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和家长谈一点“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

 木香草堂 2018-12-12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大致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赏识教育”,认为赏识教育符合孩子喜欢表扬和鼓励的特点,利于孩子心境愉悦、快乐成长,这种主张现在看来比较占上风;一种主张“惩罚教育”,认为惩罚教育对孩子来说很有必要,可以让孩子体验受挫,增强孩子接受挫折的承受力,这种主张似乎占少数。在    孩子的生活我看来,从理论上讲两种教育主张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利和弊。一味地强调“赏识教育”,孩子在一片赞扬声长大,容易养成娇、骄二气,经不起失败,容不得批评;一味地采用“惩罚教育”,会让孩子产生焦虑、自卑、暴力倾向或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那么在教育孩子上,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在这里我想和家长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既要有机结合又要因人因事而异

       孩子受生活环境、生活背景和受遗传基因影响不同,孩子的喜好、性格也就各异,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从孩子的实际特点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要采取“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在“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教育”,如何掌握分寸,那要因人因事而异。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比较胆小、拘谨、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对爱的渴望也比一般孩子要多一些,所以对待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赏识教育”,与他们多交流,在交流中多鼓励、多表扬,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要耐心引导,讲道理给他们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了错误大家也不会伤害他,让他们在爱的抚慰中逐步建立自信,增强自主能力;性格外向的孩子,一般比较顽皮、自主意识强、敢于冒险,对这样的孩子要以“赏识教育”为引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例如孩子一向我行我素,大人说东他偏向西,一旦发现孩子听话了,就要及时对他说:“宝宝,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好爱你!”让孩子及时体验到听话的快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懂事!对于他们的坏习惯和冒险行为要适时进行“惩罚教育”,让他们受到一点挫折,记住教训很有必要!

       二、不要光“赏识”、“惩罚”不教育

       “赏识教育”也好,“惩罚教育”也罢,关键在“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家长只是“赏识”、“惩罚”不教育,认同“赏识教育”就一味地表扬、夸奖;认同“惩罚教育”就一味地惩罚甚至打骂,这些都是在进行“赏识教育”或“惩罚教育”过程中的误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对孩子说“宝宝真乖!”,“宝宝你好棒!”等等,要在夸奖的同时跟孩子说清楚他乖在那里,棒在那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例如,孩子吃饭很好,不挑食,就跟孩子说:“宝宝真乖,什么都吃,这样营养才丰富,有利宝宝健康,我宝宝身体一定会长得壮壮的!”又如,孩子很爱玩积木,能玩出很多花样,就跟孩子说:“宝宝好棒,你能玩的这么好说明你很会动脑,常动脑小脑瓜会越来越聪明的,我宝宝一定会成为智慧宝宝!”;在进行“惩罚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清楚一点,不要以为“惩罚教育”就是用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这是对“惩罚教育”错误理解,“惩罚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错误的后果,让他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可是在生活中,一些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就用简单的制止、呵斥或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惩罚”之后没有必要的“教育”跟上,也就是说只有“惩罚”没有“教育”,这种做法对孩子修正错误是很难奏效的,即使孩子不敢了,那也是暂时的。例如,一位网友在我博客的留言中说:“孩子太犟怎么办?越打越犟,还说不得,轻说一下就哭,烦......”,这就是只有“惩罚”没有“教育”的结果。太犟是孩子自我意识较强的表现,一般这样的孩子逆反心理较强,对家长的态度很敏感,家长稍有过激言行他就会觉得失去了家长的爱,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跟家长对抗,所以,越打越犟。对这样的孩子惩罚之后,更要及时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打他,要肯于跟孩子说对不起,让孩子知道家长打他不是不爱他。也就是说,你打过孩子之后,要跟孩子说:“宝宝,你不听话,爸爸(妈妈)很生气,打了你,爸爸(妈妈)也很心疼,对不起!”这样说,孩子会很感动,从心理上会消除对立情绪,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孩子说:“但是你不听话是不对的,爸爸(妈妈)打你就是想让你记住不听话会受到惩罚的,惩罚和表扬都是对你的教育,教育是爸爸(妈妈)的责任,如果看着你犯错不管,爸爸(妈妈)就没尽到责任,那会害了你的,懂了吗,宝宝?”这样说,对于较小的孩子或许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潜意识里会感觉到爸爸(妈妈)是为了他好,逆反心理就会减弱,然后家长要明确表示对孩子的爱,把孩子搂在怀里,对他说:“爸爸(妈妈)知道宝宝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这里边既有心理暗示,又有对孩子的心理安抚,对孩子修正错误、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教育无定法,但教育要得法,为了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采取适当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绿叶RS水平有限,但诚心想跟年轻父母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愿我的拙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