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我们的理想从学史开始(二)

 旧时斜阳 2018-12-12
 长安城的繁华超出了司马迁的想象,在他的记忆力黄河算是世上最壮观的存在,可看了长安城他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这天,早上的阳光如金子般撒了下来,落在了人的脸上,也落在这座城池的瓦片上,那种淡淡的光芒让司马迁久久难以忘怀。

站在这里,他极目望去,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让人充满了好奇。

这里的人似乎都很自信,他们笑容开朗,他们的步伐轻盈,他们的举止端详,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一种向往在心里满满升起。

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那里是皇城的所在。

哪里有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还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每一座宫殿都是修建的十分完美。

 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当然还有朝廷最大的藏书阁。收藏着秦朝律令和图书典籍,哪里就是知识的宝库。

曾经的曾经,梁丘临、林尊、周堪、薛广德、刘向、王式、戴德、戴圣等学者都在哪儿讲学。

对于先辈,司马迁向往已久。

看着那些金碧辉煌,巍峨耸立的宫殿,司马迁头一次觉得住在似乎也是一件不错的事,至少可以学习平日学不到的东西。

他扬起一张脸,望着父亲问:“父亲,我怎样才能住在里面?”

司马谈淡淡一笑,用无比坚定的语气说道:“读书,成为太史令。”

父亲的言词不容置疑,但同时也带着可能。

司马迁很清楚,家族地位不高,自己也没什么背景,除了会读书之外,一无所长。

读书既能住进去,那就好好读下去便是。

这是十岁司马迁的认识。

基于这个认识,司马迁开始盘起了头发,日日苦读。

书光读自然不行,还得需要老师引导。

太史令官虽不大,但毕竟是官,几分人脉还是有的。

几番关系走下来,司马谈着实为儿子寻了几个著名的老师。

用著名还不足以彰显这份分量,应该说是杰出。

第一位名头大的吓人董仲舒。这个人有多牛逼,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什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儒家之所以能走上学术的巅峰,此人功不可没。司马迁跟着他学习公羊派《春秋》。

第二位老师名头小了点,但也是重量级的大人物。 孔安国,孔丘十一代孙,精通《古文尚书》。那些旁人理解不了的古文,此人说得头头是道。

有这样重量级的老师在一旁指导,司马迁学得很认真,不懂就问,懂了就学,一直闷着头学了十年。十年扎实的功夫,给他日后做太史令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根基。

在这十年期间,大汉王朝经过休养生息,军事文化繁荣,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相继走出深山。

军事上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优秀将领,挥舞着手中的宝剑,骑着骏马,叱咤沙场。终于击溃匈奴,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收复河套并将河西纳入版图。

外交上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文化上更是出现了扬雄、司马相如这样的文学大家,还有董仲舒这样的思想大家。

听着这些建功立业的英雄的英雄事迹,让司马迁热血沸腾,他渴望着建功立业,渴望为这个国家实现自己使命。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他能做的唯有等待。

这个等待没有太久,就在他唱完二十岁的生日歌,吃完二十岁生日蛋糕的时候,父亲司马谈给他一卷计划书。

书中详细的安排了他未来两年里他要做的事情。

父亲在计划书里告诉他,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史令就得有一种实录精神,唯有心存实录精神,所写方才是真,唯有真,才能永恒。

司马迁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他忠实接过了计划书,当日就告别了父亲远离了长安。

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去了长沙,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宛如一个苦行僧一般。

 曾经多少次,他都想着放弃,可心中的那份执着,让他咬牙一次又一次的挺了下来。

 先辈的那些的光辉事迹如同指明灯一般引领者他一步一步走了下去。

在走完了长沙,他去了湖北旧罗屈原沉渊的所在地,听到了屈原一次又一次的大哭,那首《离骚》宛如天籁之音,让他唱了一遍又一遍。

他去了江苏淮阴,在哪里他听到了也看到了不一样韩信。

那个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的韩信。

他去了安徽灵璧县南,在哪里他仿佛看到了昔日的项羽兵败时的无奈……

他去了山东孔子墓碑前,那一晚他似看到了一个儒雅的老者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一路上有说有笑。

他去了绍兴,在哪里寻了许久的大美人西施……

他去了很多很多,往日那些流传耳朵的故事所在地,他都一五一十的走了一遍,并认真写下了所观所感。

他很清楚,父亲此番让他游历天下的用意。

每走一步,他都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存留在历史尘埃的那份真实。

带着这份真实,他再一次回到了长安。

因为父亲的缘故,回京后的司马迁立即做了郎中。

郎中并不是什么好官,但与他而言,这就是他想要的。

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这样的风土人情,他还需要再看得仔细点,他相信,他的时间还很多。

但一件大事却改变了这一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