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和网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民政局这期的在线访谈,本期“在线访谈”主要是围绕“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和朋友们进行交流互动。今天在直播间的嘉宾有市民政局专职党委副书记刘慧和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副处长肖敏智,主任科员李祥杰、于兴洪以及关心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人士林先生和梁女士,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主持人王越。 下面请刘书记给我们简单谈一下这次在线访谈的目的和意义。 刘慧:主持人、林先生、梁女士、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今天现场参与交流互动的市民朋友和网友们,感谢大家对深圳民政工作和深圳社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希望利用在线访谈这个平台,围绕“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使我们能和市民朋友、社工朋友有一个很好交流互动。请大家围绕主题一起探讨,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各位网友,特别是参加访谈的代表能提出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从去年我们就听说社会工作要有新政策出台,请问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发布?请问肖处能谈谈新政策的进展情况吗? 肖敏智:深圳社会工作发展已经10多年,“1+7”文件引领深圳社会工作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文件中有些政策至今依然适用,但也有些政策不太符合现在的需要。我们局从去年2月开始着手研制社会工作的新政策,今年春节过后也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政策的出台,也关系着各部门的职责,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先后六次征求各相关部门、各区的意见,也召开了4场社会工作行业内的座谈会,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听证会,根据各方的反馈,我们也对若干措施进行了不断地修改完善。近期,我局也就这个文件的制定向分管民政的市领导做了专题汇报,下一步我们将会按照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审,也请大家持续关注。 主持人:听肖处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政策出台的艰辛,我们都很期待新的政策尽快颁布。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工行业一直特别关心我市一线社工的薪资待遇能够得到改善吗?提升的标准是什么?肖处方便将具体的标准介绍一下吗? 肖敏智: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是我们一直特别重视的问题,也是行业从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多轮的征求意见和沟通协商,目前《若干措施》是拟参照“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工资指导价,定期公布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的薪酬指导价,这个标准将会是一个动态的标准,解决了以往由我局两三年申请一次提高标准的被动局面。当然,这还只是目前《若干措施》的起草过程中的想法,最终要以文件正式出台的为准。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肖处解答我们社工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想请问下李科目前深圳双工联动的进展情况。 李祥杰:主持人好,大家好!社工引领、义工协同的双工联动服务模式,按照民政部要求,重点开展含有志愿义工字样的志愿服务组织标识工作,已经完成标识135家;市、区、街道共举办了50多期《志愿服务条例》培训班;落实“志愿服务领域”实名登记制度,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开展了“社工+义工”介入精神卫生试点工作。 李祥杰:截止2018年9月,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130.5万,志愿者组织数量1.1万,志愿服务项目数量10.9万,记录志愿服务时间490万小时,志愿者占深圳市常驻总人口比例达13%。 主持人:通过李科的介绍,可以看出我市志愿服务正在有效开展,接下来我想问一下于科,近期有新媒体热炒的关于“997”制度,在一线社工中争议很大,请您谈谈对这事的看法。 于兴洪:近期,一些微信公众号通过相关区、街道的通知及社工机构的一些工作群了解的消息,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关于我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时服务“997”的新闻,引发了社工行业的讨论,一些机构和社工向市社协和我局进行了意见反映,我们也很关注。首先,关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时服务的通知,其初衷是为了推动社区服务精准化,让居民群众更方便、更舒心的一项便民服务、为民服务的举措,也通过服务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凝聚党心人心,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延时服务涉及的群体包括社区党委、社区工作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在社区场域内工作的人群,不是仅仅针对我们的社工行业。其次,延时服务也并不是一刀切的标准,社区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延时服务方案,有些服务还可以采用“预约制”形式开展。再次,如果因延时服务带来的一线社工加班情况,社工服务机构应在遵循劳动法的前提下,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府购买项目的成员中进行轮休、补休等方式。 主持人:是的,我们社工在面对一些热点问题时,应该谨慎的了解,去更多的了解政策的实际。社工也应该以服务为本,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下面的问题我想问一下李科您能谈谈今后对行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吗? 李祥杰:在今后我们将会从专业社工人才和社工机构专业能力建设两个方面进行要求。如推动社工持证上岗,健全社工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严格继续教育社工机构是加强社工机构专业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在加强社工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我处委托市社工学院举办面向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及党政干部的各类面授培训共计42期;启动社会工作细分领域专科型导师人才培养计划,其中针对禁毒领域开展了专科型导师系列培训,提供了近2000人次,累计30000人时的培训;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累计7218人次。积极支持各社工机构开展培训工作,联合社工协会,共评审机构自办培训365期,10885人次。 主持人:好的,谢谢李科的回答。那么接下来我想问于科一个问题,对于今后的社工行业建设方面,支持社工机构专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于兴洪:社工服务机构是吸纳使用社工人才、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平台和载体。我们希望社工机构能够由扩张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逐步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重点、以信息公开为支撑的社工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推动社工机构提升战略谋划、项目运作、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机构的品牌项目,在相关服务领域里深耕细作;推动社工机构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向实体化的社会服务机构转型。 主持人:好的,谢谢刚才几位对于社工行业热点问题的解答和回应,下面请在座的嘉宾来提问,看大家有什么疑问。 林先生:您好李科,我想了解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社工机构的责任是什么?社工能发挥什么作用?对此有怎样的要求? 