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隔代育儿知识:巧妙处理隔代育儿的分岐

 木香草堂 2018-12-12
 

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毕竟生活观念、养育观念都有差距。不过,这些问题并非无解。


巧妙处理隔代育儿的分岐

问题一:冲奶粉的水总是太热

老人的理由:温水冲不开奶粉,而且孩子胃弱,应该喝热奶。

处方一:自己在家自己冲,不用老人动手。孩子喝惯了温奶,以后再喝热奶会不适应,老人也只能用温水冲给孩子喝了。

处方二:告诉老人冲奶粉的“绝招”:先放一半温水,放入奶粉,盖好奶瓶使劲摇匀。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开了。

偏方:一边向老人抱怨这奶粉太贵,一桶要好几百块钱;一边再解释是因为现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营养成分,能使宝宝聪明。而这些营养成分最怕热水,水一热就全被破坏了,好几百块钱也就全浪费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钱,又都希望孩子聪明,估计以后就不敢再用热水冲了。

问题二:辅食总是做得太咸

老人的理由:孩子要开味觉,而且吃咸的也有劲。

处方一:老人吃盐多了对心脏、肾脏都不好。先把这个观念普及给老人,不要直接就说给孩子做辅食的事,只说希望他们少吃咸的。等他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再跟进一步:孩子这么小就吃这么咸,估计没长大就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

处方二:带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如何做、要不要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吃咸”的话就会成为“圣旨”,比你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偏方:宝宝娇嫩的皮肤难免会起一些疹子、痘痘。如果你带宝宝去看病,即使不是因为吃得咸的原因,回来也要“传达”医生的话:“要是再吃咸的,脸上的痘痘会越来越多,还治不好,会变得很难看。”谁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白白净净的呢?


问题三:不太讲卫生,孩子、大人衣服一起洗

老人的理由:过水为净。

处方一:虽说老人帮着看孩子,但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做。而且,这样还能落个“勤快”的好名声。

处方二:买个儿童专用洗衣机,只需把宝宝衣服上有污渍的地方揉搓一下,然后统统放入小洗衣机里,再用婴儿专用肥皂粉漂洗几遍就可以了。

偏方:跟老公演个对手戏,或者找一次老公没把宝宝衣服漂洗干净的时候,跟老公把后果描述一遍,从孩子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讲到细菌感染……当然,老人应该能听见你们的“辩论”。

问题四:给宝宝买品牌洗发水、擦脸油就是乱花钱

老人的理由:便宜的一样用。

处方一:告诉老人:“便宜的我也买过。可是给宝宝用过后他老是抓头、抓身上,都快要抓烂了。再说,一年顶多也就用一两瓶,如果把身上抓出毛病去看病就更贵了。”

处方二:可以找那些又便宜又好用的,比如郁美净就非常不错,很多妈妈推荐。

偏方:不让老人知道价钱,或者告诉他是单位发的、朋友送的。

问题五:总是给孩子多穿衣服

老人的理由:穿得少容易冻着。

处方一:全家一起出去玩或者运动的时候,找一个老人觉得热要脱衣服的机会:“我怎么没觉得热呢?哦,是因为您活动了。估计宝宝好动,所以肯定总觉得比咱们热。”老人有切身感受的时候说服工作更容易。

处方二:根据天气情况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给宝宝穿的衣服。

偏方:告诉老人孩子穿得多就不爱说话,不爱运动就会发育缓慢,行动迟缓,就会比别的孩子笨。以后上幼儿园受委屈,再大点儿体育不达标就上不了重点学校……

问题六:把好的玩具藏起来,只给他玩些破玩具

老人的理由:那些好的玩具等他不糟蹋了再玩。

处方一:现在孩子的玩具非常多,选择那些摔不坏、撕不烂,对宝宝又没有安全隐患的玩具,老人就大可不必担心宝宝糟蹋玩具了。还有,要及时把那些坏掉的玩具修好或扔掉,这样可以避免老人给孩子玩,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处方二:告诉老人,给宝宝买的玩具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专门针对开发这个年龄段智力的玩具。如果现在不玩,会比别的小朋友智力开发上落后。老人一定不想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宝宝智力差。

偏方:经常强调: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了,我们只能生一个!玩具已经买了,如果现在不给宝宝玩,他大了又不会再玩,那不是更浪费?!

