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最新的经济动态与长期趋势

 karlinms 2021-03-02

——副标题:从M1,M2看2018最新的经济动态与长期趋势

昨天,12月11日,央行发布11月金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1.25万亿元,整体符合预期。社融增量1.52万亿元,虽略超预期,但增速下降的趋势仍未改变,且降至9.9%的历史地位;M2增速8%,继续处于低位,M1增速持续下降至1.5%,接近历史低点,仅次于2014年的历史低位1.2%。

以上数据,看得懂的就看,看不懂的不要担忧。整段话的意思就是两个:第一,经济开始回暖,第二,但还在历史低位。

可能有人不太懂M1,M2,先来一点科普:

“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 广义货币)= M1 +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 (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M2的意义是:

  1、 M1是重要的流动性和经济活跃度指标。M1对股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M1 增加,投资者信心增强,经济活跃度提高,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反之,M1减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下跌,因此,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具有经济晴雨表功能,并对货币变化具有放大效应。

  2、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3、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 M1与上证综指的相互影响关系中,文章《货币供应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上证综指的变动作为原因引起M1的变动是占主导地位的,而M1的变动引起上证综指的变动则是次要的。

——以上这段都是引用的,略有修改。

理解了以上这段话,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数据:

这是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M1,M2的同比变化图。啥意思呢?就是M1的同比增长速度在2018年2月份,已经低于M2的同比增长速度了。且差距持续拉大。

说明什么?说明经济形势从2018年2月份开始下滑,企业现金流紧张,所以企业开始哭泣。注意,同比说的是和去年比,就是2018年更2017年同期比。

如果每个月同上个月比,叫环比,看下图:

这张图说明什么呢?2017年11月份到2018年2月份,连续断崖式现金流紧张。之后环比开始增加,一直到今年的6月份,但联系上一张同比图,我们知道,资金还是没有大幅增加,同比还在下降。今年7月份,环比又开始下降,企业再次开始哭泣。然后开始环比增加,但显然,同比还在下降。

一句话概括上面两张图:流动资金震荡下行。

哭泣了给点,但每次给的都比上次少。

有必要这么哭泣吗?没必要啊!都是他妈的装可怜。为什么?请看下图:

增长率虽然低了,但还是正增长啊,绝对值还在增加啊!流动资金虽然少了,但你们的利润还在增加啊。这是为什么啊?

同学们,大家看看利润的公式:利润=总资本*利润率,利润率虽然长期下降,但利润的绝对值还在增加,为什么?因为总资本还在不断增加啊。你们都还在赚钱,赚更多的钱,有必要哭泣吗?没必要啊!

什么看这张图呢?就是为了说明M2从09年12月以后,持续走低。啥意思呢?08年9月左右开始4万亿刺激,09年达到高峰以后,可以说,中国进入了长期的M2走低趋势,这就是长趋势,已经十年了,M2没有抬头,低头往下走。

M1增加,它也不抬头,啥意思?就是说,吃个伟哥都没用了。15年5月吃了药,股市倒是火了一波,实体经济还是不行,振奋不起来。还是在金融资产里面倒腾。

很多人说,经济要向实体经济迈进,实际上,这是一条不归路,回不去了。随着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它侵吞实体经济的利润越来越厉害。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会导致大量所谓的实体经济兼并重组,倒逼一大批企业是必然的。倒闭其实不是不好,而是更好,因为规模化之后产能会更大,效率会更高,所以数量大量减少是必然的。

这是一条什么路?实际上就是脱实向虚之路,这条路好不好,对不对?且不论。我要说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的发展,就意味着必然要解放出劳动力。你不想让人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解放出来的人,应该共享这个劳动成果,因为这个生产力的发展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问题是,这个成果已经归于资本的所有者。这才是未来最大的矛盾。

不平衡是最大的矛盾,这是对的,但不是我说的。

这张图,大家看看,传统上说,M1增速大于M2增速为好,经济向好。但实际上,你们看,2016年8月开始,房地产达到了顶峰。老百姓的钱都到房地产及背后的大佬们的手里了。M1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一路下滑。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不投资了。都开始存钱了。到2018年2月,标志性的点出现,M1低于M2的增速,这就是所为的剪刀差。M2和M1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反映了投融资市场仍不活跃,实体经济流动性仍然趋紧,资产价格会下滑,因为没需求嘛。M1就是代表着需求。

经济政策在10月交11月份开始调整,从环比来看,M1在增加,但从M1和M2的差来看,还需要进一步传导。传导是有时间的。

一句话概括:政策的调整使经济略有回暖,但从结果来看,还没看到结果。是传导路径有问题,时间不够呢?还是力度不够,传导到半路就走不动了?还不好说。

货币政策对M1影像比较大,对M2影像不很大。经济好的时候,M1增加,M2就会跟着增加;经济不好的时候,放贷都没人敢要,因为没地方可以投啊!我看到某银行放信用卡,口号是办信用卡坐地铁,一年只要一分钱。但办卡的人寥寥无几。某银行给我们办卡,一百万随便贷,随借随还。可见钱是没地方可去了。为什么没地方可去了?因为老百姓不敢透支消费啊。

为什么不敢透支消费呢?

因为消费能力已经被透支完了。

什么?

这是咋回事儿?

你看看房价嘛!

房价一涨,生活费、房租、成本、物价都跟着水涨船高,然后收入大部分都被消耗掉了,收入又没有明显增加,甚至有缩减的可能。既没有可供消费的多余资金收入,又没有良好的未来预期,试问,谁还能,谁还敢透支呢?

于是,生产力虽然更大,更好了,但是卖不出去了,所以后面的生产还干不干?不干,就要停机器,就要解雇工人,否则就得继续购买原材料和工人继续生产,可本来就卖不出去了,继续生产,怎么维系?现金流哪里来?

啊,啊,啊,,,,,,,

货币——购买原材料——生产——交换——消费——货币加——购买更多原材料——生产更多——交换更多——消费更多----

这到底是怎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