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情书》到《你好,之华》,为什么岩井俊二会如此受观众的追捧?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18-12-11

阿北北君

From:bilibili专栏


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在口碑上陷入了一种两极分化的状态。

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资深影迷,都无法对其形成一种十分统一的答案;喜欢它的人觉得电影浪漫唯美,充满美好的回忆感,而讨厌它的人觉得电影揉捏造作,不接地气。

不管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你好,之华》依旧是一部带有浓重岩井俊二风格的电影。

这种风格在日本电影的语境下显得如鱼得水,但在向来朴素的中国大地上是否还能心意相通,就是一件相当个人的事情了。


▲《你好,之华》目前豆瓣评分7.1,票房(截止至11.15日)6111万


必须承认,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

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理解其中那些细腻的情感和那股略带残缺的美,相反的,我其实很喜欢那种书信带给人们的朦胧感和仪式感,它们都让我那颗“文艺”的心得到了满足。

但是这样的满足,我在很多年前的岩井俊二电影中就已经经历过了。所以不太客观的说,我认为《你好,之华》是对此前《情书》与《花与爱丽丝》的生搬硬套。

观众可能会因为相同的故事而被再次触动,但直接照搬日本90年代的环境并且强行换成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

《你好,之华》从一开始写信的起因来说就无法令人真正信服,顺便连带着一些让人尴尬的台词,实在很难让像我一样的观众融入到这个有些文艺的故事当中。



岩井俊二被影迷们称之为“影像作家”,所以每个人在看待他的电影时角度都是不同的,观看《你好,之华》后所产出的情绪自然也是天差地别。

但如果因为一部电影就否定一个导演所有的功绩那就真的太武断了,每一个导演在首次尝试非母语电影的时候,都会有或长或短的阵痛期,而对于岩井俊二这种级别的导演来说,这样的“挫折”也不失为一种更进一步的契机。


▲岩井俊二


每当谈起岩井俊二的大名,人们总是会用文艺、唯美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他的作品。

那么他的作品到底文艺在哪,为什么他会受到那么多文青的欢迎?

借这个机会,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他的以往作品和创作经历,希望能让各位了解一个更全面的岩井俊二。


个人风格的创立



生于1963年的岩井俊二从小就是个漫画迷和电影迷,其中1976年由市川昆指导的《犬神家族》对其影响最深。

在多次的个人采访中,岩井俊二直言市川昆就是自己在电影上的老师,以至于在2006年的时候,岩井俊二还特意为其拍摄了纪录片《市川昆物语》。

在岩井俊二早期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大量对市川昆快速剪辑的模仿,以及对于女人荒诞行为的描写。


《市川昆物语》


上世纪八十年代,岩井俊二开始投身电视领域,开始制作歌曲MV和电视广告。

在小有成绩之后,他转而开始拍摄电视作品,《鬼汤》、《夏至物语》、《烟花》都是这时期的作品,日本电影导演协会甚至破例把他评为了1993年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

在不断模仿市川昆风格的同时,岩井俊二逐渐奠定了自己的影像风格:由于预算少的可怜,岩井俊二往往身兼数职,不仅需要自己亲自剪辑,甚至是片场的照明打光也要亲力亲为,那标志性的逆光以及迷幻错乱的剪辑就是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所形成的。


▲岩井俊二的《烟花》去年还被拍摄成了动画电影


随着自身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在业内口碑的不断发酵,岩井俊二在1995年摆脱了电视的束缚,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情书》

《情书》的出现,不但标志着岩井俊二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的个人风格被逐渐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而且也引领了日本九十年代电影复苏的大旗。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复苏,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本新电影运动”,是枝裕和、北野武、岩井俊二均在此时崭露头角。


从此以后,岩井俊二的清新文艺风格自成一派,成为后来导演争相模仿的对象,那么这种风格在电影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画面至美至纯


▲《情书》


因为曾经拍摄过MV,所以岩井俊二对于电影画面的色彩、光线、对比都把握的极佳。

他偏爱逆光的取景,当阳光洒落在物体上面形成光晕,有一种说不出的朦胧感和日系独特的唯美气质。

他的画面总会被处理的相当干净,没有丝毫世俗的烟火气息。每一帧的空镜头,都给人以明信片般的视觉享受。



无论是《情书》中,靠在窗边的读书少年,又或是《燕尾蝶》中,被吊车升起的巨大广告牌,还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

他的每一部影片都会有几个相当经典的画面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成为了观众了解岩井俊二最直观的回忆。


《情书》


《燕尾蝶》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除了在色彩上着墨很多,岩井俊二对摄影也有着独到的追求。

