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千里相随的明月<FONT color=#6d5887 size=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深情牵挂</FONT>

 江山携手 2018-12-12

                    寄,千里相随的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深情牵挂

 


友情是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子,越练越纯,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友情是一瓶窖藏多年的美酒,越陈越醇,永远散发着醉人心魄的浓香;友情是一株山野里的幽兰,越淡越久,永远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如果你是天上的云,我就是吹动你的风,彼此依赖互相关心,深情牵挂直到永远!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ƒ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鸣,我听说您被贬龙标路经五溪。

我把忧心寄给明月,希望它随风陪您到夜郎以西。

 

【鉴赏】

 

世界不是一个个孤岛,正是因为友谊,把人的心灵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温柔而又甜蜜的。朋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朋友是在分开的时候,不必常常想起,更愿意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留在眼底。

 

当时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写下了这首诗。《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官为龙标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这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李白听闻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又惊悉好友被贬谪湖南龙标县。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还是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贬所要经过的地方,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此时自己漂泊在外,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故而虽是淡然的描写与叙说,不着悲痛之色彩,而悲痛之意自见于言外。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李白,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愁心,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牵挂之意。他为什么满怀愁思呢?这里既有对好友此行能否平安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王昌龄无辜被贬的愤慨不平。人隔两地,难以相见,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托付李白恳切的思念,还有他对王昌龄热诚的关怀,随风飘到夜郎西了。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在今湖南辰溪一带。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使抽象的“愁心”拟物化,随风逐月来到夜郎以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也变成了一个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陪伴那孤独的迁谪者。诗人丰富细腻的情感,使得天地万物都有了温柔的情思。

 

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在许多诗中被看作沟通人心的多情媒介,也只有苍穹上的同一轮明月,才能同时照亮千里之外的人。当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的时候,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的手法,也就称之为移情,是使物象人格化的诗歌形象思维。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如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潘稼堂曾经评论这首诗:“前半言时方春尽,已可愁矣;况地又极远,愈可愁矣。结句承次句,心寄与月,月又随风,幻甚。”也就是说,前半首通过杨花和子规的意象描写春天即将过去,已经令人发愁了,贬谪的地方又那么远,更加令人愁绪满怀。把愁心又寄托给清风明月,更显得奇妙梦幻了。不仅仅是月亮,寄托李白情感的还有“风”。曹植“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齐浣“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这首诗兼用其意,形成独到的意境,寄托了对好友王昌龄的深情厚谊。

因为真正的友情,并不依靠权势、地位和身份,它拒绝功利,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友情使人们独而不孤,隔着时空互相映照,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是人最珍贵的财富,愿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会有一段温馨的友情伴随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