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40村|张家港永联村:还可以更好

 城北十五里666 2018-12-11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张家港,永联村,清晨时分。

永钢大道穿村而过,串联起周边若干村庄,气势如虹,丝毫不输城里的主干道。两旁建筑规划有序,风格统一,满是浓郁的江南气息。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俯瞰永钢大道,脉络清晰可见,自西向东延伸,在接近永联村的地方,伸展出一棵人字形的“大树”,'大树'枝桠蔓延,便是整齐的街道,街道两侧是林立的超市、医院、企业,以及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与现代化的高层公寓……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走近了,你会发现,永联的街道每50米就有 3 家移动公司和 1 家联通公司,每 200 米就有 1 个红绿灯,这里有着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汽车站、农贸市场、市场里 2 元钱一斤的西红柿,比你在超市买到的5元钱一斤的还新鲜可口……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当太阳缓缓升起,象征着永联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金手指”矗立在那里,显得熠熠生辉。慢慢地,操着南腔北调的人流开始从小镇(永联村的永联小镇)的各个方向涌出……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经常跑马,心里就像钢炉燃烧一样,澎湃!”

一对铁匠夫妻的感恩

清晨6点,除了鸟鸣啾啾,矫健有力的跑步声异常清晰。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我回来啦!”70岁的老穆跑完半程马拉松,倒是脸不红气不喘,与坐在门口摇着扇子的老伴打了声招呼,径直走进了家中。

“对了,儿子昨天打电话来说,今天回来。”老穆一拍脑袋,“忘记告诉你了。”

“怎么不早说,老头子”,一旁的老伴嗔怪着,一边赶紧起身,清洗早就准备好的江鲜,忙碌起来。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以前孩子们不怎么回来,都在学校;现在,孩子们也不怎么回来……”老伴穆阿姨一边洗菜,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同样是孩子们不怎么回家,老穆阿姨说起的时候,表情却明显不一样。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那个时候太穷了,连学费都交不起”,1985年的秋天,老穆一家原本靠着老穆卖冰棍维持家用,可是后来“冰棍卖不动了”,正愁着收入没有着落。听闻隔壁村的人都去厂子里干活了,老穆心动了,也投身到这红火的“大炼钢”中。

起初的条件虽然艰苦,“打铁烧炉子都是手动的,不像现在很多环节都是自动化、智能化的,而且领导要求高,我们每个项目都要连夜赶工”,但当第一个月拿到180多元工资的时候,老穆明显感觉到好日子要来了。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他第一个月交来的工资,一下子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老伴穆阿姨拿出一张孩子的老照片,“多亏了我们的老吴书记,多亏了这个厂子,孩子们后来回来次数多了,慢慢开始有了肉吃,还考上了大学。”虽然现在回家次数也少,但“那是因为孩子们都有了出息,因为拼事业而忙碌”,老夫妻俩倒是甘之如饴。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而这个承载了老夫妻俩一辈子幸福生活的钢厂,早在1997年,就成为了全国排名第三的黑色金属加工企业。如今更是跻身全国民企500强,成为永联村的支柱产业。而永钢人,就像老穆那样,在钢厂奉献了一辈子,依然停不下来,如今的老穆倒是在跑马上略有成绩,奖牌也是拿了无数。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老穆兴奋地打开他的朋友圈,“你们看看,朋友圈里都是跑友,光村里,就有300个跑友呢。我年纪最大了。”每到周末,朋友圈里就会“起哄”,组织跑友沿着永钢大道,绕着永联村跑马。还经常去常州、湖州等外地跑马。“经常跑马,心里就像钢炉燃烧一样,澎湃”,老穆说。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从小戴到戴老板,再到戴总,我都觉得自己现在有些养尊处优了”

一家超市老板的生活哲学

上午8点,永联小镇上,一家名为嘉园超市的门店早早开了门。一个大约40多岁的男子,正在生鲜货架上利索地整理。

“戴总,这么早啊,今天的鱼价格怎么样?”附近有村民来逛超市了

“戴总?”这声称呼倒是令我们颇感诧异,原来我们都误会了,他不是理货员,而是老板戴相平。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说起这个戴相平,还是个“有名”的人物。 2000 年的时候,村里出台了一系列“以工补农”的措施,这一措施的直接结果是产生了一大批养猪、养鸡、养鸽子以及种蘑菇的大户。

2000年,蘑菇种养大户戴相平,因种养了17万平方尺的蘑菇,一次就获得了村里34.9万元的重奖,还因此上过中央电视台。当时他就在镜头前笑眯眯地说:“我这个最穷的住着最矮房子的农民,因为这项奖励,终于盖起了别墅。”

而在种蘑菇之前,戴相平以做油漆工为生。以前做油漆工,为了多挣钱,戴相平几乎不戴防毒面具,“为了挣钱,得了病,经常咳嗽的时候都能闻到油漆的味道”。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经历了几次“创业”,戴相平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几年前开起了超市,600平的规模,12名员工,每年营业额400多万,用戴相平自己的话说,很知足啦。可有一件事戴相平始终没变,永远闲不下来,凡事喜欢亲力亲为。

“我现在主要是每天去城里进生鲜,大概半夜1点左右出发,早上5、6点就回到店里了。”戴相平说。

生活已然无忧,这个戴相平凡事还要亲力亲为,倒也颇为有趣。戴相平给我们的回答是,“以前做油漆工,人家叫我小戴,后来种蘑菇,人家叫我戴老板,现在开了两家超市,变成了戴总,这些都是靠奋斗得来的,现在如果让我什么都不做,反而不自在了。”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同样是磨豆腐,我磨的豆腐却有点'甜’”

一个老手艺人的“重生”