在育儿问题上,和老人没必要板着脸讲大道理,也没有必要争执。一个玩笑,一个合适的说话机会,一个善意的谎言都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矛盾。育儿生活也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矛盾组成的,只要你心态轻松,尽力而为,这些小问题不会影响你们三代人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隔代育儿10大矛盾细分析
“隔代育儿”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两代人之间不同的养育观念,常引发一场又一场的冲突。今天,我们列出了10种隔代育儿矛盾,和大家一起分析种种原因所在,以寻求既能避免冲突,又能坚持原则的折中方法。


矛盾一 宝宝多大可以吃盐

妈妈 宝宝一周岁以后才可以吃盐。

长辈 宝宝早点吃盐好,吃盐才有力气。

现象分析 老人认为有滋有味的东西能增加宝宝的食欲,吃起来更开胃。但父母则认为早吃盐不但增加了宝宝的肾脏负担,还会让宝宝味觉不灵敏,甚至会增加成年后患慢性病的几率。

其实,宝宝所需的盐要比成人少得多;为了宝宝的健康,最好在周岁以前都不要进食食盐。

折中办法  可以在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并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要不要加盐、需不需要做得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过早吃盐”的观点很有可能会成为“圣旨”,比做小辈的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矛盾二 冬天该给宝宝穿多少衣服

妈妈 和大人穿一样多就好。

长辈 宝宝体温调节差,要多穿些。

现象分析 老人总是生怕宝宝年龄小被冻坏,于是讲究“捂”字诀。而父母则觉得宝宝出了汗,捂在厚厚的衣服里更加容易感冒,少穿点反而还可以增强抗冻的能力。

其实,大多数宝宝都属于“热性”体质,一活动就出汗。如果宝宝体质健康,不需要捂太多,和大人穿一样多就好。

折中办法  找一个老人也觉得热的机会做动员工作。告诉老人只要摸摸宝宝的手,如果手不凉就说明宝宝不冷;如果实在怕宝宝冻着,可以准备件外套,宝宝感到冷时,再穿上也不迟。老人有切身感受的时候,做说服工作更容易。

矛盾三 能不能给宝宝吃零食

妈妈 不能吃,零食里有添加剂,还会影响宝宝正常的饮食。

长辈 吃零食没关系,现在条件好了,宝宝想吃就吃呗。

现象分析 老人给宝宝的宠爱是加倍的,总想给宝宝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但父母却觉得零食广告做得漂亮,其实营养价值不高,多吃会影响宝宝吃正餐的食欲,甚至会因为宝宝肠胃功能还不完善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其实,给宝宝准备的食物还是以纯天然的为好;零食里面含有很多添加剂,最好别吃。

折中办法   搜集报纸、新闻中提到有关零食的负面消息给老人看,同时给宝宝准备营养丰富的水果、粗粮等食物当零食。这样,既满足了老人笑眯眯看宝宝吃零食的愿望,也避免了宝宝摄入过多的“垃圾食品”。

???矛盾四 宝宝的要求是不是都要满足

妈妈 不是,什么都满足会把他宠坏。

长辈 宝宝还小,要求应尽量满足。

现象分析 隔代育儿特别亲,老人对于宝宝的宠爱常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总是什么都想满足宝宝。而父母则认为过分的满足会使宝宝变得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其实,宝宝在自我意识尚未萌发前,不会提出无理要求,此时满足他的需求有助于增强安全感和信赖感;但当宝宝自我意识萌发后,再无条件地一味满足,会使他日后变得自我和任性。

折中办法  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父母可以和家中的老人一起去听育儿讲座,也可以给老人看一些相关的育儿书籍。慢慢地,全家人就能统一教育方式和态度了。

???矛盾五 大热天或大冷天是否要带宝宝出去

妈妈 要出去,四季的户外活动很重要

长辈 宝宝那么小,太热和太冷都不适合出门。

现象分析 老人往往生怕室内外温差大,会导致抵抗力还很弱的宝宝生病。而父母则觉得应该从小培养宝宝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样当季节替换时就不会轻易得感冒。

