出帝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这也算是首开恶例。所谓“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刘裕大概是想不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后代身上:刘宋末年,齐王萧道成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直言“官先取司马家亦如此”。

刘裕篡位之年已经五十八岁,自感时日无多,在继位人的问题上,多番思量后,把帝位给了长子刘义符。

刘宋国的烂摊子:刘裕之死与皇位的归属权之争

遗诏

刘义符生于公元406年,这时刘裕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算得上老来得子,那种宠爱无人能及,故公元416年,年仅十岁的刘义符便拜为豫章公世子,三年后,进位宋太子。

“(刘义符)有膂力,善骑射,精音律。”

可惜,刘裕本人常年奔波在外,也就无暇管教太子,自长安南归后,行废立之事,再行篡位之举,更没时间好好培养太子,称帝后不久,戎马一生的刘裕病重,为了帝国的继续,便指定了四位朝廷重臣,委托他们辅佐新帝。

这四人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同时,刘裕为了防止出现西汉吕后掌权,西晋妖后贾氏乱政的危险,留下亲笔诏书:“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不得不说,刘裕这个处理方式十分高明,可是,在他本人行将就木的时刻,老毛病又犯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向这四人托以朝廷大事,却又将四人屏退,单独嘱咐刘义符说:“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其兄檀道韶,有难以驾御的气质。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次随我征伐,颇识机变,若生异心,必是此人,你得多防备着点。”

o(︶︿︶)o 唉,当初北伐功业大成,刘裕急着回建康城夺权,在怀疑王镇恶有异心的情况下,命他镇守关中,既然委以重任,偏偏又对沈田子说什么“钟会之所以没有作乱,是因为有卫瓘在。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结果沈田子卫瓘附体,袭杀王镇恶,最终给匈奴人做了嫁衣,这么惨痛的教训,刘裕竟然丝毫不以为戒!

现在,在怀疑谢晦有异心的情况下,安排他为顾命大臣,然后说什么“朝事一委宰相”,接着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子,如此做,这谢晦怕是不反也得反了!

而且,既然政事全委宰相,那搞不好还会搭上儿子的一条命,或者不只是儿子的一条命,还有整个刘宋江山。

接下来发生的事,几乎跟长安城内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修一样,连环凶杀再现。

刘宋国的烂摊子:刘裕之死与皇位的归属权之争

反观北魏拓跋嗣,他跟儿子拓跋焘评价崔浩等几位顾命大臣时,基本上全是称赞,大加颂扬他们的才干与忠心,甚至直言:“崔浩博闻强识,精于天人之会。”而刘裕用不屑一顾的语气,说这些大臣“无远志”“无异图”“有异心”,不免就让刘义符对这几位大臣产生轻慢之心,且又时时提防着谢晦等人造反,这就注定了他们君臣之间不会互相信任,合作不会愉快。

不过这些事情并不足以撼动刘裕是位伟大皇帝的地位。

公元422年,五十九岁的刘裕雄心仍在,计划着“将誓六师,屠桑干而境北狄”,可惜天不假年,在尚未出兵之际,便龙御归天。

刘裕出身寒微,以寒门庶族的身份,凭借军功以及北府兵权,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自他开始,寒人掌权局面出现,使得门阀政治走向终结。

刘裕先后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国内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林邑国全境归附。最终使得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

虽然后来关中复失,但是南朝已然将河南、山东、淮北等地纳入版图,其防线也较东晋大大北移,推进到潼关、黄河一线,之后宋魏多次交战,基本上是围绕这些土地进行的,使长江流域得到较长的和平时期,为之后的“元嘉之治”提供了北部疆域屏障之用。

同时,刘裕也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赈济穷人,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又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等等,也难怪后世王夫之大赞道:“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刘裕真不愧一代定乱代兴之君。

少帝

刘义符即位后,可谓童心未泯,整日嬉戏,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如此人物自然看不上谢晦等人。

而老谢是个暴脾气,他看刘义符不把自己当干部,心里难免有些想法,一来二去,时间一长,内心就有些黑暗了。

先帝不是说了吗?“朝事一委宰相”!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废立皇帝呢?

不过,废立皇帝,这可不是小事,若是少帝犯有大过,那大家搞起来还有些由头,可实际上,刘义符没什么大过,只不过自小散漫惯了,又恰逢少年时期,没人管教,贪玩,对父丧、军国大事不是很放在心上,仅此而已。

可是魏兵犯境,连取司、衮、青诸州,并攻陷了洛阳、滑台、虎牢,他依然不闻不问,这就让人火大了。尤其是谢晦等人,看来看去,实在是看不顺眼,最终,大家决定:废掉刘义符,另立新帝。

刘裕共有七个儿子,头四个已经被封王,除了刘义符外,次子为庐陵王刘义真,三子为宜都王刘义隆,四子为彭城王刘义康。

如果废了刘义符,按照顺序就得立刘裕的次子刘义真。

刘义真当年从长安逃回,深感培养亲信的重要,小小年纪,就和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名士颜延之,高僧慧琳等交好,并扬言,自己得志之日,便以谢灵运、颜延之为宰相,慧琳做西豫州都督。

大家也不是蠢货,既然刘义真都这么说了,我们还立他?岂不是自绝后路么?老三刘义隆挺好的,年纪不大,也好控制。

所以大家直接否定了刘义真,不过,为了万全,还需先把此人的继承权除掉,故众人齐心,准备在未废除刘义符之前,先废刘义真为庶人。

谢晦们收罗了一些刘义真在南豫州期间轻慢朝廷的罪证交给刘义符,爱玩的刘义符不加思索,就按照他们的意思,废刘义真为庶人,幽禁于新安(今江苏睢宁)。

当然了,此时的檀道济远在广陵,对此事应该是毫不知情的,这也许是他得以生存的一个原因吧。

刘义真已除,废立行动正式开始,不过,改朝换代的大事,没有武将怎么说都不靠谱,故谢晦们把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一同召入建康,把废立的计划详详细细跟他们说了。

