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谁的境界更高?

 伯乐书香小屋 2018-12-12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文同,字与可,宋人,是苏东坡画竹的老师,与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虽不在同一个时代,但都是世人所公认的画竹高手。


文与可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也。


苏东坡写了首诗评价文与可画竹: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无怪乎,与可慨叹:世无知我者,惟子瞻见识吾妙处。


板桥自题竹石图: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又论云: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


世人却从此题跋开始了不休的争论: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和郑板桥的胸无成竹,谁的境界更高?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文与可胸有成竹,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静。何为静?万物无足以扰心者。心静乎,万物之镜也。庄子说,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正因为静,在虚静明之心中,自会胸有丘壑,文与可才能成竹在胸,与竹,物我两忘。文同是竹,竹是文同,物化了,于是文与可才能无穷出清新。此竹境,正是心境。这道理就如同庄周与蝴蝶,不知道庄周的梦是蝴蝶,还是蝴蝶的梦是庄周,因为庄周与蝴蝶物化了。


郑板桥胸无成竹,讲的是禅。禅是以“无念为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为胸中无竹,无竹所住,反而生其心,心所化竹。这个道理就如同陶渊明的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用言来辩自然生于有,而无自然就忘言,无言以辩。


实际上,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和郑板桥的胸无成竹是一回事,有即是无,不二法门。无所谓胸有成竹的境界高,还是胸无成竹的境界高,正是怕世人误会,所以郑板桥才会又论:邈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


清 郑板桥 兰竹图


(文| 如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