其实,户外活动对宝宝来说确实很重要,是加强体质的有效办法。不过外出前,天气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如刮大风、下雨、下雪天就不适合带宝宝出去。

折中办法  告知老人户外活动对宝宝的重要性,如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等等。外出前,备好方便给宝宝穿脱的衣物,同时也要尊重老人的意见,天太热或太冷时可以适当缩短宝宝在户外的时间。

????矛盾六 要不要给宝宝用纸尿裤

妈妈 纸尿裤方便,洗晒尿布太费事。

长辈 纸尿裤不透气、又费钱,还是用布尿布好。

现象分析 老人普遍认为传统的布尿布要比纸尿裤来得透气,而且使用纸尿裤还会增加一笔不小的开销。而父母则觉得纸尿裤与传统的布尿布相比,吸水性更好而且使用方便。

其实,不管是纸尿裤还是布尿布,只要勤于更换,使用方法得当,对宝宝来说都是合适的。

折中办法  采取在不同的时间段给宝宝使用不同尿布的做法。如阴雨天和夜晚睡觉时可以使用纸尿裤,以省去天气潮湿,尿布不易干和夜间频繁更换尿布的麻烦;天气晴朗的白天可以给宝宝使用布尿布,毕竟布尿布的透气性和经济性是纸尿裤无法替代的。

????矛盾七 冬天要不要每天给宝宝洗澡

妈妈 宝宝新陈代谢快,即使冬天也需要每天洗澡。

长辈 冬天太冷,长时间不洗澡也没关系。

现象分析 老人总是怕宝宝冬天洗澡冻着了,再说就算一星期不洗澡,宝宝也不脏啊!但父母却认为如不经常洗澡,宝宝的汗液及其它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其实,宝宝的皮肤柔嫩,新陈代谢旺盛,有条件的最好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但洗完后一定要给宝宝全身抹一层润肤油,以防止皮肤油脂的流失。

折中办法  当着老人的面,做好一切保暖工作,如打开暖空调、关好门窗、准备好温软的大毛巾等,让老人不必担心宝宝洗澡时的室温问题。而后给宝宝洗澡时也可以让老人共同参与,感受给宝宝洗澡的乐趣。

????矛盾八 是否宝宝一哭就要抱

妈妈 不行,这样会助长他的依赖性。

长辈 当然要抱,宝宝哭了让人多心疼。   现象分析 老人往往都“隔代亲”,宝宝一哭就心疼得不得了,于是便出现“一哭就抱”的现象。而父母则觉得这样做会使宝宝养成坏习惯,大人会被他的哭声“掌控”,该忽视的时候还是要忽视。

其实,当宝宝还处在不会说话的阶段时,只能用哭声来表达需求。在还未了解宝宝哭声的含义前,拥抱可起到暂时的安慰作用。对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讲,对他的哭声置之不理,会使他缺乏安全感。

折中办法  和老人一起熟悉和了解宝宝“哭的语言”:是饿了、冷了、困了还是需要拥抱?细心观察,正确地理解和寻找宝宝哭声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原因,及时满足宝宝的合理需求,而非仅仅用“一哭就抱”的方式来缓解。

矛盾九 宝宝一岁半前是否要教他自己吃饭

妈妈 要,可以锻炼他手眼的协调性和培养自理能力。

长辈 不要,这么小哪会自己吃!

