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你一个最有效的读书方式!

 yh18 2018-12-12

①每天花上一小时,读几十页书,告诉自己我在学习。但却一次次发现,读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常常要反复重读。

②一本书,好不容易花上几个星期,吭哧吭哧读完。过上一两个月,回想起来,却发现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③更有甚者,和别人聊天,聊起某本书,猛然记起“啊,这本书我读过”,但却发现,除了书名,其他内容完全想不起来……

出现这些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是因为自己的理解能力、记忆力不行?其实不是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读书方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给你一个最有效的读书方式!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平时是用什么来衡量读书成果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认识一个:在知识管理领域,非常经典的模型「DIKW 模型」

DIKW 模型代表了知识管理的四个层级,也是学习的四个层次,分别是: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以及 Wisdom(智慧)。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比如说「认知资源」。你看到这个词,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它能用来干什么,这时,它对你来说,就是一个「Data」。要注意:Data 并不是知识。因为,你并没有「知道」任何东西,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没有任何提升。你仅仅是能够「认出」它而已。它对你来说,除了扩充你的词汇量,没有任何意义。

这时,如果进一步告诉你:认知资源是我们进行思考的基础,它包括显性认知和隐性认知,会影响你的理解、记忆、运算过程。那么,它就从一个 Data,变成了 Information。在这个过程中,你对它的理解发生了改变。你看到「认知资源」,不再是这四个汉字,它们在你脑海中,会变成某种类似电脑内存的东西。你会把它跟「工作」联系到一起,知道它们之间会通过某种方式产生交互。于是,我们说,它成了一个「信息」—— 因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又增进了这么一点点。

给你一个最有效的读书方式!

如果你不但知道「认知资源能影响工作过程」,你还知道,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跟哪些概念有关联,有哪些重要的研究、理论,甚至,有哪些重要的论文,分别从什么角度去解释、论证。那么这时,你会发现,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了,而变成了一张网。在你眼中,「认知资源」这个概念,就跟各种各样其他的概念一起,串了起来。你会发现,你的视角拔高了,你的视野会变得极其宽广,更多的信息进入你的脑海中。你会清楚地看到整个「大的图景」。这就是 Knowledge,知识。

Data 呈现给你一个概念,Information 告诉你「它是什么」,Knowledge 则告诉你「它的前因后果」。至于 Wisdom 呢?非常简单。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现象时,能想到「它跟认知资源有关」,能准确地抽象出基本的模型,用认知资源来理解、解释这些现象。这时,你就已经把它,变成了你的 Wisdom。简而言之,Wisdom 告诉你「如何迁移应用」。

这就是一整个知识的增进和内化过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知识,严格来说,其实都处于「Data」和「Information」的阶段。很多东西,我们以为自己「知道」「懂得」,其实未必真的懂,我们只是「认识」它们而已。

给你一个最有效的读书方式!

所以,最有效的读书方式是什么呢?

是关注「知识点」。

什么是知识点?简而言之,就是你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所看到的、感兴趣、有价值的 Data 或者 Information。它可能是一个论点,可能是一个工具,可能是一套模型,也可能是一个断言、一个事实、一个命题。当我们碰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停下来,把它们弄清楚,彻底弄懂它们的前因后果 —— 这才是有效的读书方式。

也就是说,将它们从 D I 的阶段 ,提高、升华到 K。唯有这样,你才能「跟作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跟作者同等的视角,去审视作者所写的内容 —— 而不是单向、被动地接受。否则,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你只是不断地在被灌输,作者自己的观点、逻辑和思维而已(前提是你还要有很好的记忆力)。

给你一个最有效的读书方式!

绝大多数的书,我压根不会一页一页逐字去读,因为这对我没有意义。

我每次读书,必然都会抱着一个预设条件:我想了解什么信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再挑选相关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去读。这种情况下,我可能只读一页、两页,甚至如果特别专业的书,也许一句话就能解答我的疑问 —— 那就成了。当然,如果刚好没什么事,时间也宽裕,那我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 从一个问题引发出其他问题,产生更多的想法,再针对这些新的问题、想法,找到对应的内容,看作者如何去论证、诠释、总结。简而言之,从一个点,引出一条线、一张网。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跳读、泛读、选择性地读。可能我会精读这个章节,一个字一个字去推敲;但下个章节,就直接跳过去。甚至,一本书,我可能只读一两个章节,就放在一边再也不用;

有些书,可能拿到手会翻一下,放着,有需要的时候再翻出来,读上几页。也有一些书,可能会反反复复读某个章节、某段内容,都有可能。

这样读书的人,不会用「本数」和「页数」去衡量读书成果,因为这些并不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