早期大量使用手持、肩扛的拍摄方法被沿用至今,大量实验性的拍摄手法使得电影看起来更加迷幻、错乱,而故事总围绕回忆展开,而那些晃动的镜头正是强烈唯美主义的体现。


《梦旅人》


《四月物语》


岩井俊二虽然是一个相当现代化的新派导演,但他的美学根源依然是传统的日本式的,讲究精致、纯净、简洁的自然感觉。


配乐致幻至真



音乐在岩井俊二的人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时期,他开始自学钢琴,并把它坚持到了现在。

在拍摄电影的空隙,他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上,组建了自己的乐队Hec&Pascal,甚至还在中国内陆演出过。

而电影《四月物语》中的吉他与钢琴配乐,也都是他亲自创作并演奏的。


▲《四月物语》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音乐甚至可以参与叙事,那些旋律纯美,打动人心。

就算是简单的旋律,也常常采用纯净的女声独唱,并配上钢琴、小提琴的独奏,常常让观众感受到幻境、空灵的感觉。

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岩井俊二提到了“以太音乐”,那是一种虚空、缥缈,纯净婉转的旋律。

在影片中,他创造出一个流行歌手莉莉周,用她的纯净忧伤的音乐承载了青春期的少年们的心思。他还特别提到德彪西和披头士,说他们也是以太音乐的代表。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就算纵观世界影坛,也很难找到像岩井俊二这样的全才导演。配乐、剪辑、导演、制片、摄影等工作尽可能的由自己亲自完成。

也难怪岩井俊二的风格会如此特别,最大程度的亲力亲为,为的就是让电影更属于自己,“影像作家”果真名不虚传。



故事至伤至愈



残酷与唯美是岩井俊二作品最为显著的标志,这两个看似冲突的词语,却能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他善用名为回忆的外壳去勾勒一个又一个残酷青春物语:优美的风景下潜藏着悲伤、漂亮的人也不一定快乐、美妙的感情很可能没有结果...

岩井俊二总是把自己电影中人物放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让观众跟随人物的脚步静静地看他们挣扎、努力、狂奔的姿态。


▲《梦旅人》


不必在乎犯罪的过程,人物是否受到法律的惩罚也不再重要。

电影总在感叹青春消亡和回忆易逝,只是单纯欣赏那些在银幕上跃动着的年轻生命,就已经足够让人热泪盈眶了。

“在这里人被无限放大,人在理想与现实中的苦苦挣扎被细致得近乎残酷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却不给我们任何躲避的机会。”



回忆本身就是价值,它或许不能实现某些功利性的目的,然而它的美,就在于美本身。

在《燕尾蝶》中,那些看似肮脏龌龊的元盗们,却一样拥有美丽的梦想,并可以为之牺牲一切。学会承认、面对和成长,继续生活下去,这便是那条从毛虫变为燕尾蝶的漫漫路途。

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青春殇逝如同沾满血迹的青苹果,坚硬苦涩,残酷得如幻觉,却又真实到极致。那片广阔的绿色麦田,那片湛蓝的无垠天空,那束刺眼的金色阳光,都见证了一场青春的蜕变和消亡。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然而岩井俊二的电影也不是只有“残酷青春”,他也拍摄过《四月物语》、《情书》、《花与爱丽丝》这样的'唯美路线'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岩井俊二剔除了残忍伤痛的表象,但主人公内心的情爱挣扎和寻求解脱之路更加具体,那些关于青春的寂寞、纯真,还有,执着和勇敢都被刻画的惟妙惟肖。

“请让我看着你,这就够了,其他都不重要。”



岩井俊二曾这么说过:“我在创意一部作品时,就很彻底地走向极端,要么唯美,要么颠覆。”

他就是这样,总能在婉约抒情与诡异强烈两种风格间自如地转换,给人以又暖心又伤心的感觉。


写在最后



像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 

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 

可能是因为我喜欢他,才这样觉得吧。

——《情书》


岩井俊二的电影可能没什么连贯的、引人入胜的剧情,好像不过是几篇关于青春与回忆的散文诗。

但那优美的画面、唯美的气氛,悠扬的背景音乐,却激发了每一个观众内心深处的暗流。

坐在那黑暗的电影院中,所有人的内心都会怀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还有对青春岁月的不堪怀想,飘落的樱花和雨水仿佛落在身上,使得细碎的忧伤萦绕挥之不去。

遗憾总是贯穿在人生中,而我们总是在遗憾中经历着让我们更遗憾的事。



我想这就是岩井俊二的魔力吧,他总能把这些遗憾拍的如此迷幻,让人难忘,也或许是因为遗憾,这些回忆才会变得珍贵。


就像《情书》中说的:

“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般。但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



 本文转载自bilibili专栏—阿北北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