现象分析 老人觉得宝宝太小肯定不会自己吃,而且还会把衣物弄得满是污渍,所以往往采取包办的形式。父母则希望宝宝通过自己动手来锻炼手眼的协调性,培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实,宝宝在精细动作的发展过程中,会有自己动手吃饭的欲望,不妨顺应他,给他“自己吃”的机会。

折中办法  一开始可以同意老人喂饭的举动,同时鼓励宝宝自己拿着馒头等食物吃,还可以准备方便、好用的儿童餐具给宝宝尝试舀饭。从半喂饭半自己动手开始,逐渐过渡到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养成好习惯。

?矛盾十 该不该给宝宝把尿

妈妈 不该!18个月前,宝宝没有憋尿的意识。

长辈 当然要把!可以培养宝宝规律的排便习惯。

现象分析 老人觉得早点把尿可以培养宝宝排便的规律,还能让屁屁始终干干净净的。而父母则认为太早地刻意训练是一种违背宝宝意愿的强迫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宝宝性格的发展。

其实,大多数宝宝在18个月前,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善到可以控制大小便的地步,此时把尿只是培养宝宝“条件反射”的能力。

折中办法  如果家中老人一定要把尿,建议只在白天进行,以免夜间影响宝宝的睡眠。努力寻找宝宝排尿的规律,如睡觉醒来、喝完水后20~30分钟后等时刻特别容易尿。如果把尿的时候宝宝不愿意,最好停止,以免给宝宝留下不愉快的印象。


 

避免两代人育儿冲突的10大兵法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一个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和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常常因沟通而受到影响。在隔代育儿的大家庭里,沟通就更是格外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还可以让一个家更和谐、更美满。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不是弊大于利。因此,隔代育儿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 很多妈妈为此深感烦恼。别急,我们奉上10招儿经过实践证明的、颇有成效的“兵法”。

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兵法运用】

洋洋1岁多了,正是一刻也闲不住的时候。奶奶怕孙子在屋子里跑会磕到,就不许孩子到处跑,只允许孩子坐着玩。这样的过度保护当然对孩子不利,于是爸爸上阵,他先是肯定老人为此事没少费心,特别辛苦,然后说明了限制孩子的活动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不好的弊端,并和母亲一起找到了一些实用的解决办法,比如给家具的棱角装上安全角,把家重新收拾了一遍,排除安全隐患等等。

说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兵法运用】

关于给孩子穿多穿少这件事,溪溪妈和公婆常有矛盾。妈妈说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可老人总怕孩子冷,怎么着也说不通。后来溪溪妈换了种方式,只要她觉得孩子穿得多了,就会摸摸孩子身上和后背上的汗,然后也让婆婆来摸摸,问她要不要给孩子换衣服。但是除此之外,她就什么也不说了。过了一阵,她发现婆婆也开始在早晚给孩子穿得多一些,而中午就给换成薄的。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见效了。

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兵法运用】

天天妈妈发现,婆婆把自己给孩子买的很多贵一些的玩具都藏了起来,只让她玩小时的那些不值钱的旧玩具。奶奶的理由是,想等小家伙会好好玩了再给她玩,现在她的手不稳,一不留神就把玩具摔坏了,而且有时候还故意摔打或拆卸它们。面对老人如此的“好心”,妈妈哭笑不得,于是她这样引导婆婆:“我给孩子买的玩具都是专门针对她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有时候即使她摔打或拆卸玩具也没什么不好,既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促进智力发育。如果现在不让她玩,她会比别的小朋友在智力开发上落后很多。”奶奶当然不希望孙女比别人差,于是赶紧把玩具都找了出来。

把握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兵法运用】

依依3岁了,有些胆小,平时见了邻居、亲戚也不怎么打招呼。爷爷觉得孩子没礼貌,为这事说过孩子好几次。而妈妈觉得小孩子不能“贴标签”,应该及时鼓励和正向强化。

有一次,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来家里做客,两人多年不见,相聊甚欢。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走过去问了声“爷爷好”,还给客人递上了水果,爷爷觉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客人后,依依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希望他以后不要强迫孩子,给孩子一个熟悉陌生环境的时间后再和人打招呼,效果会更好。爷爷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曲线救国

和老人在养育中发生重大分歧时,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大家的关系还会恶化。试试这招——曲线救国,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兵法运用】


●请亲友帮忙 古语讲“三人成虎”,因此,当老人对某个科学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时,不妨发动亲朋好友联合向他“灌输”。当然,这不是声讨,可以请亲友(最好是老人平时就比较认可的人)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比较含蓄地说出此意。

