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付丽娟:咨询师想接住来访者,需要“听”到5层意思

 静易净明 2018-12-11

该文出自2016年付丽娟老师在爬椅子实操课的录音。其中,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付老师给予了她的解读。这些问题包括:

1. 咨询实操怎么学?

2. 心理咨询是什么?

3. 倾听需要听到5个层次的内容;

4. 咨询师容纳和吸收的功能;

5. 共情与镜映的区别和做法;

6. 为什么要评估来访者的反应;

7. 解释的2个层面。


实操学习,你需要输出


在课程上,学员需要有训练的内容。因为我讲你听,只是一个单向输出和输入。你们也需要输出,也要听,也要讲,再去体验。我认为这个体验才是学习。这些体验是很细致、很细腻的感受,从你身体、心理生出的感受,这是你需要去了解的。



心理咨询是一起探索未知


咨询是咨询师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咨询师用自己的理论技术和来访者一起做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是探索他的内在世界。你探索,他也探索,所以你们结成了一个同盟。在探索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更加重要。


你需要用来访者能接受的方式去探索他的内心世界,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贴近他。贴近很重要,只有贴近才有机会一起工作。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标。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它的工作目标是解决症状;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它的目标是完成人格的修复、成长,关注一个人的内在动力;家庭治疗是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症状,让家庭能够回归原本的动力和结构。


治疗的目标除了流派不一样外,还要看咨询师在你从业过程中慢慢发展的从业风格。比如我自己,我咨询的风格是:我不会问我的来访者“咨询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我做的大多是长程治疗,既然是探索就是探索未知,就需开放,所以什么都有可能。在咨询开始,我不会和来访者确定一个方向。一切都有可能,这是我个人的风格。


当然在接下来和你们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我也会有我个人的风格做教学示范和训练。



倾听,要听到5个层次


“听”这是个动词。我想怎么能用语言把一个动词讲得清楚,让你们能去体验到呢。虽然有些难度,但我尽力去讲。


来访者来了,会对我们讲很多话。我们怎么去听?最简单的是——就像你们现在一样,我说什么你们听什么,这是最意识层面的听。


接下来,我们还要听对方如何把他的话讲出来。有的来访者讲非常隐私的事,他会用一种疯狂的架势围上来,比如把自己完全脱光的方式,快速把自己展现在你面前。这就是他讲的方式,非常直接。


有的来访者讲隐私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他会试探你的反应,比如讲一点点就收回来。那他这种犹豫迂回慢的方式也是一种呈现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也许都有这种体验:大部分的话语沟通,本质上是各讲各的,我们的话语永远是错开的。比如我和我朋友在一起,她讲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经历,我接着也讲一个让她羡慕的经历,那我们在讲什么呢,在讲竞争对不对?如果我们去听的时候能够听到这段谈话的本质是落点在竞争上,我们就把语言后面的动力听出来了。


我们要听动力,他在生活中的动力是什么。


第四个需要听的是他的状态。他是平静的,焦虑的,不安的,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或者有很多质疑的……内在的情绪状态,我们都可以接收到,这都是我们要去听的。


最后,我们还需要听我自己的反应,即咨询师的内在反应,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为什么很重要的?大家有听到过反移情对吗,我今天不想用很多专业的名词,因为专业名词会把我们带到,非常想把它弄得清楚的偏执的状态里面。一会我会做个示范,但我示范到什么程度、大家能很看到多少,取决于我呆会儿的来访者。


讲倾听的目的是什么呢?人和人之间最原始的连接原型是触摸,比如妈妈抱着宝宝,抚摸宝宝。第二个连接是看,第三个是听。听的信息,当一个人在2-3岁开始讲话的时候,他就已经进入到听的连接当中。其实,谈话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去听、去看来访者他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通过听,我们可以评估来访者,不是评估他有病没病,我们这两天不讲诊断,我也不擅长讲诊断。评估什么呢,评估来访者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的领悟力怎么样,就是他对心理治疗的吸收能力如何。


其实,很多来访者刚来的时候,他的吸收功能是非常弱的,但是经过1年2年5年6年的工作后,他的领悟力非常好。这个来自什么?来自他内化了精神分析治疗的一个方式,他也内化了咨询师这个客体,他就变成可以像咨询师一样讲话。


来访者带着一些反思和觉察的功能和你一起工作,这个非常重要。


听到了来访者以后,我们接下来做什么呢?接下来是调试我们自己,用来访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来访者一起工作。随着咨询师对来访者有更多了解,咨询师需要不断地自我调试和来访者呆在一起。



你是一块海绵吗?


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是海绵,不断吸水的一块海绵。水是什么呢?水是来访者他所投注给这个治疗空间的意识或潜意识信息。也就是这个来访者的场,一个人在就有一个人的场。


这个场是一个整体。你和他在一起,你需要有一个容纳他场的功能,还有吸收他场的功能。来访者他在输出的时候,我会在工作中尽可能不去打断他的输出。大家想象一下,某一种波这样输出,我们尽可能让他以他的节奏和速度发出来,除非是不懂,我们可以发问。


我个人倾向是尽量少地用提问和来访者一起工作。因为这是利于我们咨询师自己的。我们和来访者一起工作,如果脑袋里有很多的问题向来访者提问的话,其实我们也是在打断自己接收的这个状态。