上午10点,在永联村农耕园的作坊街区,年过六旬的俞师傅正在吆喝着,兜售今天刚刚磨出来的豆腐。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人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可到了俞师傅这儿,他却说,“我磨的豆腐有点甜”。

每天6点磨豆腐,下午3点就可以下班,俞师傅现在的工作倒是颇为清闲。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磨了三十多年豆腐了”,俞师傅说,谁都知道,磨豆腐可是个体力活,半夜2点起来泡豆子,一边要推磨,一边还要加料黄豆和水。时间久了,俞师傅的腰就出了问题。“基本上不能长时间弯着了,”俞师傅告诉我们,“所以后来,就不怎么再起早贪黑磨豆腐了。”

可是,俞师傅家中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全家都指着他卖豆腐生活。俞师傅不卖豆腐了,家里怎么生活?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2009年,永联村工业发展起来后,村里号召以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老吴书记对农耕文化的缺失深感遗憾,因为他一直主张文明才是最终的发展目的。”俞师傅说,“后来集团就建了这个农耕园,一来弥补缺憾,发展旅游业,一来可以吸纳像我这样的手艺人,剩余劳动力再利用嘛!”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如今的江南农耕文化园占地500多亩,每年吸纳游客80多万人,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俨然成为了农民就业致富的重要载体。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俞师傅并不是原先的永联村人。事实上,最初的永联村很小,只有700多人,面积也不大。后来因为永联村发家致富了,村里本着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宗旨,同时扩并了周边的几个村。“并过来之后,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老永联人有的,我们都有。”

永联村对于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800元钱的补助,还有家庭文明奖。“工资加上补助,一个月也有4000多元钱,也没有以前那么累,挺好的。”俞师傅说。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我哪也不想去,只想和这个农村一起慢慢变老”

一个外乡人的“壮志”

工业如此发达的村子,环境想必不怎么样吧?沿着永联小镇的主街走过,经过一个繁忙的码头,听说那还是省内少有的万吨级码头,我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永钢集团。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传说中的浓烟熏天,相反,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花园工厂。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一个1986年出生的河北小伙出来迎接我们,张罗着吃中午饭。席间,与大家印象中的河北人不太一样,这个叫孟祥岩的小伙却对面食特别不感冒。

“可能那个时候吃吐了,现在吃不了这个。”孟祥岩向我们解释。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2010年,孟祥岩刚来永钢的时候,恰逢整体的市场环境不好,当时永钢的产品主要是罗门建材,受市场冲击比较大,上级果断决策转型,“包括人员缩编,人才流失比较多,好多同事在那样的情况下离职。不过,我感觉还有希望,所以坚持下来了。”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彼时为了转型升级的项目抓紧上马,“我们领导都带头干,持续三个月,我们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每天就只到对面的面馆扒两口面,填饱肚子就好了。”

说干就干,赶工期抓进度是永钢人的老传统了。当年老吴书记在的时候,就创造了比“深圳速度”更快的悬浮列车速度。

“1992年老吴书记去北京购买高刚度短应力半自动连轧生产线设备时,就扔了5万元钱给对方,让北京的教授都瞠目结舌,'你一个村里来的钢厂,这么猖狂?’。后来事实证明,我们仅用了86天就完成了施工”。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2013年年初项目落成,7月份第一批特钢出炉。“刚来的时候,就有这里的老人跟我说,当年永钢刚成立的时候,第一批钢轧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象是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孟祥岩说,“当时我还觉得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不过当我自己经历了特钢的诞生场面时,好像一下子就懂了那种感觉。”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这几年,永钢不断在去产能、供给侧改革上加大力度,产品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中。

2018年再投入25亿元,建设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噪声治理、大环境整治、绿化改善5大类、86个环保、技改项目。目前已完成9项。计划2018年底完成48项,包括原料场1-7#高炉焦炭堆场封闭项目、炼钢二厂烟尘综合治理项目等。2019年底完成27项,包括钢渣加工厂,噪声及污水治理项目,炼钢及烧结除尘改造项目,原料场堆场封闭二期项目等。2020年6月底前完成2项,包括码头至厂区实现清洁运输项目和1#450m2及300m2烧结机烟气净化系统升级改造工程等。

“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获得感很强,我也没有什么别的追求了,就只是想和这个农村一起慢慢变老了。”伴着永钢的成长,孟祥岩在永联找到了另一半,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城里有的我们要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一个83岁老人的雄心

走完这一路,对于大家口中一再称道的老吴书记,我们充满好奇,终于在临近傍晚时分,见到了这位永联村的灵魂人物。

吴栋材对于自己1978年刚来永联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第一天到任,就被解放军叫去了。”原来是村里的两个村民耐不过饥饿,偷了人家玉米地的玉米。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后来,吴栋材带着村民挖鱼塘、办工业,直到建了钢铁厂,村民的日子才慢慢好过起来,走出了一条“以工兴村”的道路。

当时,吴栋材就以自己的行动,鼓舞村民们,“城里有的我们要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所以才有了后来城里都没有的敬孝堂、议事厅……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如今的永联,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三,村民年均收入4万多元,连续四届上榜“全国文明村”,实现了四个99%,呈现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中国农村现代画”。

可是当我们问到:现在的永联是您期待中的样子吗?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83岁的老人眉头紧锁,望向了窗外,良久吐出几个字:是,但还可以更好。

钢铁厂要跟上世界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来培养下一代,文化知识上要加大力度;村民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要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夜幕下,小镇的广场上,响起了广场舞的歌谣,人头再度开始涌动……

永联,像是众人拉的一艘大船行驶在大海上,远处又响起老吴书记最爱唱的那首《众人划桨开大船》……

40年40村|83岁的吴栋材还有一个永联梦:还可以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