●请老师帮忙 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老师的喜爱?所以,当老师就孩子问题提出请家长配合时,老人一般都会很用心。那就不妨拜托老师在老人接送孩子时,和他沟通教育中的问题。

●请专家帮忙 当下媒体中专家讲育儿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可请老人一起看。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如果节目内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让老人自己看,给他反思的空间。这也是一种不“揭短”的做法,给老人留足面子。凡事给对方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老幼兼顾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兵法运用】

彤彤2岁多了,每次吃饭还都是奶奶追着喂,这让妈妈十分烦恼。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脚。彤彤妈知道后跟婆婆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妈,您年纪大了,这样满屋子追着彤彤跑是很累的,万一磕着碰着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饭,时间长了胃该坏了。咱们还是锻炼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妈的话让婆婆听了很受用,她开始和儿媳妇一起琢磨起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的点子。

转移引导对象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索由老人引发。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索,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兵法运用】

●爸爸版 欢欢爸是个超级球迷,这个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欢欢跑来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没看好孩子,欢欢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两个母亲闻讯赶来,婆婆见此情景,反而说教起了媳妇:“你就不应该让他看着。”欢欢妈甚是委屈,但是她什么也没跟婆婆争执,而是决定转战“地下”,私下和老公沟通,让他知道当爸爸的责任。

●孩子版 乐乐要喝水,奶奶赶紧给倒上,并叮嘱她:“现在还烫,你别碰,一会儿奶奶喂你。”妈妈不愿意孩子这么被溺爱,四体不勤。于是她绕过婆婆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杯子在桌子上,热水要凉一会儿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轻轻地碰杯子外面试试烫不烫,过一会儿再尝一小口。正好,妈妈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会儿咱俩一起试。”

常谈心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大家因某种缘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应该相互体谅和关怀。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兵法运用】

小美妈妈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会儿天,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小区邻居的家庭琐事。其实小美妈妈是个电脑工程师,对这些话题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她会认真倾听婆婆的讲述,还要夸张地回应。因此,小美妈妈和婆婆的关系特别融洽。这虽然表面上看似与育儿无关,但若与婆媳聊得来,很多育儿问题也就容易说通了。

善意的谎言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运用】

小雨爸妈平时都特别忙,只有周末花“重金”带孩子去上上亲子课,好让亲子时间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同去的姥姥打听到了亲子课的收费标准之后,就唠叨不断。小雨爸爸意识到了这点后,一是有意识地让老人看到孩子上亲子课后的进步,同时告诉她,这是自己的一个朋友开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他们些钱。姥姥也就不再那么计较了。

冷处理

对于老人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轻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老人的指责、不满权当没听见就好了。不过,适当的时候,撒撒娇,表示自己很无奈什么的,老人的气也就消了。

【兵法运用】


佳佳2岁,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奶奶看孩子把抽屉里的东西翻得到处都是,很是头疼,总是指责妈妈惯孩子,什么也不管。而佳佳妈妈其实早有应对,她已经把重要的抽屉都上了安全锁,佳佳能拉开的抽屉里面的不是纱巾、衣服,就是一些对孩子没有伤害、又好收拾的物品。妈妈觉得这会儿正是孩子好奇心强、想探索的时候,不必强行管制孩子。但对于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气也不回嘴。婆婆唠叨一通,也就作罢了。

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当老人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己见的同时,也要讲求沟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让人。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英国祖父母的育儿角色
中国老人太疼爱自己的孙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即使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差。中国孩子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英国祖父母的育儿角色

