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次老城

 江山携手 2018-12-12
 

      在2005年暑假将要结束时,我们全家游览了榆次老城,再一次感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
相如、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等都生于此地。榆次老城位于三晋腹地的晋中市,始建于商周,是山西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恢复古城原貌的前提下,榆次区委、区政府以“依旧脱旧、整旧如旧、创造性修复保护”为原则,同时充分体现了文化保护、老城修复、旅游开发“三性叠加”的特点,展示了榆次繁荣的历史风貌和魅力独特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
      现存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582年),在汉代旧城故址上修筑起来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榆次老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集古民居、古城墙、古县衙、古寺庙、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俗文化、都市文化在一城之中。老城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古建、园林面积60万平方米。我们一行走过辉煌气派的大牌坊,匾额上书“榆次老城”4个大字,在稍远处与它合影留念后,从北大街东侧入老城,重点游览了城隍庙、庙前广场、财神庙、西花园、县衙、大戏楼、市楼、明清商业街、瓮城、遗址公园,远眺清虚阁,外观文庙、凤鸣书院……
      榆次老城集中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精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构造精巧。县衙表达出权力的威严,城隍庙塑造出神权的崇高。园林摹写出心灵的自由,四合院构建出纲常的有序,商业街展现出曾经的富贵……
      县衙  榆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县级衙署,有“三晋第一衙”之称。共占地2万平方米,始建于宋朝,5堂26个院落,整体布局、规模、形制都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其汉白玉牌坊、大门、照壁、大堂、二堂、三堂、牢神庙、监狱、衙神庙、马王殿、思凤楼等建筑,奇迹般地保存,成为封建社会珍贵的历史活标本,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跨过衙门,进入衙院,眼前宽敞空旷,我们走过中间的青石路面,直达大堂。大堂面阔5间,为单檐飞椽硬山式建筑,为整个衙门建筑群的中心。堂中央置暖阁,上挂“明镜高悬”的巨匾,下绘“海水朝日图”,象征知县办案“明似日月,清似海水。”公案上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及红绿头签(即刑签、捕签)。公案前的地上有两块跪石,东为原告石,西为被告石,为诉讼双方过堂所跪之处。大堂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和迎接圣旨的地方。东西两侧分别摆放着堂鼓、仪仗和刑具。我们很幸运,在这里还观看了一场“县太爷升堂”,演员们个个精神抖擞,穿着古代服装,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将800多年前百姓鸣冤告状的场景,再现在观众的眼前。
     二堂是知县审理一般民事纠纷、接待外地官员和商议政事的地方。室内塑有蜡像,与真人一样大,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三堂是知县居住和日常看文件办公的地方。县衙的监狱,位于仪门西南侧,狱内设有男牢、女牢、死牢等。这里有木笼、囚车、木马、枷锁等各种各样的刑具。西侧墙根处,开设一个小洞,从前监狱中自有一套讲究,如果犯人暴病身亡或刑讯逼供致死,不允许从正门抬出去,而是要打开这个小洞拖出去。
     这里的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有致,而且概括力强,旨意深远。如大门楹联“居官当思尽其天骏,为政尤贵合乎民心。”里面第二重的门楣上题“晋藩首辅”,两侧为“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如果各级官员都能按楹联内容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会出现一个百姓企盼的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远远望去,灰色的古墙,翠瓦朱檐,金碧辉煌。大门雄伟高大,建在路边,檐上匾额“城隍庙”,两侧有“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好事天知地鉴鬼神钦”的楹联。走进山门,热情的女导游立刻迎上来,给我们免费讲解。山门东西有钟鼓二楼陪衬,中间有活动戏台。院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别致,殿前香火缭绕。殿内神像流金彩绘,神态威慑,虽然600多年的岁月,仍穿透着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殿前有玄鉴楼一座,高达25米,非常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
      据说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宽阔的庙前广场上,有两尊铁铸的大瑞兽——貔貅,它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像一对忠诚的卫士,日夜镇守庙门,见证着人世间的沧桑。
      明清商业街  榆次明清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和充满历史厚度的步行商业街。这里条石铺路,虽然街道不宽,但干净整洁,左右商铺、民居建筑对称排列,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掩映着几百年风霜雪雨的老城。从南面的清虚阁至北大街的牌楼,南北长1200米,形成一条主轴线。商业街的店面、作坊、住宅基本上是三位一体,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这里的建筑高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的店铺字号,文化色彩极浓,体现了当年晋商文化的特点,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北谦亨”、“大隆号”、“祥记公司”等。他们的商品制作、陈列、经营,至今古风犹存。
     在浏览店铺的同时,我还绕有兴趣地记了一些招匾和门联。如“瑞隆裕”的“细流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协和信”的“生财从大道,处事守中和。”“济世堂”的“温良恭俭让让中能取利,仁义礼智信信内可求财。”……明清商业街已成为一处集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旅游、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历史文化步行街。
     另外,榆次老城对影视业界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各大剧组在老城内成功地拍摄了《龙票》、《哥哥,你走西口》、《晋商》、《傅山》、《白银谷》、《李卫辞官》等10余部影视片。老城自开业以来,多次举办过社火节、文化节、灯节,亮点不断推陈出新。2003年9月26日至9月29日,又成功地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这一国家级文化盛会,使老城的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