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乱之所由生者,皆在流1遁。流遁之所生者五。大构驾,兴宫室;延楼栈道,鸡栖井干;标株欂3栌4,以相支持;木巧之饰,盘纤刻俨;赢镂雕琢,诡文回波;尚游瀷淢,菱抒紾抱;芒繁乱泽,巧伪纷挐,以相摧错,此遁于木也。凿汗池之深,肆畛崖之远,来谿谷之流,饰曲崖之际,积牒旋石,以纯修碕,抑淢怒濑,以扬激波,曲拂邅迥,以像渭、浯,益树莲菱,以食鳖鱼,鸿鹄鹔鷞,稻粱饶徐,龙舟鹢首,浮吹以娱,此遁于水也。高筑城郭,设树险阻;崇台榭之隆,侈苑囿5之大,以穷要妙之望;魏阙6之高,上际青云;大厦曾加,拟于昆仑;修为墙垣,甬道相连;残高增下,积土为山;接径历远,直道夷险,终日驰鹜而无蹟蹈之患,此遁于土也。大钟鼎,美重器,华虫疏镂,以相缪7紾;寝兕伏虎,蟠龙连组;焜昱锗眩,照耀辉煌;偃蹇寥纠、曲成文章;雕琢之饰,锻锡文铙;乍晦乍明,抑微灭瑕;霜文沈居,若簟籧篨;缠锦经宂,似数而疏,此遁于金也。煎熬焚炙,调齐和之适,以穷荆吴甘酸之变;焚林而猎,烧燎大木;鼓橐吹埵,以销铜铁;靡流坚锻,无厌足目;山无峻干,林无柘梓;燎木以为炭,燔草而为灰;野莽白素,不得其时;上掩天光,下殄地财,此遁于火也。此五者,一足以亡天下矣。 【译文】大凡祸乱产生的原因,都在于对国君的流弊的攀援。对流弊的攀援的地方表现在五个方面:大兴上木,兴建宫室亭阁,群楼并起,栈道相通;层层如鸡栖,方正如井栏,梁上短柱相互支撑,木头上雕有奇巧的装饰。有弯曲的盘龙,以及浮首虎头之类。雕绘精巧,文饰奇特。有象水纹波涛,荡漾起伏;菱花芋草,互相纠缠在一起。着色细密巧妙,可以扰乱真正的色泽。构思奇巧,互相牵持,而交错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在木雕的方面的攀援。挖掘深深的沟池,水面宽阔,无边无际。接通溪谷的水源,装饰起曲曲弯弯的堤岸,层层堆砌璇玉之石,沿着蜿蜒的渠道铺成。控制住急流,激起怒涛.而扬起高高的波澜。水流有时曲折,有时相背,有时徘徊不前,就象江河环绕的番禺和苍梧地区一洋。水中大量种植莲藕和菱角,用来供给鱼鳖的食粮。天鹅、鹔鷞、栖息水滨。水稻高梁喂食,年年有余。乘着豪华的龙舟,扬起高高的鹢首,浮行水面,鼓乐齐鸣。这就是在水的方面的攀援。筑起高高的城郭,设立重重险阻,建起雄伟的台榭,圈起巨大的苑囿,用来满足自己观赏的奢望。宫阙高耸,向上和青云相接;高楼层层,可以和昆仑比高。修起墙垣,建筑物之间有飞阁复道相通。掘平高邱,填高洼地,累积土石成为山峦。奔驰在大道上,通达到很远的地方。使危道变为平直,使险阻化为坦途。终日急驰,而没有绊倒的威胁。这就是在土的方面的攀援。铸起大的钟鼎,修造美好的重器,在金钢器上雕饰花草鸟虫,互相交织在一起。有酣睡的犀牛,有俯伏的老虎,有盘旋的苍龙,这些动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光彩焕发,互相交错,使人迷乱不清;金光四射,灿烂夺目。回环往复,缠绕交织,弯弯曲曲地组成华美的纹饰。锻炼锡铁,使之文理光滑细腻,而使人不能直视.因而有忽明忽暗的感觉。宝剑之美,消除了微小的斑点,闪着白光,犹如寒霜,浸进剑体之中。斜纹如同席纹,排列有致。缠绵冗长,象织锦的经线一样。寒光耀眼,使人看起来细密,又好象疏松。这就是在金属方面的攀援。煎熬烧烤美味佳肴,调剂合适的口味,吃尽楚国、吴国各种不同的风味。焚烧树林而去围猎。烧掉巨大的木头,拉起风箱,用来冶炼铜铁。铁水涌流,打成坚固的器用,还不满足。整天从事这样的工作,使得山上没有了高大的树木,林中没有柘树、梓树。烧掉木材来作炭,焚毁野草来作灰,原野草木被烧得光秃秃的,草木不能按照天时来生长。火光炎炎,上面掩蔽了太阳的光辉,下面耗尽了大地的资财。这就是在火方面的攀援。这五个方面,在其中一个方面大肆淫逸过度攀援,完全可以使天下灭亡。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互相攀比奢侈的问题,互相攀比奢侈,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君主们热衷的事情,你修建宫室又大又好,我就要比你修建得更大更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君主们不仅比吃、比穿、比住、比用、还要比出行。这与现代人一模一样,什么都要攀比。所以作者说,过度攀比,必然会导致灭亡。 —————————————————— 【注释】1.流:(liú留)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管子·法法》:“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管子·侈靡》:“未胜其本,亡流而下不平。”刘昼《新论·伤谗》:“谗谄之流弊,一至于斯。” 2.遁:(dun顿)《易·遁·辞》:“遁,亨,小,利贞。”《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诗·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宁俾我遯?”《说文·辵部》:“遁,迁也。”徐锴系传:“《尚书》殷高宗曰:‘既乃遁于荒野。’是迁于荒野也,当作此‘遁’。今尚书借‘遯’字。”这里用为迁移、攀援之意。 3.欂:(bó勃)椽子。《淮南子·本经训》:“标株欂栌,以相支持;木巧之饰,盘纤刻俨。” 4.栌:(lú炉)柱头承托栋梁的短木。即欂栌、斗栱。《淮南子·本经训》:“标株欂栌,以相支持;木巧之饰,盘纤刻俨。”《淮南子·修务》:“不可以为栌楝。” 5.囿:(yòu右)《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说文》:“囿,苑有垣也。”《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这里用为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之意。 6.魏:(wèi卫)古代宫门上,有巍然高出的台观,称为魏阙,又作为朝廷的代称。《周礼·太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文子·下德》:“身处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即重生。”《楚辞·九怀》:“径岱土兮魏阙,历九曲兮牵牛。”《淮南子·本经》:“魏阙之高。” 7.缪:(miù谬)古通“樛”。《管子·山至数》:“民不得以织为縿绡而貍之于地。”《庄子·庚桑楚》:“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荀子·解蔽》:“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也。”《韩非子·有度》:“治乱决缪,绌羡齐非。”《礼记·檀弓下》:“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緻。”《汉书·外戚传下》:“即自缪死。”这里用为互相绞结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