“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的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我的好朋友沃克医生已经退休,夫妻俩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別墅。他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与他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都不在身边。离得最近的是小女儿林妲,住在爱丁堡--离格城有50英哩。她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且又已怀孕。因与丈夫有事外出,特地打电话请沃克为她们照顾小女儿凯茜。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便随沃克夫妇一起驱车到爱丁堡。凯茜见到外公外婆,高兴地迎过来“Grandpa!Grandma!”沃克抱起小孙女,向她介绍说:“这位是从很远中国来的Mark叔叔。”“Hi,Kathy。”凯茜腼腆地说,“Hi,Mark。中国在哪里?”“很远很远的东方,你的Grandpa和Grandma在那里教过书。”沃克说,“是的,我就出生在中国。”林妲夫妇走后,我便向沃克夫妇问起教育孩子的情况。沃克医生坦诚地告诉我,“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虽已退休,但他们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他们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都长大(超过12岁)才重新工作。沃克的夫人原是中学教师,结婚后,就放弃了工作,等六个孩子都长大后才重返校园。那么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其次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再者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人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非也。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作为Grandpa/ma,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可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是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安排适当的时间领孩子到外面看看。一般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可中国老人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最安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老人的依赖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可是中国老人太疼爱自己的孙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即使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差。中国孩子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象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当然是因为这些宠物身上隐藏多种细菌和小虫,容易给幼小的孩子引起各种病症。怪不得在林妲家里没有发现猫狗之类的小宠物。

不惧隔代育儿!让老人“听话”的必胜计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不是弊大于利。因此,隔代育儿的矛盾自然是一出接一出。


 

很多妈妈为隔代育儿的矛盾深感烦恼。别急,我们奉上10招儿经过实践证明的、颇有成效的“兵法”。

* 找准“组合”私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兵法运用】

洋洋1岁多了,正是一刻也闲不住的时候。奶奶怕孙子在屋子里跑会磕到,就不许孩子到处跑,只允许孩子坐着玩。这样的过度保护当然对孩子不利,于是爸爸上阵,他先是肯定老人为此事没少费心,特别辛苦,然后说明了限制孩子的活动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不好的弊端,并和母亲一起找到了一些实用的解决办法,比如给家具的棱角装上安全角,把家重新收拾了一遍,排除安全隐患等等。

* 说事实 老人不可当面批评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兵法运用】

关于给孩子穿多穿少这件事,溪溪妈和公婆常有矛盾。妈妈说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可老人总怕孩子冷,怎么着也说不通。后来溪溪妈换了种方式,只要她觉得孩子穿得多了,就会摸摸孩子身上和后背上的汗,然后也让婆婆来摸摸,问她要不要给孩子换衣服。但是除此之外,她就什么也不说了。过了一阵,她发现婆婆也开始在早晚给孩子穿得多一些,而中午就给换成薄的。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见效了。

* 找对理由 用科学武装自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兵法运用】

天天妈妈发现,婆婆把自己给孩子买的很多贵一些的玩具都藏了起来,只让她玩小时的那些不值钱的旧玩具。奶奶的理由是,想等小家伙会好好玩了再给她玩,现在她的手不稳,一不留神就把玩具摔坏了,而且有时候还故意摔打或拆卸它们。面对老人如此的“好心”,妈妈哭笑不得,于是她这样引导婆婆:“我给孩子买的玩具都是专门针对她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有时候即使她摔打或拆卸玩具也没什么不好,既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促进智力发育。如果现在不让她玩,她会比别的小朋友在智力开发上落后很多。”奶奶当然不希望孙女比别人差,于是赶紧把玩具都找了出来。

* 把握时机 心情好啥都好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兵法运用】

依依3岁了,有些胆小,平时见了邻居、亲戚也不怎么打招呼。爷爷觉得孩子没礼貌,为这事说过孩子好几次。而妈妈觉得小孩子不能“贴标签”,应该及时鼓励和正向强化。

有一次,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来家里做客,两人多年不见,相聊甚欢。依依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走过去问了声“爷爷好”,还给客人递上了水果,爷爷觉得格外有面子。等送走客人后,依依妈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希望他以后不要强迫孩子,给孩子一个熟悉陌生环境的时间后再和人打招呼,效果会更好。爷爷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 曲线救国 外人有时很有用

和老人在养育中发生重大分歧时,万不可针锋相对,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大家的关系还会恶化。试试这招——曲线救国,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

【兵法运用】

●请亲友帮忙

古语讲“三人成虎”,因此,当老人对某个科学教育理念或方法拒不接受时,不妨发动亲朋好友联合向他“灌输”。当然,这不是声讨,可以请亲友(最好是老人平时就比较认可的人)在和老人闲聊的时候,比较含蓄地说出此意。