李祥杰:2017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见》,引导社工机构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方式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特别是在社区公共服务、心理健康、矫治安帮、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社会治理领域以及关爱特殊群体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李祥杰:作为社工机构的核心成员,社工在开展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准确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链接作用,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各方联动,促进社工机构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梁女士:于科您好,我想问一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经常被行政化,有的根本就无法专注于社工本身的事务,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进行缓解? 于兴洪:首先,我们局每年都会组织对各职能部门和民政系统相关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普及化培训,今后还将加强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了解、理解社会工作服务,树立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与社工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动,真正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另外,我们在《若干措施》的制定过程中,也会明确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服务内容,明确社工的服务职责、范围最终体现为根据合同约定开展相关服务。 主持人:谢谢于科的介绍。在线平台还收到了很多热心网友的提问,我们会认真梳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并进行一一解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在线访谈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刘慧书记、肖处、李科、于科、林先生和梁女士参加本次的在线访谈,感谢市民朋友的支持和关注,后续如果大家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请大家及时向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和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反映,我们会认真对待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于新的政策的出台我们也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深圳社会工作发展。今天在线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liz向刘慧提问:工作站都要开始加工资了,社工年初还有过万的新闻,也有一些政策推动,请问什么时间可以落实呢? 李祥杰:首先感谢网友们的提问,我们知道大家最最期待的问题,所以开始我们说过,政策的出台在程序上需要根据法定的程序,经过调研、征求行业意见、征求各部门意见、专家评审、风险评估、听证会等程序;在政策内容上更是需要以事实为基础,充分考虑文件的对现阶段发展中遇到问题的回应,也应考虑到深圳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扎实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新政策还在法定审批程序中。请大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 袁社工向刘慧提问:社工涨工资的事情什么时候提上日程? 于兴洪: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也是目前社工行业最关心的事情,刚才在前面的回答也有一定的回应。目前的方案是根据“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工资指导价对助理社工师、社工师和高级社工师进行相应指导价确定,同时也作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人力成本核算标准。目前新政策正在按照法定审批程序进行,出台后落实的社工薪酬将有一定提升。 小精灵向刘慧提问:请问2019年社工待遇的新政是针对深圳市注册社工还是持证社工都算? 于兴洪: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新的工资待遇针对的是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工,但考虑到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只是水平评价类,且目前行业从业人员中还有大量没有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持证社工,为了确保行业专业化的发展,我们会要求持证社工进行注册,将注册社工纳入继续教育、伦理操守、人才表彰激励等行业管理范围。 一线社工:各位嘉宾上午好,我是一名一线社工。以下是我的问题:各位认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刘慧: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首先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专业化社会服务需求,以培养开发社区建设、社会救助、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服务、妇女儿童服务、职工服务、流动人口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矫治帮扶、群众文化等领域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整合、提升、转化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基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 其次是大规模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发展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与专业眼光,善于推动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行政和行业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社会使命感、懂运营、会管理、通晓社会服务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最后包括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建设适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理论、政策与实务发展需要,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法规政策,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政策实务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小陈向刘慧提问:请问社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如何得到保障,让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李祥杰:激励机制:目前,我市一些区已经印发了社工激励方面的政策文件,包括“职称补贴、学历补贴、职级补贴、评优奖励、课题奖励、人才安居”等方面内容。市级层面在《若干措施》印发之后也将会有配套的激励机制。建议在相应区域服务的社工可以咨询所属机构或所服务区域的民政部门或区社工协会。 住房保障:社工来到深圳,属于深圳市人力资源部门的新引进人才的(如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可自行到人力资源部门申请人才住房补贴,具体咨询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从2013年起我市市本级住房保障部门已经将社工人才列入市级重点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安居工程,由市社工协会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目前市级人才公租房77套,入住率100%,行业轮候库已有650余名注册社工在排队轮候。除了市级,部分区(如龙岗、坪山)社工可以申请区级的公租房,房源相对市级稍微充裕,具体可以咨询各区住房保障部门、或民政部门或所属社工机构。 来源:社工观察 |
|