所以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完整和开放的空间,来访者在输出的时候可以慢慢地进到我的空间来,如果我有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会挡住我,再有一个问题再挡住,这样就会制造一些距离和治疗的阻碍。看上去提问非常必要,实际上非常没必要。除非无话可说,用提问来缓解你的焦虑。


再说容纳功能。一边把来访者的问题装进来,但装进来是不够的,装进来之后还需要吸收。吸收的意思是照单全收之后,你要在内部去处理(待会示范会有。)


还有一个点是我们处在咨询师的位置上,如果我们能越放松,吸收容纳得就越多;如果我们越紧张,我们就越在一个防御应激的状态里。这个状态不可能装很多东西,很多东西就会被抵挡出去。治疗师越放松也许就是来访者感觉和你在一起工作最好的时候。他也最舒服、最安全、最放松。


在容纳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自己的反应。和我前面讲倾听一样,你要时刻了解这个时候的念头和感觉,这往往和来访者有关。你听得到来访者意识上丢给你的东西,你听不到的是被来访者激起的你的反应,这才是他背后的东西。


比如,我们要接住来访者递过来的一杯水,我们也要能够去辩识他从身后悄悄地拿了一个东西给你,你也要接得住。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拿到一杯水,这是意识层面的东西。可我们拿不到背后的东西。你拿不到这个东西,这时候来访者就没有理由留下来。因为你接不住他。



镜映与共情


有学生问我共情和镜映的区别,简单地说,镜映和共情是一回事。实在要说一点点区别,镜映比共情更原始,因为镜映开始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妈妈是孩子镜映的一个对象,镜映孩子心灵成长的过程与变化。共情更像是发生在成人与成人的之间关系。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用镜映的方式和来访者在一起,意味着治疗师的功能就是一个60分妈妈的功能,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的功能。


那么,我们共情是做什么,怎么做?共情就是把来访者前台和后台以及自己的内在反应编织在一起,把这个编织的结果变成语言反还给来访者。


在共情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宁愿慢,不要快。


不要显得你很理解他。我们要慢慢听、慢慢辩识,然后懂,懂了之后再与他核对。尽可能少地让他感觉你很懂他,因为他会接受到你想要懂他的欲望。你作为咨询师,对你的来访者有欲望,即你希望从他身上确认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他就会在潜意识里满足你,而这就变成了他应该收费,你应该付费。


共情第二步:观察来访者他听到我们的回应后他的反应是什么。简单讲就是倾听来访者的听。就像你们现在听我讲,我干嘛呢?我也要听,我不是听你提的问题,而是听你们在听我讲后你们的反应是什么。


在咨询中也是如此。你要关注来访者在听到你之后他的反应是什么,他有没有反应,如果有那是什么;如果没有,那又是什么反应。所有的反应都是反应,没有反应也是一种反应。你要把你听到的反应吸收进来,你要去理解他这种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要倾听来访者的听呢?


一是为了评估他的防御机制。比如有的来访者听后没反应,这个没反应不是没反应,而是防御的反应,比如是否认,是隔离或是其他什么。


二是看看我们和来访者的工作联盟进展得如何。如果来访者对你的每一个解释都回应是的,有可能是你们的工作联盟建立得非常好,但通常这种情况不会有,因为它太完美了,不真实。所以,工作联盟建立得如何,可以通过观察来访者对你解释的反应知晓,比如在多大程度是认同,多大程度上是否认,甚至是愤怒。


有的时候,来访者能够表达愤怒恰恰说明你们的联盟建立得非常好,因为他可以质疑你的解释。往往是他对你的解释都回答是的,同意你的解释的时候,反而这个工作联盟建立得不那么好,这个关系是脆弱的。因为来访者担心他不认同你的观点,关系就会崩掉。当然这是他潜意识当中的一个扮相,但这是一个心理现实。


第三,我们评估来访者的反应,是为了寻找解释的最佳时机。你给出一个解释后,你的来访者接不接得住?以此判断下一次解释的时机和方式。


接下来的就是评估来访者的现实功能、自我功能等。



描述性解释与干预性解释


我把解释分为两种,一种叫描述性的解释,我尽可能站在中立的位置上去做,又叫素描。这个来访者的内在世界是什么样的,我就去描述给他,这就是描述性解释,类似镜映的功能。


来访者来,是因为他有一些需要解决的困惑或需要了解的问题。在早年,我们一定有很多地方是空白的。空白意味着我们应该被填充的颜色没填充,被搁置在那里,成年后就希望去完成这个填充,这个就叫强迫性重复,是我要去完成一个过去的情结


我们在咨询中的解释,便是填充或修补,即我们把来访者早年需要填充的颜色修补进来,这是一个支持性的功能。就像一间房子,我们发现这里有洞,那里有一个坑,墙上有不平整的地方,我们看到就把它修补、填平,这就是描述性解释。


还有一类解释叫干预性的解释,我们继续装修这个房子,比如顶面非常不好看,把里面换掉就要拆除,重新装一个顶面,这个就是推动。推动,即对来访者早年的固着的点或创伤来做工作,以达到松动的效果,松动他旧有的模式、固着的点、或是强迫性重复的地方,让它没有那么地坚固,这就是干预性解释起到的治疗效果。


接下来,付丽娟老师做了一个模拟示范,通过这个模拟示范,向大家展示她是怎么去听,怎么去理解信息,怎么去共情的。





付丽娟动力性心理咨询实战训练营

正在招募



相关推荐:

* 在一个卑鄙的社会,保持高尚就是心理有“毛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