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下不争:投资人是站在企业家身后的人

 文明世界拼图 2018-12-12

  长期以来,首钢基金给外界留下的是一个低调而内敛的形象:一方面,作为首钢集团与北京市政府联合成立的基金,首钢基金在细分产业很是专注和深入;另一方面其“居下不争”,远离热点。

  公开信息显示,从2011年到2018年,首钢基金实现了从管理10亿资金到480亿资金的跨越。

  首钢基金总经理赵天旸告诉我们,“作为投资人,首钢基金很少去跟企业家争,包括进入企业董事会(的席位)。我们希望给企业家们更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成为明星,因为投资人是站在企业家身后的人。”

  虽然在母基金领域成绩斐然,但赵天旸仍表示,首钢基金的核心是产业并购基金,“我们的愿景是顶级的细分领域产业并购基金和卓越的政府基金管理人。我们会坚定地走产融结合之路——去金融化,构筑以核心产业为基础的‘融资-投资-运营’的新产业投资控股平台。”

  产业并购:在专注的领域采取控股模式

  为什么说首钢基金的核心仍然是产业并购基金?具体可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理解。

  首先,首钢基金是在细分产业赛道中比较专注地在做投资和收购。目前他们整体上聚焦的四个产业方向:

  一是供应链及金融领域,首钢基金投资了找钢网和欧冶云商,这两家公司目前是钢铁电商领域的第一、第二名,首钢基金在其中是主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

  二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出行领域,他们投资了车和家、瓜子网、北汽新能源;

  三是在停车为主的基础设施领域,首钢基金在全国拥有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公共设施里的上万个停车场;

  四是以医疗、体育为主的消费升级领域,在这一领域首钢基金专门设有公司在收购医院,同时也投向了医疗服务领域,比如刚刚上市的药明康德就是其投资的项目。

  在这些细分产业领域的投资中,首钢基金会专注比较大的股权比例,包括收购,或者占据10%以上的股比。

  其次,首钢基金有自己的产业公司。其中有上市公司,比如在香港的首长国际(HK:00697);首颐医疗是发力医院收购的公司;创业公社是做中小企业孵化旧改的企业。在熟悉和专注的领域,首钢基金通常采取控股的方式,整个运营团队由他们组建;但是在不熟悉的领域,他们也可能会采取合作或参股的形式。

  低买高卖:两种盈利模式殊途同归

  事实上,市场上很多并购基金都做不到控局的程度。首钢基金希望保持控制权,则是基于团队成员对投资的理解。赵天旸说,从产业收购来看,盈利的模式大概有两种,道理却是一样的,就是低买高卖。

  具体来说,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是:在价格较低的时候收购比较多的资产,然后价格较高时抛卖。但在当下环境,实际上相当多的资产价格已经较高,加上有的公司对于杠杆又很敏感,会希望比较稳健,不要太多杠杆,所以这种模式不太适合。

  首钢基金就更适合另外一种模式:即把一些资产组合起来,通过效率的提升,以及植入新的业务,将业绩做到更好,也就是组合之后实现了1+1>2或1+2>3的效果。

  针对1+1>2或1+2>3的资产组合,首钢基金给我们展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在医院领域,他们准备收购控制全国范围内的六个医院,收购以后的好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这些医院大部分是在国企内部面临剥离的,通过首钢基金的介入,可以保持医院的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员工和服务区域人群的切身利益;第二,收购整合提升了医院的效率。他们帮助北京的很多医生在外地做分诊,让医生能够在同等的时间给更多的患者服务,甚至首钢有专业的团队研究如何提升医生服务的效率。

  在停车场领域,上海虹桥机场的T1停车楼、北京新机场的停车楼,都是首钢基金下属团队在运营。一个停车楼做的业务是停车,两个停车楼就会出现很多新的延展性业务,能提供很多便民服务,这就是资源、资产整合带来的优势;其次,他们会特别关注线上线下融合带来的机会,比如停车楼配备的充电设施、车的服务设施以及便民设施会更多一些,以此来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

  投资地图+基层员工的创造:打造双向产业投资逻辑

  投资逻辑是历久弥新的问题。在重点关注的细分产业投资上,首钢基金有一套自有的内部投资逻辑体系。赵天旸透露,首钢基金的投资逻辑是双向得出的,一是自上而下,一是自下而上。

  “所谓自上而下,是指在整个行业的一些基础逻辑上反复地进行推演,我们更偏向那种现金流比较优良,在长周期维度能够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较大市场的产业。”

  另外一个维度,则是自下而上,这也是首钢基金很大的一个特点。他们团队成员里大部分来自产业。在投资后,首钢基金通过从公司管理的角度下更大的力气,整合资源,让公司从一倍好走向了十倍好的道路。