作为名将,檀道济觉得,一废一立,非但会使国家动荡,而且震撼天下,事情太大,成本太高,做不了,表示反对。

刘宋国的烂摊子:刘裕之死与皇位的归属权之争

可架不住谢晦能说会道,很快他也就统一了。

公元424年五月,谢晦伪称自己府中房屋破损,将家人全部安置到府外,迎檀道济及其所部军队入内安置。

行动前夜,谢晦与檀道济同宿,因为心中有事,谢晦紧张异常,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檀道济一介武夫,倒头就睡,鼾声如雷,羡煞谢晦。

第二日,檀道济在谢晦等人的导引下,引兵杀入宫中,将因夜里喝多了睡在宫内天渊池大龙船上的刘义符砍伤,收了玺绶,由士兵押送回太子宫软禁。

谢晦们于是矫称皇太后令,废刘义符为营阳王,迁往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金昌亭软禁,宣布由刘义隆承继皇位。

有人提醒傅亮说:“营阳王既往吴地,宜厚加供奉;须知,若有不幸发生,你等有弑主之名,要存活于世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可是,徐羡之恐事情有变,早已派人分头赶往吴郡和新安两地,将刘义符、刘义真处死,傅亮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宋文帝

绝了后患,傅亮领百官备法驾迎刘义隆于江陵。

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徐羡之和谢晦早早就商量好了,只要刘义隆离开了荆州,就由谢晦为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雍、益等七州的军事,万一刘义隆翻脸,大家也可以居上游与朝廷叫板。

刘义隆的左右将领和亲信得知刘义符、刘义真二人被杀,都大为恐惧,觉得傅亮等人此来是一个圈套,其目的,就是要将刘姓宗室一网打尽,然后由他们中某一人当天子称帝,均力劝刘义隆不要去建康自投罗网。

司马王华独不以为然,说:“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虽然营阳王(指废帝刘义符)纲不举、目不张,但人望未改。徐羡之乃是中才寒士,傅亮不过布衣诸生,并无晋宣帝司马懿、大将军王敦之勃勃野心,他们受托孤的重任,地位尊崇,此时绝不会背叛。其对营阳、庐陵二王施此毒手,是担心将来遭受报复,铤而走险。殿下宽睿慈仁,远近所知,彼等破格率众前来奉迎,是希望殿下能感激他们。毫无根据的谣言,一定不是真的。另外,徐羡之等五人,同功并位,谁也不服谁,就算心怀不轨,也势必不成。所以说,他们杀害二王,正是过于贪生怕死之故,岂能在朝夕间蓦然谋反!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奉少主而得重视罢了!殿下只管坐上六辔车驾,长驱直入,方不辜负上天及百姓的厚望!”

刘义隆听了王华的分析,心中已然有底,遂笑着对王华道:“爱卿这是要做昔年劝汉文帝进京即位的宋昌吧?”回头又对其他诸人说:“谢晦等朝内诸公受先帝遗命,不容背义。且功臣旧将,布满朝廷内外,我现有兵力又足以制乱,有何可惧!”

他让王华留在荆州,又派到彦之镇守襄阳以防不测,然后接见傅亮等众臣。

见了傅亮,放声大哭,哀动左右。

接着,又问及刘义真、刘义符被废被杀经过,悲哭呜咽,两旁莫能仰视。

傅亮汗流浃背,张口结舌不能应对。

在东去路上,刘义隆将自己的安全全部交由自己府州的文武百官和军队负责,戒备严密,从建康来的人根本不能接近他的队伍。

他的心腹大将朱容子更是怀抱佩刀,日夜守卫在刘义隆所乘船舱房门外,连接几十天衣不解带。

这年(公元424年)八月,刘义隆抵达建康,先谒父皇的陵墓,再受百官的玺绶,大赦天下,改元元嘉,史称宋太祖文皇帝。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之初,不动声色,对文武百官一律加官晋爵,徐羡之晋位司徒,傅亮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谢晦晋号位将军,并正式批准他去荆州做刺史,檀道济晋号征北将军,王弘则晋位司空。

徐羡之等人长舒一口气,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但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宋文帝刘义隆虽然年不足二十岁,却沉得住气,深藏不露,隐忍不发。到了刘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觉得自己在朝廷已经坐稳,胜券在握,才开始徐徐采取行动。

他已在暗中查清了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乃是整个废立行动中的主谋,檀道济、王弘二人只是协从,于是将檀、王二人拉过来,蓦然发难,内诛徐、傅,外讨谢晦。

徐羡之自感罪责难逃,自缢而死;傅亮则在逃跑路上被擒诛杀。

据江陵上流的谢晦根本料不到出镇广陵的檀道济会对自己下手,硬起头皮,在彭城洲(今湖南岳阳东北,位于长江南岸)列阵应战,结果全军溃败。他和他的兄弟子侄皆被送至建康,斩于闹市。

刘宋国的烂摊子:刘裕之死与皇位的归属权之争

宋文帝刘义隆解决了朝内权臣,这才开始潜心治国。

他清理户籍,下令减免百姓赋税,裁减各地冗余的地方官员,改革苛刻的刑罚,恢复学校与考试制度,劝学、兴农、招贤,使百姓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经济蒸蒸日上,国力大幅度增强,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迎来了两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历史中的难得一见的数十年盛世,是为元嘉之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