●请老师帮忙

哪个老人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得到老师的喜爱?所以,当老师就孩子问题提出请家长配合时,老人一般都会很用心。那就不妨拜托老师在老人接送孩子时,和他沟通教育中的问题。

●请专家帮忙

当下媒体中专家讲育儿知识和方法的节目很多,可请老人一起看。专家的指导更有说服力,便于老人接受。如果节目内容正好跟自家的矛盾相同,也不妨让老人自己看,给他反思的空间。这也是一种不“揭短”的做法,给老人留足面子。凡事给对方台阶,大事才能化小。

* 老幼兼顾 老人需要成就感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兵法运用】

彤彤2岁多了,每次吃饭还都是奶奶追着喂,这让妈妈十分烦恼。有一次,奶奶在追喂中不小心磕了自己的脚。彤彤妈知道后跟婆婆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妈,您年纪大了,这样满屋子追着彤彤跑是很累的,万一磕着碰着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饭,时间长了胃该坏了。咱们还是锻炼孩子自己吃吧?!”彤彤妈的话让婆婆听了很受用,她开始和儿媳妇一起琢磨起了让孩子对吃饭感兴趣的点子。

* 转移引导对象 都是别人的错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索由老人引发。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索,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兵法运用】

●爸爸版

欢欢爸是个超级球迷,这个周日上午又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欢欢跑来找爸爸玩,爸爸心不在焉,没看好孩子,欢欢一下子碰到了桌子上。两个母亲闻讯赶来,婆婆见此情景,反而说教起了媳妇:“你就不应该让他看着。”欢欢妈甚是委屈,但是她什么也没跟婆婆争执,而是决定转战“地下”,私下和老公沟通,让他知道当爸爸的责任。

●孩子版

乐乐要喝水,奶奶赶紧给倒上,并叮嘱她:“现在还烫,你别碰,一会儿奶奶喂你。”妈妈不愿意孩子这么被溺爱,四体不勤。于是她绕过婆婆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杯子在桌子上,热水要凉一会儿才能喝,你可以用手指轻轻地碰杯子外面试试烫不烫,过一会儿再尝一小口。正好,妈妈也口渴了,我也倒了一杯,一会儿咱俩一起试。”

* 常谈心 多沟通才能出感情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大家因某种缘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应该相互体谅和关怀。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兵法运用】

小美妈妈每天回家,都要和婆婆一起聊会儿天,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报纸上和电视上看到的新闻,小区邻居的家庭琐事。其实小美妈妈是个电脑工程师,对这些话题并没有多大兴趣,但她会认真倾听婆婆的讲述,还要夸张地回应。因此,小美妈妈和婆婆的关系特别融洽。这虽然表面上看似与育儿无关,但若与婆媳聊得来,很多育儿问题也就容易说通了。

* 善意的谎言 买贵的东西便宜报价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兵法运用】

小雨爸妈平时都特别忙,只有周末花“重金”带孩子去上上亲子课,好让亲子时间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但同去的姥姥打听到了亲子课的收费标准之后,就唠叨不断。小雨爸爸意识到了这点后,一是有意识地让老人看到孩子上亲子课后的进步,同时告诉她,这是自己的一个朋友开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他们些钱。姥姥也就不再那么计较了。

* 冷处理 学孩子撒娇有人疼

对于老人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轻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老人的指责、不满权当没听见就好了。不过,适当的时候,撒撒娇,表示自己很无奈什么的,老人的气也就消了。

【兵法运用】


 

佳佳2岁,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奶奶看孩子把抽屉里的东西翻得到处都是,很是头疼,总是指责妈妈惯孩子,什么也不管。而佳佳妈妈其实早有应对,她已经把重要的抽屉都上了安全锁,佳佳能拉开的抽屉里面的不是纱巾、衣服,就是一些对孩子没有伤害、又好收拾的物品。妈妈觉得这会儿正是孩子好奇心强、想探索的时候,不必强行管制孩子。但对于婆婆的抱怨,她既不生气也不回嘴。婆婆唠叨一通,也就作罢了。

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当老人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己见的同时,也要讲求沟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让人。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