  事实上,首钢基金的优势在于投资了很多可以进行资源协同的企业,比如既专注停车,又投了北汽新能源、车和家、瓜子网。赵天旸非常感激,“这些我们投资的企业,他们给予我们的支持是巨大的,这也帮助我们在专注赛道上能给客户做更多的服务。”

  从10亿到480亿:独特生态系统实现的专注价值

  首钢基金虽是国企背景,但其组织结构一直在摸索创新。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组织结构是两级半:半级就是投委会;两级的话,指的是从一线员工到投委会最多两级。赵天旸称,“这方面我们做的很透彻,公司的合伙人可能就管一两个人,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项目在组织的层层传递过程中发生转变。”

  从产业运营的角度来讲,首钢基金的组织架构是三级半,即到董事会是那半级,从一线到董事会是三级。在其看来,企业经营内部的事情其实比外部重要。

  虽然组织结构仍处于摸索改变的状态,但赵天旸表示,对首钢基金来说,这也是管理理念和文化在不断成熟和进化的一个过程,再加上首钢基金的生态系统比较好,这个过程还算顺利。

  首钢基金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更多的表现在系统内团队成员的差异性上。公司大部分是移民团队,都是从各个行业请来的。他们在招人的时候,就特别希望找那些原来产业内的异类。通常不仅会关注这个人在原来行业中持续专注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会很关注他与大部分人的不同部分,会更强调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底层的逻辑能力。

  投资文化:居下不争卓越长青

  作为一家做母基金同时仍以产业并购基金为主的基金,首钢基金有自己要坚守的投资原则。赵天旸也正在学习瑞 · 达利欧写的《原则》一书,并对作者很是佩服。

  “很多事能想到极简的道理是挺不容易的,思考本身就很难。想明白道理之后,再按照理工科的思维,把它细化成关键节点的解决方案,然后日复一日的积累,最终形成‘原则’的那个部分,实际上是更难的。”

  从首钢基金层面来说,公司每个月都会召开中高管层面的大会。首钢基金内部叫做尝试实现“算法”的统一,或者叫做“底层思考”或“基础逻辑”的统一,大家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一致:一是投资文化比较不急不躁,即使是低买高卖,通常也不会去赶热点;二是企业运营理念达成了一致,这包括首钢基金会给企业一个独立的创新环境,通过各种方式为其赋能,帮助其管理好底层风险的同时,尽可能保障其独立自由。

  “可以叫它‘颠覆式创新’,也可以叫‘边缘创新’。核心的思维逻辑就是‘试错’,由基础的试错,得出一个或是好的、或是坏的结果。当形成这个结果之后,进一步验证我们整个自上而下推演的正确性,然后在恰当的时间决定是否买入足够的资源抑或投入在这个赛道上。”赵天旸如是阐述。

  由投资原则,我们聊到了首钢基金的投资文化。首钢基金的投资文化准确来说,应该是“居下不争,卓越长青”,这也是公司的文化。

  赵天旸认为,“居下”是指,投资人是站在企业家身后的人,不能跟企业家争,所以外面很少看到首钢基金会争着进入企业董事会,甚至首钢基金控股的企业都很少,他们希望给企业家们提供更好的环境,让企业家能够成为明星;此外,“居下”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是远离热点,在一个相对沉淀的这个角落里进行独立思考。

  产融结合的根本是资源的配置和融通最终是效率的提升

  首钢基金希望远离热点,有些热点却无需回避,比如说产融结合。2017年首钢基金拿到了与时下热点相关的产融结合方面的奖项。基于长期的实践,赵天旸对产融结合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他表示,产融结合实际上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本身就是所有金融机构应该坚持的一个事情。这里面可能有两件事至关重要:第一,是对于产业的深刻理解;第二,是能够在优秀的产业上投入足够精力。“产融结合的根本,是资源的配置和融通,最终是帮助企业效率的提升。”赵天旸说。

  在产融结合的手段上,首钢基金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一级市场的基金(就是产业并购基金或者投资基金),帮助一些产业做加速,现在也不排除自己直接下场去做产业;二是做一二级市场的联动,但他们不碰二级市场的股票。只是在资产包做好后,放入到上市公司,然后做这家上市公司友善的二股东。

  赵天旸以停车为例解释,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停车肯定是需要一定资本投入的,但在稳定期将它放到上市公司之后,企业业态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它的竞争壁垒要比一般企业要高得多。

  在独特的生态系统中,沿着双向的产业投资逻辑,秉持“居下不争”的公司文化,耕耘发展细分产业,在其熟悉专注的领域采取控股方式,在不熟悉的领域则以合作或参股的形式,以核心产业为基础,构筑“融资-投资-运营”的新产业投资控股平台,首钢基金这条产融结合之路,走得不急不缓、步步为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